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00万字《资治通鉴》,告诫了世人,怎样的人生哲学?

谈及《资治通鉴》,我想不知道他的人很少。他是北宋司马光一生最骄傲的作品,也是当时史学研究划时代的唯一作品,影响之大,世所罕见。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涵盖了16朝1362年的历史,可谓包罗万象。据传,毛泽东生前,曾读过17遍,每一遍都仔细批注。

《资治通鉴》全书以总结历朝历代历史教训,以供统治者借鉴,但是书籍里蕴含的诸多道理,却不止对于统治者,而是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和借鉴。

据记载,司马光当时作为朝廷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宰相之职。曾经给宋神宗提出“修心三要素”法则。分别是“仁”“明”“武”,旨在教皇帝选拔人才,治理好国家。但是看似简单的3个字,其实也蕴含着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人的准则。

一、仁

什么是“仁”?《资治通鉴》在开篇就讲述了“三家分晋”的故事。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联合消灭智伯,后来分析智伯最大的不足是“不仁”,司马光并为此写了长篇的“臣光曰”。

司马光说:“仁者,非妪煦姑息之谓也。修政治,兴教化,育万物,养百姓,此人君之仁也。”而一个“仁”字,下及百姓,便是要告诫大家要有仁义之心,仁慈之怀,仁爱胸襟。这一点也是孔子最看重的,他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二、明

所谓“明”,就是告诫国君:“知道义,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此人君之明也。”其中,“明”的含义又可分为两重。第一,“知道义,识安危”,是对发展战略的前瞻性把握;第二,“别贤愚,辨是非”,是对人才的识别能力、对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

比如,在楚汉之争的关键时刻,韩信提出“汉中对”,制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取关中,东向争霸天下的发展战略,刘邦“贤明”的辨别采纳,才赢得了天下。

同样“明”字推及到每个普通个人,也是告诉大家一定要明事理,辨是非,有方向。也只有这样,一个人在快速的社会发展中,才不会糊涂,不会迷失方向。

三、武

什么是“武”?司马光说:“武者,非彊亢暴戾之谓也。惟道所在,断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此人君之武也。”这里的“武”,不是粗暴蛮力,而是指领导者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还包括抵御各种诱惑、欺骗的能力。

同样“武”字推及到每个普通个人,也是告诉大家不要畏惧艰难,一定要有成功的信念。如果选择了,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失败的例子,究其原因,很多人做事都是“虎头蛇尾”,遇到困难就退缩造成的。

一部《资治通鉴》,包罗万象治国和做人的道理。作者所列举的,只是感悟的很小一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真迹,太难得了
司马光那么大学问,资治通鉴手稿上的字写得真是烂!没想到
改了史书上的一个字,司马光是眼睛发花,还是智力超群?
《资治通鉴》浓缩的10句精华,句句精湛,意味深长!
(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残稿卷
《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