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海钩沉 | 从马远、唐寅到梵高(壹)

残山剩水“马一角”

公元1194年,宋宁宗赵扩伙同朝廷上下,一起废黜有精神病的父亲宋光宗,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此时,距离宋史大辱的“靖康之难”已有67年。

历史总爱和南宋的历代皇帝们较劲,即使新上位的宋宁宗执政长达30年之久,因他用人为政上的平庸无常,也没能让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重新回血。我们所熟悉的辛弃疾、陆游,在这个时期均因复国无望而抱憾终身。

讽刺的是,即便整个南宋王朝政治军事无能,外交更是孱弱,这个时期经济和文化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不断涌现出的文人骚客纷纷展露着他们的锋芒,毕竟,整个宋朝重文轻武的风气由来已久,宁宗的祖上,就有被皇帝事业耽误的妙手丹青宋徽宗珠玉在前。宁宗和他那个虽然手段毒辣但艺术修养过硬的杨皇后延续了两宋老祖宗们一贯作风,对宫廷文化部门——翰林图画院应当颇为重视。

在画院上班的画师们按水平高低被设为画院待诏、艺学、祗候、学生等技术职称,放到今天就是公务员编制,上班的具体工作就是奉旨画画,在当朝应该算是体面又很有前途的事业,还可以享受着朝廷特殊津贴,生活无忧便能安心创作出好的作品。

“院体画”风格在南宋时期登达巅峰。

画师马远,外号“马一角”、又叫“马半边”,这位技术大牛就是一名深得宁宗夫妇赏识的画院待诏,论级别相当中科院院士了。

遗传真的很奇妙,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马家孩子会画功”,马家族人历来都不平凡,大多数都在画院当画师,真正称得上“公务员艺术世家”,马远本人及其子马麟也均在画院任职,故被后人誉称为:“一门五代七画家”。

▲《月夜拨阮》·台北故宫博物馆

马远擅画人物、山水、花鸟,山水始承马家底蕴,后学前人李唐而又有更多创新,构图喜欢从画面边边角角入手,取半山一角的造境之趣,故人们送他外号“马一角”。他与另外三位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夏圭在画史上合称为“南宋四家”,这四位牛人也都曾被历代皇帝赐予过朝服“金带”,在宋朝这级别已相当于四品大员,妥妥的技术高官。

《踏歌行》·台北故宫博物院
《踏歌行》·局部细节
《踏歌行》·局部细节
《踏歌行》·局部细节

从马远存世的画作上多有宁宗和杨皇后的题跋来看,宁宗夫妇肯定是“马粉”无疑,正因如此,马远在创造上受限很少,艺术思路也更为开阔,绝不恪守前人固有的风格,画风上逐渐发展出鲜明的个人色彩。比如《华灯侍宴图》,其实有两轴,据中外艺术研究学者们考据都为马远父子所作,至于为什么有两幅不尽相同的画作,说法不一。

按常理说,皇帝赐宴开轰趴,理应盛事一桩,还特意请来御用画师父子记录下荣光时刻,这时画师们的角色就应是一个御用摄影师,把皇帝大臣们画得既酷酷的又美美哒,留得丹青墨宝供后人点赞,所以,众人心目的夜宴图标准模板应该是大画家顾闳中那样的巨作:

▲顾闳中《韩羲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可马远要是真给画成这样,他就不叫“马一角”了,马远毕竟还是马远,最终的结果还是展现出他不同寻常的才华和脑洞。

《华灯侍宴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放大图片,猜猜皇帝老儿躲哪儿了?

说好的“玉栅华灯万盏明”、主宾觥筹交错把酒言言欢呢,说好的美女们笙歌曼曼环伺四周呢?关键的C位人物万岁爷呢?

画面呈现出的夜宴场景完全突破了常规。

显然,马远从落笔那一刻就已“灵魂出窍”了,虽身在庙堂之中,他内心的那个“自我”却早已穿过高堂之上,越过山峦叠嶂,以无人机般的高空视角去俯瞰这场君臣盛宴,此时的他更像一个冷眼旁观的观察者,画面中记录下的所有人物和青山绿水都渐渐隐于雾色蔼蔼中,使得眼前的声色犬马竟如同镜花水月般不可及。

以我们后人眼光来观看此画,景为主、人为辅的立意构图竟有无尽虚空之感,颇有“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那种悲天悯人的意味在画里。

然而,这并不妨碍宁宗夫妇超喜欢他的画,皇后仍旧亲自帮忙P图写题跋,不愧为真爱粉。

据后人考证的说法之一是:宁宗这场侍宴招待的是出差归来的宰相史弥远,他去签署了史称宋金外交史上最丧权辱国的“嘉定和议”,就此,史弥远终生烙下堪比秦桧的大奸相印记。

世事无常,和议并未给王朝续命太久,支离破碎的山河摇摇摆摆71年后,南宋亡,那是后话了。

至于当时马远创作意图到底如何,后人都无法身临其境,妄图以上帝视角去揣测再多也无济于事了。

《仙侣观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但马远的才华远不止于此,他的画法多变,留给后世的惊喜还有很多,比如《雪图》系列组图,略施笔墨便将观者代入漫天飞雪中,透出空旷高寒、寂静孤冷的深远意境。

▲无题款《雪图》组图·上海博物院

而《寒江独钓图》更是将中国画的“留白”发挥至极致,整副画面中仅有一舟一人一竿和寥寥几笔水纹,柳宗元的那首绝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空灵又孤寂的寒气扑面而来,剩余的广阔空间凭君想象,一个字形容:寒。

▲《寒江独钓图》·日本东京博物馆
▲《寒江独钓图》细节

好一个“马一角”啊!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怎奈宋朝大咖太多,正如史学家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也许是前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过于锋芒万丈,又或宋徽宗的书法绘画成就太过耀眼,马远的名气并没有广为世人所熟知。

然则多年后,他的作品对后来的艺术家们产生了巨大影响,部分作品已远渡东洋扶桑,独创的画风对后世的艺术家们产生过怎样的深远影响,他已不能知晓。

▲《十二水景图》组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馆

文献参考: 板仓圣哲(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南宋宫廷画家的历史认识―以马远为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古今|五代皆为画师的马远,请叫他“远水哥”或“一角兄”
谈书论画 | “李刘马夏”之江南烟雨
第26画丨马远《踏歌图》:“马一角”和“马拖枝”
馬遠
马远的精品山水画
马远《踏歌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