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博物院馆藏玺印大全!
2018-02-10 21:47·艺前沿

玺印是凭证工具之一,国家、官吏与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皆须以印记为凭证,于是官、私玺印产生了。玺印大约始自东周,代代相承,未曾间断,完其发展。总体看来,可分四期:

故宫博物院馆藏玺印

散制作期:传世的出土古玺印最早为战国时代的制作,印体有大小、方圆、一二三层之分,顶端作小鼻纽者最多,印文有三晋、齐、楚等国古文,布局疏朗,错落有致。

近代 马衡篆刻 青田石“鄞马氏凡将斋藏书”章

印面6.4×1.1cm,通高4.9cm

清末 青玉交龙纽“宣统御览之宝” 清宫旧藏

通高9.4cm,纽高5.1,印面12.9×12.9cm

清光绪,金质龟纽方形玺,满汉文篆书 “珍妃之印”

面11cm见方,通高11.5cm,纽高8cm

清同治 水晶质连环桥纽方形玺,汉文篆书 同治尊亲之宝”

面4.8cm见方,通高5.2cm,纽高2cm

形制统一期:秦汉魏晋皆有统一印制,南北朝因之。皇帝专用玉质,称玺,余者用铜,称印。这段时间之印章有大小方圆、长方等等形式,印体日渐厚重,以鼻纽、龟纽居多。印文形式秦代刻阴文小篆,有界格,两汉魏晋的入印篆书方圆俱备,被作为典范,称为谬篆。此外有鸟虫书及与其相类之文字,印文外加装饰及有形印皆为东汉所常见。南北朝印章继承魏晋之作,饶有古趣。

清咸丰 鸡血石光素 “咸”“丰”对玺

清嘉庆 昌化石随形雕云龙方形玺,汉文篆书“惟几惟康”玺面7.1cm见方,通高14cm

清嘉庆 青玉蹲龙纽方形玺 汉文篆书“珠林三编”玺

面3cm见方,通高5cm,纽高2.2cm

清嘉庆 寿山石夔龙纽方形玺 汉文篆书“嘉庆御笔之宝”

面8.6cm见方,通高8.5cm,纽高4.1cm

清嘉庆 青玉云龙纽方形玺 汉文篆书“传心基命”玺

面4.1cm见方,通高7.3cm,纽高3.1cm

清乾隆 碧玉交龙纽长方形玺“四知书屋”玺

面宽3.5cm,长6.5cm,通高7cm,纽高3.4cm

清乾隆 白玉交龙纽“敬天勤民”玺面9.6cm见方,通高9.2cm,纽高4.6cm

清乾隆 青玉交龙纽“文渊阁宝”面12.7cm见方,通高9.5cm,纽高4.9cm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玺

田黄石“三希堂”玺

面宽2.3cm,长4.2cm,通高8.5cm

青玉交龙纽“乾清宫宝”面11.6cm见方,通高8.5cm,纽高4.4cm

清雍正 青金石螭纽“月明满地相思”玺

面1.6cm见方,通高1.2cm,纽高0.6cm

清雍正 白玉螭纽“追逐其章”玺

面宽1.4cm,长1.8cm,通高1.3cm,纽高0.7cm

清雍正 寿山石雕夔龙瓦纽“雍正御笔之宝”

面13.2cm见方,通高15cm,纽高6.5cm

清雍正 寿山石飞熊纽“朝乾夕惕”玺

面6cm见方,通高7cm,纽高4cm

清雍正 寿山石双螭纽“圆明园”玺

面3.6cm见方,通高7cm,纽高2.5cm

清雍正 寿山石云龙纽“雍正宸翰”玺

面6.2cm见方,通高7cm,纽高4.5cm

清雍正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面9.8cm见方,通高9.7cm,纽高6.2cm

清雍正 寿山石夔龙桥纽“雍正御览之宝”

面10.8cm见方,通高9.2cm,纽高2.8cm

清雍正 寿山石海水行龙纽“雍正敕命之宝”

面12.4cm见方,通高11.5cm,纽高6cm

清雍正 寿山石狮纽“圆明主人”玺

面3.8cm见方,通高7.7cm,纽高3cm

清康熙 檀香木异兽纽“育德勤民”玺面11cm见方,通高10.8cm,纽高6.2cm

明代 石“万国来朝”印

长5.3cm,宽5.3cm,纽高2.5cm

明代 青玉辟邪钮“韩王之玺”

明代 白玉羊钮“江夏王章” 清宫旧藏印面2.1×2.1cm,通高2.2cm

北元 铜柄钮“太尉之印”

印面10.0×10.0cm,通高9.5cm

发展变化期:隋唐以后印体增大,鼻纽变成小长方形把手,直至增高成上小下宽之柱形柄。官印文字皆作阳文,由细笔微曲之唐篆变化为九叠篆,还有以西晋文、蒙文、满文和满汉篆书合文入印者,印边日渐增阔,布局日趋丰满,笔划与空白日趋均匀。清宫的二十五宝玺为乾隆十一年(1746年)所完成,是专用于国事的传国宝,除一金一檀木外余皆玉质,体积硕大,作各式龙纽,为前世所无,玺文有满文、满汉篆书合文。其它大小宝玺多为石质,乃御笔和赏鉴所用,其性质属私印闲章,惟石料、制纽皆极精美,具庄重珍贵的特点。

三国 铜驼钮“魏乌丸率善佰长”印

印面2.2×2.2cm,通高2.7cm

继往开来期:明清私印以石料所作为多,有少量牙角竹木之作,取代了铜质印章。印文主要由书画家亲自提刀,或由治印家镌刻,他们皆以秦汉六朝古印为宗,创造出个人风格,如明文何,清浙徽派诸家,晚清赵之谦、吴昌硕都是名声显赫的大家,他们不仅为中国玺印的历史写下了灿烂的篇章,而对东方邻国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秦 铜瓦纽“『0116』邑尉印”通高1.3cm,印面2.1×2.2cm

战国 青玉鼻钮“『0341』薈信鉩”

印面2.2×2.2cm,通高1.7cm

战国 燕国铜鼻钮“广阴都左司马”鉨

印面2.1×2.1cm,通高1.5cm

注:图片文字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馆藏战汉玉印鉴赏 下篇
乾隆皇帝印玺鉴赏
清代皇帝的鉴藏玺和大清二十五玺[104P]
不可错过的故宫博物院典藏印玺——乾隆二十五宝
北京故宫馆藏玺印赏析
(原) 故宫博物馆藏玺印--玉玺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