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能量│郑振香与“妇好墓”:一场等待了3000年的“邂逅”

妇好为何人?郑振香又是何许人?

答案是两个女人间隔3000年,一场惊心动魄的邂逅。

近日,央视《国家宝藏》第三期热播,第一位“大明星”妇好鸮尊揭开面纱。三千多年前的战神化身,三千多年后的最萌国宝鼻祖,它因一位女性而生,被一名女性发现。1976年,妇好墓被发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殷墟考古发现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一次;也是目前已发掘的唯一保存完整、能够与甲骨文联系断定墓主身份与墓葬年代的商代王室墓葬,在中国考古史与殷商史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鲜为人知的是,发现并主持挖掘妇好墓的考古学家,是一位来自沧州东光县的女性——她,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研究员郑振香。

爱考古40年痴迷成大器

已是耄耋之年的郑振香家乡在东光。1928年10月,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在河南安阳被科学发掘,从此,中国考古掀开了新的篇章。

一年后的1929年10月,在安阳东北300多公里的东光县,郑振香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曾就读于著名的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回到东光工作。

“我有三个哥哥一个妹妹,兄妹五个都上过学,在那个年代,已经很不容易了。抗战爆发后,东光沦陷,三个哥哥因为拒绝接受日本人的奴化教育,先后选择了辍学。父亲和兄长们的学问品行,对我的影响很大。”郑振香说,家庭的影响和战争的磨砺,让她从小就有一股不同于一般女孩子的勇敢和坚定。

抗战胜利后,郑振香考上了天津第一师范,并于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博物馆专修科深造。

“受家庭环境影响,我喜欢历史,其实当年我本来是想报考历史系的。但历史系是北大的顶尖学科,特别难考,我自己也没十足把握,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难度相对较低、在当时属于新兴专业的博物馆专业。”追忆起那段青葱岁月,耄耋之年的郑振香笑着告诉记者。

[page]

然而,1952年院系调整,北大博物馆专修科被取消,合并到了历史系。郑振香当年无心插柳的一个选择,反而帮她实现了当初的愿望。“我当时特别开心,记得历史系主任郑天挺先生第一次和我们见面的时候,就表示我们既可以学历史专业,也可以选择学考古专业。”

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郑振香却放弃了最初梦想的历史专业,选择了当时极少有女性涉足的专业——考古。

曾有人问她:“你一个姑娘家学考古,独自一人看到那些骨头不害怕吗?”性格泼辣豪爽的她回答说:“不怕,在我看来,这些骨头就跟陶罐一样,没什么。”

1954年,25岁的郑振香本科毕业,留校担任助教,并于次年开始攻读北大考古专业研究生。对甲骨文的浓厚兴趣,让她选择了以商周考古为毕生的研究方向。

1959年,而立之年的郑振香研究生毕业,在那个年代,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人谈婚论嫁的年龄。本来可以留校任教的郑振香想起了自己的老师、以主持发掘山顶洞人化石而闻名天下的史前史专家裴文中教授说过的话:“20岁到40岁是一个考古工作者下田野的黄金时期。”

郑振香毅然选择了去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当年便去了洛阳考古队任队长,并于1962年到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队任副队长。从此,经历了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风雨,直到2002年老伴儿行动不便,她才离开了考古一线,算起来整整40年。

让沉睡大墓3000年后重现人间

提起殷墟考古,就不能不提到妇好墓;提到妇好墓,就不能不说起它的发现者——郑振香。

1975年冬,安阳小屯村西北角的一片高岗地被列入了“平整工地”的范围,为防止殷墟遗址遭到破坏,时任考古队队长的郑振香立即带领考古队赶到现场。通过探杆钻探,在紧挨着一片棉花地的土层下竟真的发现了夯土建筑的痕迹。经过相关手续的申报审批,郑振香和爱人陈志达、著名考古学家张之恒等人,于次年春天组成考古队,带人分头展开挖掘。

[page]

很快,郑振香的队伍中就有人挖到了一座废弃房屋,并在房屋的正中位置,发现了一个长方形的灰坑。郑振香对此深感奇怪,立即亲自清理了灰坑,一片长方形的红色夯土随即露了出来。

“我用手一摸,发现这里的夯土又硬又厚,跟上面的完全不同。”查看了夯土残存的边缘后,郑振香意识到,下面可能有墓穴。

郑振香指挥工人用探杆从夯土的边缘向下探去,可是加长的探杆一直延伸了5米多,触及到的依旧只是坚硬的夯土。郑振香却不为所动,多年的考古经验告诉她,通常情况下房基的死夯土绝对不可能超过5米。

那是1976年5月16日——虽已过去近40年,郑振香仍清楚记得,那天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当时鼓励大家说,咱们今天的任务就是探到底!多打几个孔,只要探到底,无论出现什么现象,都算完成了任务。”

终于,在接下来的边缘探中,几个探孔在不同深度都碰到了石头似的硬东西,打不下去了。郑振香决定挑选一些有经验的老工人,把探杆加长,拧紧,在中心部位钻探。这关键性的一铲,向下一直探了8米。

“就在工人们费力地下探时,突然间,探杆下陷了70厘米,接着,又下陷约50厘米——硬底终于出现了。”郑振香语气平静,却仍令记者感到惊心动魄。

“提上来吧。”随着郑振香的指示,手持探杆的工人小心翼翼地将探杆一点点向上提。当探杆整个被提上来后,大家都惊呆了,只见探杆的铲子内沾满了湿漉漉的红色漆皮。

“是墓!”人们兴奋地叫起来。

这时,一个工人在铲子里发现了一件闪光的东西,清洗干净后发现,竟然是一枚玉坠。一座沉睡3000多年的殷商大墓,终于重现人间。

指挥考古队就像战场女将军

郑振香说,妇好墓在考古学上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完整性和唯一性。上世纪30年代,殷墟王陵区内发掘的大墓均遭古今盗掘,因此人们对商代王室墓的全貌知之甚少。妇好墓作为商王朝晚期的一座王后墓,年代与墓主身份清楚,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商代王室墓。

[page]

“妇好是甲骨文中屡见的名字,她是商王武丁的王后,生前曾主持祭祀,并多次带兵出战,无一败绩,地位显赫,是有记载中最早的女将军,深受武丁的宠爱。妇好过世后,追谥为‘辛’。武丁出于对她的思念,不但为她举行了三次冥婚,还破例把她的墓穴建在了宫殿区,以便能时刻陪伴她。”郑振香介绍。

40年前,当妇好墓进入全面挖掘阶段后,在考古队发掘出的一个5米多长、4米来宽的大坑里,冒出了泉水。郑振香当即决定:一方面派人找水泵,一方面依照中国最原始的方法,架起辘轳往上淘水。“此时的工作一刻也不能停,要不然就会变成一个大水坑。”

当年参与过考古挖掘的老工作人员说,那时候,带领80多人的突击队在现场加紧挖掘的郑振香,就像一位战场上指挥的女指挥员,镇定自若。

可当时,人们没有想到,这座神秘大墓的主人,正是一位真正的女将军。

如鸮尊、圈足觥、三联甗……一件件大型重器和造型新颖别致的器物陆续重见天日。随着对葬品的整理,郑振香发现,在有铭文的190件铜礼器中,铸有“妇好”铭文的共109件,占有铭文铜器的半数以上。而一个巨大的刻有“司母辛”字样的鼎和一对铜钺也格外引人注目。

近两年,妇好墓出土的411件套青铜器、玉石器、甲骨器、陶器等文物在北京、香港等全国各地展出,深深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出土妇好墓是我一辈子做的最大的事,希望人们多了解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郑振香说。

来源

沧州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振香:“唤醒”妇好的女考古学家
发现3000年前的古墓,她这样说
重大考古更正:①安阳殷墟即虞都斟灌 ②妇好墓即舜祠 ③亚长墓即舜
我所知道的妇好墓发掘始末
西周定玉礼春秋重玉德
考古故事:从殷墟的发掘看商代玉器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