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杜牧的诗“隐括”成朱熹的词,由消极,一改变为积极的人生寄语
原创2020-08-12 08:35·诗词古韵

汉语诗歌有一种独门的写作绝技,叫“隐括”。

“隐括”或曰“檃栝”,这种叫法最早见于《荀子·大略》篇,也多次见于《韩非子》。

“隐括”是一种写作手法,有改文章为诗、为曲、为赋者,但以改诗文为词者居多。主要对原有诗的句子、内容做些改变,成为新的文学作品,这种题材内容的转变,叫“隐括”。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更被誉为古代文学史上的“双绝”。它们之间又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且由唐诗隐括成宋词的不在少数。

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首隐括词,是由杜牧的唐诗隐括成朱熹的宋词,并由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面对人生的寄语。

一、朱熹隐括词的前身

朱熹隐括词的前身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名曰《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生卒于公元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下面我们就欣赏他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究竟有怎么样的消极情绪。

诗曰: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公元845年,大唐会昌五年。有“海内名士”之誉的张祜到池州拜访杜牧,二人命运相仿,皆是怀才不遇,所以在登齐山时有感写下此诗。

诗的大意是说,秋天的景色倒映在江水里,大雁已开始南飞,此时此景,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真别有一番心境;尘世中的烦恼、忧愁十之八九,很难遇到让人开口一笑的事,看着眼前满山盛开的菊花,要做的就是插满头再回家。

而此时只应纵情豪饮,以酬答美好的重阳佳节,不必怀恋、忧虑、叹恨即将落下的夕阳余晖;人生的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必像齐景公那样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这首诗说明,诗人的愁闷是那样的深、那样的难以驱遣。因为在晚唐时期,由于政治腐败,党争激烈,像杜牧这样心怀很高抱负的人,是很难在党争中得到重用的。

而此次一起同游的朋友张祜,也是如此。所以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的怀才不遇,具有同病相怜之感。这是诗人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二、朱熹是如何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又是如何由原诗的消极,一改变为积极人生寄语的呢?

朱熹这首隐括词,名曰:《水调歌头》。

朱熹,生卒于公元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今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

下面我们就欣赏朱熹隐括过来的词《水调歌头》。

词曰: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词的大意是说:云朵的影子倒映在江水里,大雁已做好南飞的打算。和朋友们一起带着酒壶、酒,去哪里登山呢?自然会去一个苍翠清寂、烟雾氤氲的地方。人生如梦,难得一笑,幸好有紫萸、黄菊可以摘下来插满头,尽兴而归。往年的风景依旧,可叹的是人已非往昔的人了。

为了庆祝重阳佳节,应该一醉方休,就不要再推辞不喝了。人活着,其实就像寄生在这个世界上一样,因此没必要终日奔波劳碌,还要怨恨人生苦短。古往今来,花开花谢,月圆月缺,无穷无尽。明白了这些道理,人生就不会再有危机感。你去问问齐景公,何必为人生的短暂而泪沾衣襟呢?

这首词,开始读,你会觉得它逐句移植了杜牧的原诗,仅此而已。可是反复品读,就会发现朱熹已将自己独特的儒家哲学思想,一改原诗的消极情绪,成为了积极面对人生的寄语。这种以理性的思辨解读生活和自然,不失为大快人心。

结语

杜牧与朱熹都是中国古代的文豪巨人,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自然心境和抱负也不同。

杜牧生活在晚唐,那个时候的大唐已现颓势,且党争激烈,因此杜牧被排挤外放,自然很难实现平生的抱负,所以他的诗,充满了一种报国无门的消极情绪。

朱熹则不然,他虽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但是朝廷对他还是有一些重用的,给宋宁宗皇帝讲过学,并著述了《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为国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朱熹的这首《水调歌头》,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写景实为抒情,词人在本词中试图排解自己的忧虑,想以达观的生活态度,面对纷繁的尘世人生。所以由原诗的消极,一改变为积极的人生寄语。

虽然他们前后相隔三百多年,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就是主张积极入世,所以朱熹仰慕小杜的诗,进而“隐括”成该词,实为白丁可为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告知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熹隐括杜牧诗,楼船送别抒情怀|宋词佳作欣赏(69)
观宋填词126| 朱熹这首隐括词,似乎比苏轼更胜一筹
巧体诗:诗歌苑囿中的奇葩(10)
你知道吗?把诗改写成词,宋朝就已经流行,这种写法叫“隐括”
对比杜牧和朱熹的作品,小杜说人生多忧,朱子讲前路莫愁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