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别讲座:《国家宝藏》的台前幕后

特别讲座:《国家宝藏》的台前幕后

光明网

1月20日下午,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报告厅座无虚席,冬日的细雨反衬出文化的生动,来自杭州的文博爱好者们济济一堂,一同分享由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蔡琴老师的讲座“《国家宝藏》的台前幕后”。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代表浙博参加《国家宝藏》节目录制,在呈现给观众的一百分钟背后,是漫长的策划、摄制过程。第一季《国家宝藏》为何选择这九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为何推选这三件文物参加《国家宝藏》?《国家宝藏》拍摄过程中有哪些精彩的幕后故事?浙博又将带给观众哪些新的期待?

蔡琴馆走到了台前,向在场的听众娓娓道来幕后的故事……

首先蔡馆长从电视观众与讲座听众的角度,以三个“为什么”发问设问道出《国家宝藏》的内涵。

一、为什么选这九家博物馆

1、9家博物馆有一个共同点——国家级博物馆。

2、其中8家又为: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

3、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是什么样的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

二、二十七件“国宝”是怎样选取的

1、9大馆这27件国宝是怎样选取入围的?

2、浙博的3件“国宝”是怎样推荐和选取的?

3、没有进入节目的文物并非不是国宝。

代表浙博的3件“国家宝藏”

三、如何更好地传播展示文化遗产?

1、首先是需要态度上的转变:

遗产的展示与传播是双向的过程,公众对于遗产的接受程度直接决定着遗产的传播效果。而以往对遗产所要传达的文化涵义理解最为深刻的往往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为代表的相关学术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但他们对公众需求了解不够,所以遗产的内涵与价值便会在展示传播和观众理解之间产生差异。因此,对于遗产的传播,应该由“专家供给”向“观众需求”转变,思考将怎样的内容呈现给公众和公众如何接受世界遗产,反思所保护和研究的遗产究竟有没有真正融入公众生活,对于提升全民族整体文明素质的贡献率究竟有多高。这一转变存在着极大的难度,但推动公众真正认识世界遗产、真心接受遗产、用心品味遗产,依然是从业者责无旁贷的工作。

当然,“一切为了观众”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取悦观众,观众与遗产的关系并非完全纯粹的需求和供给。遗产的传播应在知识产生和大众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而非制造诸如“人满为患”这样简单粗暴的新闻去换取点击量。

2、数字化等各种手段传播:

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遗产的大量资料信息得以数字化,包括大量信息的采集、文档的扫描、老照片的翻拍、音视频的转录等,但目前这些数据资源大多处于内部保管状态,由于知识产权等诸多顾虑,没能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可以说,在遗产资源的传播环节,呼唤的是更为开放、主动的现代传播姿态。就确保遗产内在价值的生命力而言,强调数字资源保存价值的同时,更要挖掘其传播价值。

浙博三件文物的今生守护人

在互动环节,针对年轻听众对文物与文博工作的咨询,蔡琴馆长再三强调了,包括她在内的九大馆长们,以及所有奋斗在文博考古行业的专家们,对文物都有同等的尊重与敬畏,在他们的眼里都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国家宝藏》节目“国宝”的选取和解读,是站在文物的代表性、文化的地域性和文化节目的丰富性等多重考量的标准前提下的,绝无厚此薄彼,也不制造噱头。蔡馆长还与大家分享了节目拍摄的背后故事与花絮,以“一杯龙井茶”的拍摄过程以点带面地反映出节目摄制组的用心与品质。

《国家宝藏》在浙博孤山馆摄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丁承运|《国家宝藏》视频|浙博唐代雷琴“彩凤鸣岐”的“今生”故事
极工精喜春意闹到眼睛不够用:《国家宝藏》中热播的浙博万工轿
邮说《国家宝藏》-国宝庆典
怕吞刀片,今天《国家宝藏》赶紧播出!--文博圈
2018年1月14日湖南省博物馆与您相约《国家宝藏》
从禁止外展的文物角度来看哪家博物馆在《国家宝藏》中最有诚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