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古村」走进塔沙坡村、领略传统文化
在循化县东部有一个茶马古道上的百年村落,那就是中国传统村落————塔沙坡村。
塔沙坡村坐落于积石峡水库之上,依环梯田而居,背靠巍峨大山,南眺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塔沙坡,藏语,意为“脱险之地”。据说:在唐代,有位拉隆贝吉多杰的高僧在西藏用箭射死暴君朗达玛后,历经千难万阻逃到循化地区。当拉隆贝吉多杰赶到塔沙坡时,就说这地方叫“塔撒马热”,意为“生命脱险”。随后,进入南面的林区,在一个山洞里坐禅修行,故由此而得名。当地人把该村称之为”阿合西里(撒拉语)”,意为“木头之地”,是因为该村过去置于茂密森林之中的缘故吧。
早先,塔沙坡村是一片黑刺林。到西汉时,部分西番人(藏族人)来此地砍树垦荒安居,从事狩猎生活。以后他们到不远的山林选址修建寺院(至今还有废墟遗址)。到唐代时,由于战火频繁,寺院被焚烧。到元初,积石峡被蒙军占领,驻守在积石关的穆斯林蒙古军进入塔沙坡驱赶了西番人,就停留十天半个月,履行宗教义务。当撒拉族先民尕勒莽、阿合莽一行从中亚迁徙至循化定居后,蒙军把地盘让给了撒拉尔人。随着人口的增多,部分撒拉尔人从街子、孟达一带迁移到塔沙坡,先后入驻的有韩家家族、草高家族、棕苦令家族、庞峡家族。之后,又经过婚姻搭桥,部分回族、保安族也融入其中,这样很顺利成章地发展到一个完整的、有一定规模的村落了。村落现有125户、490多人,纯撒拉族。当地经济来源主要靠游客骑骡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
壮美的宗教建筑
塔沙坡清真寺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古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村子中央,初建于明代,大清乾年间修建唤礼楼,东西中轴线修建布局,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照壁、牌坊门、唤礼楼、礼拜殿、南北学房等组成。建筑总体设计布局均匀,用地精确,建筑形体多变,用材粗大,砖木工艺精湛,彩绘艺术艳丽,中国传统汉式宫殿建筑风格尤为突出。
寺东门前有一字形照壁,宽10米,厚80公分,高6米,是青砖灰瓦砌建,壁底为须弥座形,砖面雕饰八宝图案,壁胸以青方砖立砌,中央饰棱形花卉砖雕,壁顶呈“人”字形,瓦顶宝瓶脊,十分美观。照壁前土坎上横出一颗老榆树,长势很旺,葱葱郁郁,抵风挡雨,树冠朝寺门盖门。牌坊门东开,建作4柱3楼式纯木结构,中高边底,庑殿顶,楼顶屋脊置花卉图案的高浮雕,两边置盘龙体圆雕。牌坊门正中开双扇高阔大门,两边置小门,楼体檐面饰置十一踩重翘斗拱,斗拱形体不大,但出跳很长,形成庞大构架。牌坊门内接面阔3间进深1间的一面坡瓦顶廊道,牌坊门两边建山花墙,正反面凸雕树木、花草、奔鹿、凤凰、飞龙等图案。跨入牌坊门,就是高大雄壮的唤礼楼。
唤礼楼置于院子中央,高约18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底层呈六棱柱体,周长36米。楼体为六角攒尖顶六柱建柱造,楼阁式3层6面三重檐,宝瓶顶,飞檐秀出。楼底以青砖砌饰面墙,内用土坯砌实,每面墙胸饰花卉、经文、云纹等砖雕。西门拱形洞楼门,门边饰花瓶、花卉等砖雕。北侧砖面上刻有“大清乾隆二十年八月”字样。唤礼楼二、三层为纯木结构,装饰内外双层木围栏,第三层楼围栏木板上饰有花卉木雕图案,顶部装修精美藻井,结构重叠复杂。整个唤礼楼上大下小,雨水直接从第三层落地。
礼拜殿建于离唤礼楼正西面不足10米的土坎上,座西向东,建筑面积约为650平方米,是整个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由前廊、前殿、后窑组成,中国传统宫殿式,砖木结构,殿顶为前歇山后庑殿式形制,殿内前大后小“凸”形布局,前后殿开东廊做法,大式木瓦作,十二脊殿顶,翼角飞檐,花砖宝瓶殿脊,斗拱昂攒装饰四周檐面。前廊面阔5间20米,进深 1间6米,6根立柱支撑工艺精美的前檐。每根立柱直径约50公分,高5米。檐面的花牙子、额坊、斗拱、昂攒等均饰花草、卷云等图案木刻。前廊与大殿之间置5扇裙板门,每扇门的上面饰镂空花格窗,格心为花朵、石榴等图案的六宛菱花心。其下饰石榴、葡萄、海棠、鲜桃等图案的木刻。门与门之间以木板作墙体。前殿面阔5间(中间大3间,两边各小1间)20米、进深3 间(前面大2间,后面小2间,)16米,木板铺地,抬梁式木构架。大梁直径约80公分,长12米,其上置一道小梁。殿内墙面绘有奇石、菊花、牡丹、阿文、帆船等内容的彩绘,布局上采用中堂形式。前殿与后窑间装修木雕落地罩,其间开3扇方门。后窑面阔3间11米,进深3间11米,井架式梁架,内壁地板都以木板装修,面壁正中拱形壁龛外围雕刻木质高浮雕大烟纹、花瓶、花卉等图案,造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后窑西北角安置木质的念“呼土白”台,精美的门框后有5个台阶,台阶边饰木雕,门框头顶斗拱昂攒极为工整秀美。
塔沙坡古寺是循化撒拉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寺之一,以建筑规模宏大而著称,这里不仅吸收了蒙古族、藏族、汉族建筑风格,又有伊斯兰建筑特色。砖雕、木雕、彩绘等工艺美术合为一体 。如此浩大的工程量是怎样完成的?由谁来完成?粗壮的木料怎么从陡峭的山路搬运到这里等等。一系列的疑问有待去考究。
纯朴的民俗文化
穿梭于塔沙坡古村落,巷道迂回,家家相连,泥墙交错,木门排行,处处弥漫远古的氛围。瞧:离清真寺大门往东不足20米,是撒拉族服饰传习所。撒拉族服饰传习所为撒拉族传统篱笆楼建筑形制,共两层,土木砖石结构,楼体宽4米,长7米,高8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底层坐北朝南,草泥墙体,篱笆门窗,用作服饰制作室(作坊)。二层坐南朝北,篱笆墙体,土木结构,平顶房,用作撒拉族传统服饰展厅。该展厅面阔3间,进深1间,檐面安置5道花槽、雀替及垂花柱,雕饰仙桃、石榴、牡丹、荷花等图案,精雕细琢,形象栩栩如生。正间安置双层对开门,内门为户枢双扇花格木板门,外门为双扇沙柳编条篱笆门。边间各安置双层窗户,内窗户为菱形花格窗,外窗户为折叠式木板窗。踏门而入,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对面的八仙桌太师椅。靠太师椅以东是一张木板床和一个带碗架的老式面柜,黑黝黝的,看来历史已经久远了。移目观右,墙上挂满的是撒拉族最古老的着装。有毡衣、褐衣、皮袄、麻衣、六角帽、草编帽等;脚下依次摆放着毡靴、洛踢鞋、麻鞋、绣花鞋、小脚鞋等。这些撒拉族传统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撒拉族的历史变迁、社会风貌以及撒拉族先民们的审美情趣、风俗习惯。传统工艺美学思想。
马建新老宅正好与篱笆楼对峙,置于巷道北侧,是过去的一家客栈,现在是塔沙坡村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之一。该农家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是撒拉族传统四合院建筑布局,西房因破旧而拆除。步入小院,是土木结构的3间北房、4间东房、2间耳房、一棵梨树和一棵杏树,外墙上挂着照明用的煤油灯、打碾用的连枷、背草用的筐篓、砍柴用的斧头、耕地用的铧犁、木工用的推刨等。院内还摆放着田间用的耧耙、背水用的木桶、吹火用的风箱、运输用的大马车等。这些老物件,静静地站着或躺在此处,封存着过去的记忆,默默地诉说着时光留下的故事。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祖先们的那个年代。
可口的传统美食
勤劳善良的塔沙坡人学人之长,融汉、藏、回等多民族的面食技艺于一体,做出煮、炸、、烤、蒸、熬等各种面食,特点是做法精细,味道香美,具有突厥传统、高原风味和民族特色,可喜的是,至今还保留着高依曼馍、白则来馍、芽面馍、古古麻麻馍、洋芋群群、包谷疙瘩、荞麦面搅团、青稞面碎饭等传统饮食。
洋芋群群
蕨菜
搅团是塔沙坡的妇女和老人普遍爱吃的一种面食,尤其是在农闲时节,妇女们三五成群集中到一家,大家一起动手做一顿荞麦面的搅团共餐。搅团的做法是:生火,锅里的水烧开后,将荞麦面徐徐撒入,一手持木棍搅拌,至稠糊状,焖十几钟后,倒入些开水,再焖几分钟即成,而后,搅团捞到碗里,用勺底压平,调上佐料后即可食用。
高依曼是循化孟达地区独有的一种油炸面食,也是塔沙坡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形似围裙或月牙儿,亦称月牙儿油香。每逢过节,每家每户都炸月牙油香招待客人,共度佳节。月牙油香的制作很简单,先将罐内的发面倒在案板的面铺上,放少许碱揉匀。一旁生火,锅中倒入三分二左右的动植物油,待油烧熟后,顺手抓起一把案板上软面块,在手心中交叉拍平,猛然间,将面块两边一扯,向下轻轻一甩,放进油锅里炸熟,捞出后即可食。
近几年,随着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塔沙坡农家院打造的撒拉族传统饮食颇受游客的青睐。走进塔沙坡,是一种自然风光的享受,人文景观的享受,民俗文化的享受,传统美食的享受。
拍照、编辑|陕珊
校对|韩丽
视频|才让加
审核|马向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在积石峡遇见的偏偏是一条蛇|黄河之点滴074
商南的这座公园,不仅记录了商南的历史,还承载着商南的未来
撒拉族古老的民居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青海省—-—海东地区互助县丹麻镇索卜滩村
绣楼赠塔〈传统桂剧〉
富平那座老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