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预测台风及灾难文献记载真实实录

一到夏天,沿海地区都会遭受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吹袭,是沿海的位置及附近气候影响下产生的自然现象。今时今日,有人造卫星等先进设备,我们能准确预测风暴的形成、强弱、趋向等等,便能做足防御措施,将风暴破坏程度减低。至于在古代,就只能靠云色变化、动物栖伏等现象,配合经验累积来推断风暴的到来。

不少史籍及地方志也有关于风暴的描述。早在先秦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八风」的记载。至于「飓风」的记录,在南朝刘宋时期沉怀远在《南越志》中有载:「熙安多飓风,飓者,四方之风也;一曰惧风,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在当时,古人已经对风暴出现的月份有初步了解,也形容飓风来临前的征兆:「未至时三日鸡犬为之不鸣。」当时,形容风暴为「惧风」 ,令人感到恐怖惧怕。

到了九世纪时的《岭南异物志》中,记载了风暴到来之前,会出现一种特别的风-「炼风」:「夏秋之间,有晕如虹,谓之飓母,必有飓风」,是最早关于台风天气预测的记载。而《岭南杂记》中对飓风、台风的描述就更加详细:「……之气如虹如雾,有风无雨,名为飓母,夏至后必有北风,必有台信,风起而雨随之,越三四日,台即倏来,少则昼夜,多则三日......」记载中在不同月份,风暴来临前的普遍天气状况、打风的日数,以及风暴于不同月份的强度都有详细记载。到了清代的施鸿保在《闽杂记》中,就具体的记载,每当台风来临前夕的征兆:必定有鱼形云漂浮,云色若是白色,则预兆台风来势缓和,云色若是呈黑色,则台风来势凶猛,因此俗称「呼风鱼」。

不过,自古到今,即使能预测得风暴来临,但并不能改变风暴的破坏力。尤其于古代,建筑物及船只未如现代坚固,往往风暴成灾,《岭南杂记》曰:「船在洋中遇飓可支,遇台难甚,盖飓散而台聚也。」到了元明清时期,也不乏台风记录,伴随而来风暴潮、豪雨等等,破坏力惊人成为灾难,并记载了史书大事记当中,以下只叙述了一小部分:

公元1301年(元大德五年)七月初一

大风,屋瓦皆飞,海大溢,潮高四五丈,杀人畜,坏庐舍,漂没人口一万七千余。

公元1461年(明天顺五年)七月十五日夜

大风雨,潮涌丈许,漂没庐舍。崇明、嘉定、上海等县共溺死一万二千五百余人。

公元1509年(明正德四年)七月六日至十一日

雨昼夜不止,平地水丈余。自是三年内大水为灾,人饥而死者数万。冬极寒,黄浦江冰厚二三尺,经月不解。

公元1732年(清雍正十年)七月十六、十七日

飓风大作,海潮怒涌,暴雨如注,海大溢,宝山城内官署民房皆倾,上海城内水溢于途,浦东沿海水至树梢,溺死人畜无算。

公元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三(9月1日)

台风暴雨,海溢,城市街巷尽淹,外滩水深及膝,沿海及长江口各沙洲圩塘尽毁,沿海民房尽毁,淹毙万余人。

除了 史书记载,民间也不乏对于风暴的预测。中国古代重视农业,天气好坏影响收成,农民长期劳作经验会总结出一系列郎郎上口的「农谚」,希望尽量掌握天气变化,预先做准备减低影响程度,当中也有关于风暴的谚语:如「古龙晒太阳,不久台风狂」以及「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另外也有:「上灯遇风暴,稻花风吹落」,即是说正月十三到十八时,如果遇上偏北大风,则预示着6至7月,早稻扬花或收割时会有台风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山竹小兄弟,我劝你善良!
遇见台风天,苏东坡也害怕
天气想象8:台风与飓风
国际减灾日:一场被小视的旋风,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少见!地中海上生成了一个“台风”,全球气候已经急剧改变?
湛江劳动人民总结出一系列“台风预测”谚语,你听过这些说法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