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于新入门的藏家 这是买古代书画能“保真”的最好办法!

大象今天继续带您看库房,在中国嘉德的库房,大象看到了一组珍贵的明清书画,我们今天不去鉴赏这些书画的艺术性,大象在这里想这样说,我有99%的把握说,这些全部都是真迹无疑!

大象前不久和一位广州的藏家一起聊天,他收藏有精彩之极的明清系列官窑瓷器,但是说起对于书画的收藏,却表示不置可否,尤其是古代书画。

在近两年,古代书画市场的表现一直都很坚挺,但是古画的圈子却显得很小,在拍卖场举牌的,大多数还是这些十几年下来的老面孔,而对于新入场的实力藏家,古代书画的真伪难辨一直都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和近现代书画不同,很多买家认为,古代没有照相机和摄影机,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这幅书画就是这位作者所画的,怎么就能判断它是真迹呢?对于这个问题,会困扰新入行的买家很久,很久的,呵呵。

而今天,我们会挑战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即便是一个完全没有鉴赏眼光的新买家,如今是否有一个最好的办法,能够最大程度确保您所买到的古代书画一定是真迹!有没有这种捷径呢?大象在这里大胆的回答:有!

对于新入场的买家来说,一幅作品的重要著录显然是判断真伪的一个可靠依据。

之前我们曾经不止一次的解释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清宫旧藏、《石渠宝笈》著录的清代宫廷画家,尽管有一些艺术性个人认为并不高,但是往往能够卖到上千万,甚至是几千万的价格,而如果不是《石渠宝笈》的著录,价格甚至有可能少一个零!难道就是因为乾隆皇帝在画上敲了各种章吗?市场是很理性的,这种巨大价格差异的背后,大部分的因素当然还是清宫旧藏的卖点吸引买家多出一点银子沾沾皇家气,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止一次说过,便是《石渠宝笈》著录的清代宫廷画家作品,一定是“保真”的!试想臣子们为乾隆皇帝作画,谁敢将不是自己画的伪作进献御前呢,欺君可是要杀全家的哦!

但是如果不是同时期的清代画家,那么《石渠宝笈》的著录对于“保真”就不太管用了,主要的原因还是乾隆和他的参谋们的鉴赏眼光实在有限,大象之前也曾经举过《富春山居图》的例子,假《富春山居图》被乾隆皇帝敲满了章,而真正的黄公望真迹却被束之高阁了。而市场上所出现的《石渠宝笈》著录的明代或明代以前的“伪作”比比皆是,这样的作品放在市场上,乾隆盖满的图章可就没有那么好用了,大象看到过有的《石渠宝笈》著录的某明代伪作,在市场上出现了N次,卖来卖去卖出掉,呵呵。

而到了二十世纪,有一套奇书被称为当代的《石渠宝笈》,而大象想说的是,在保真的问题上,它比《石渠宝笈》靠谱得多很多,它便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

左起:谢辰生、刘九庵、杨仁恺、谢稚柳、

启功、徐邦达、傅熹年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源自于1983年,改革开放后,为了系统性的梳理各地所藏的古代书画资源,以谢稚柳任组长,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所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前后历时8年,行程数万里,共过目书画作品61596件,制作资料卡片34718份,鉴定规模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出版工程也历经十年终于完成,是书共计24卷,收录作品共20117件,制作图版35700幅,可以说,《中国古代书画目录》是建国之后最系统,最权威的对中国内陆所藏的中国古代书画的一次集中的“普查”梳理鉴定后所诞生的精华集萃!那么为什么我们说,对于初入门的藏家来说,借用《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就可以做到“保真”呢?

晚清到民国,在社会的变革时期,在中国沉淀了千年的古代书画艺术在激荡下转移和迁徙,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个风云时代造就了一大批最顶级的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他们有机会通过零距离接触或拥有这些千年书画珍品并练就鉴赏古代书画的火眼金睛,他们的这种经历和眼光或许是如今的文博界专家所很难企及或者复制的。在民国时期诞生的这批鉴赏名家中,张葱玉等先生不幸早逝,而在改革开放初期,谢稚柳、徐邦达和启功称得上是老一辈中最具代表性三位鉴定大师,他们在书画鉴定上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谢稚柳(1910-1997)

谢稚柳——艺术鉴定

谢稚柳先生(1910-1997)早年就与古代书画鉴定名家张葱玉齐名,有“北张南谢”之说。谢稚柳20岁始便经常出入中央博物院看画,后跟随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壁画,36岁时结识张伯驹又成为了其鉴定技艺的一次新的突破。谢稚柳自身的绘画技艺超绝,从临摹明代陈洪绶入手进而追溯宋元,被张大千高度评价为可以和他“三分天下”。谢稚柳的“艺术鉴定”从书画艺术的本身入手,从意境、格调、笔法、墨法、造型、布局等特征入手进行鉴定,谢稚柳先生本身是一个最优秀的书画家,又有着深厚的书画史论功底,称得上是目鉴的天才。

徐邦达(1911-2012)

徐邦达——技术鉴定

徐邦达(1911-2012)先生家富收藏,自幼便跟随李醉石和赵叔孺学习绘画和鉴定,后入一代名家吴湖帆门下,不到三十岁,徐邦达的鉴定之名就已经名满天下。徐邦达先生在目鉴以外,特别注重考订,诸如题款、题跋、印章、纸绢绫、装潢形制、著录等等,他无不精心审察分析,同时尤其善于运用著录进行考证,在三位鉴定大师中,徐邦达先生所留下的鉴定著作最多,其鉴定手法也尤其具有系统性,因此,我们将一般称徐老的鉴定特色为技术鉴定。

启功(1912-2005)

启功——学术鉴定

启功先生(1912-2005)有着清代皇室血统,出生于书香门第,他学识渊博,通晓语言文字学,对于古典文献和碑帖的研究极深,称得上是一代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鉴定以书法碑帖的考据为主,绘画鉴定为辅,形成了他的鉴定特色。和徐邦达先生的鉴定着重于考据书画著录不同,启功先生广取各种文献史料,在各门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印证来考据真伪,其深不可测的学术功底,我们将启老的鉴定特色称为学术鉴定。

2012年,徐邦达先生驾鹤西归,很多业内人士感叹,这成为了中国书画鉴定一个辉煌时代的终结,当年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七人小组中,只有傅熹年和谢辰生两位先生仍然健在但年事已高。

随着这些老先生渐渐老去,如今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缺乏绝对权威的时代。而他们所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之一,便是这套凝结着他们八年心血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的“保真”问题了。我们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现在很多买家买古代书画主要还是用耳朵的,在拍卖之前问一圈人为其掌眼,其中,不少人还彻彻底底问错了人,那些为其掌眼的,不是眼光不行,就是人品不行,如果这样就比较杯具咯。

但如果面对一件古代书画,您有机会分别请教谢稚柳、徐邦达、启功等诸位老先生,而他们又全部说“真”,您是不是会觉得特别靠谱呢!这就是《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事实上,对于中国古代书画的鉴定从来都是存在分歧的,那么收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难道一定就是那些老先生们都会一致看“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一大看点便是在这个八年“大普查”过程中,每幅作品只要老先生们有不同的意见,就会如实的记录下来,一个书画鉴定的辉煌时代终结,这样的记录成为了无比宝贵的财富了。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尤其在一些宋元年代的作品,几位老先生的分歧有时候会很大

张大千仿造的古画,那是逃不出几位老先生的眼睛的,呵呵。

我们一起再来看几个有趣的例子!

明四家之一的沈周仿作存世众多,如这件北京故宫所藏的《桂花书屋图》得到了两位老先生的差评,这件作品基本上就不太可能是沈周的真迹咯。

这件作品如今被上海博物馆定为一级品,北宋驸马王诜的画,苏东坡的题。它为谢稚柳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历经波折,最终花费在当年绝对的“巨资”1600元买下的,文革的时候,谢老因为这幅作品还被扣上了“与国家争文物”的大帽子,尽管为此受到了冤屈,1997年谢老和陈佩秋先生仍然高风亮节的将其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但是这件作品在鉴定小组审定的时候,徐邦达和傅熹年两位先生还是对此提出了一些不同的鉴定意见,如今在《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被保留了下来。而这些年,诸多的专家学者仍然在进一步的考证这幅宋画。

在当年的鉴定七人小组中,傅熹年先生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建筑学家,他往往会从画中的建筑入手来断定绘画的年代,如上海博物馆藏的这幅佚名《雪麓早行图》,早前一直定为宋代,但傅熹年先生认为画中的塔庙是元代以后的时代特点,因此,该幅作品应为明代人作。

这幅同样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宋画,有着南宋名家梁楷的落款,但是谢稚柳、杨仁恺和傅熹年三位先生都认为并非是梁楷,但是作品年代到宋,是几位老先生的共识。

而换一句话说,如果一件作品能够收录进《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而在当时,没有一位老先生对此提出真伪的异议,那么,大象认为,这件作品就可以几乎被认为是该作者的真迹无疑了!

大象查阅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上拍记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的古代书画在市场上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尤其是在近几年的市场调整期,藏家惜售心理严重,《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的古代书画在市场上露面的机会就显得更少了。

本季中国嘉德春拍一下子上拍多达八件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的书画精品,其中不乏近二十年市场上的经典名作!大象在篇头曾经说过,我们几乎可以认定,以下作品一定是真迹无疑!我们来一一通过图片赏析一番!(文中的著录标注不全,我们特别选出的是《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出版著录,其他的省去了,更多的出版信息,还是请翻阅嘉德公司的图录咯)

宋 克(1327-1387)

临《急就章》并诸家题跋

北京文物商店旧藏

著录信息:

《明宋仲温急就章真迹》(明)宋克书,卓君庸藏,京华印书局,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九月初版。

《明宋仲温急就章真迹》,(明)宋克书,卓君庸藏,和记印书馆,彩华制版局,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六月二版。

《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一册,第17页,文物出版社,1984年。

36 × 45 cm. 14 1/8 × 17 3/4 in. 约1.5平尺(每幅)

后跋尺寸不一

估价:RMB: 60,000,000-80,000,000

大象仔细翻阅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当时老先生对于这件明初书法家宋克的名迹有着一致的认定!嘉德春拍以下的几件大象也一一认真翻阅过《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也都是老先生们“全票通过”,不再一一上图了。大象的结论是两个字:“保真”!

2016年中国嘉德春拍

上官周(1665-1749)

瑶岛仙居图 1744年作

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二),沪11-264,359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约19.9平尺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2016年中国嘉德春拍

郑燮(1693-1765)

竹石兰蕙图 1756年

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二),沪11-316,160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约16.3平尺

估价:RMB: 22,000,000-32,000,000

2016年中国嘉德春拍

王 翚(1632-1717)

普安晋爵图 1693年作

上海朵云轩旧藏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二),沪7-0310,70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画约5.1平尺

估价:RMB: 32,000,000-38,000,000

2016年中国嘉德春拍

查士标(1615—1698)

书画合璧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二),沪7-0241,66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上海朵云轩旧藏

约0.3平尺(每幅)

估价:RMB: 2,800,000-3,800,000

2016年中国嘉德春拍

马一龙(1499-1571)

王逢元 16世纪

书法杂存

1536、1537年作

辽宁省文物商店旧藏。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六),第22页,辽4-03,文物出版社,1993年。

约9.0平尺

估价:RMB: 3,600,000-4,600,000

最后我们通过几个近两年的例子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市场魅力吧!可以说,这些年,市场上只要出现《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的书画,千万元的价格已成常态!

2015年上海天衡秋拍

郑燮(1693—1765) 幽簧图 195*100cm

成交价 4600万元人民币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著录无论放在什么时候都是高价的代名词,这件《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的郑板桥竹石成为了去年中国古代书画市场的最高价拍品之一了。(同样是郑板桥的竹子,《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著录过的就要比一般的贵不少!)

2015年北京宝瑞盈秋拍

赵之谦(1829-1884) 四屏 106×26cm×4

成交价 2863.5万元人民币

赵之谦的这四条屏是大象去年秋拍所重点推荐的,它在2013年香港佳士得上拍时,拍卖公司在图录中并没有注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著录(拍卖公司在图录中遗漏重要著录是经常有的事情,毕竟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并非电脑,不可能对于每一件作品的著录全部查清楚,而这也是捡漏的机会所在了),但在拍卖现场,相信很多人都查到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二)的著录,因此,从150-200万港元的估价一路拍到1564万港元成交,时隔两年,它再次在北京上拍,以2490万人民币落槌,这便是《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市场魅力所在吧!

2014年上海明轩秋拍

法若真( 1613-1691) 云峰飞瀑 195*101cm

成交价 2150.5万元人民币

这件法若真的情况和上一件十分类似,它第一次上拍嘉德是在2011年的市场巅峰期,当时图录里面也漏注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著录,因此,估价也仅仅只有80-150万人民币,但最终,查到著录的专业买家将其激烈竞价到1495万元成交,三年后的上海明轩秋拍,它再次上拍的时候已经是市场的回调期了,但仍然以1870万元的高价落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称得上是市场的硬通货!

2013年上海泓盛春拍

仇珠(1530-?)虢国夫人游春(早朝)图 92*91

成交价:1104万元人民币

这件仇英之女仇珠的作品三年前在上海上拍,如果翻阅《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便可知,当时老先生们还是存在不同的意见,傅熹年先生认为作品“伪”,但仍然从100万元的底价一路竞价到了1000多万元成交,显示出《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巨大市场能量!

最后我们再一起总结一下《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市场魅力吧!

1、个人认为,对于刚刚入行的新买家来说,《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著录是对于拍品真伪的最大程度的保真的途径,可能没有之一。这便是其巨大的附加值所在。

2、《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作品是三十年前全国范围内的这次“古代书画大普查”中所挑选出来的,也称得上是一种显赫的“传承有序”,也是一种文化的流转。

3、《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十年来成为了艺术市场的一个名牌商标了,买名牌自然是要付出更多银子的,呵呵。

最后大象想说,中国古代书画的鉴定技艺传承至今,甚至已经称得上是民族所留下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而我们之前提过,随着几位老先生的老去,一个书画鉴定的黄金时代也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尽管如今在体制内外,仍然不乏书画鉴定的绝顶高手存在,但是我们普遍认为,如今的古代书画鉴定进入到了一个缺乏绝对权威的时代。而大象不敢想象的是,当若干年后,当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真正后继乏人的时候,我们再去回过头仰望这本《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这将是一段怎样的传奇呢?

在4月28/29两天,魔都人民将有幸欣赏到这些当年这些权威老先生们掌眼过的真迹!

中国嘉德2016春拍巡展(上海)

【 巡展时间】 4月28日 10:00-18:00

4月29日 10:00-16:00

【巡展地点】 上海皇家艾美酒店

黄浦区南京东路789号

【大象视界】大象带您看库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象视界】私密捡漏功课:发现图录以外的重大秘密!
游目骋怀,书画双美——石渠著录赵孟頫 《乐志论》书画合璧卷
后先三绝!赵孟頫《乐志论》4293万港元成交!领衔嘉德香港2023春拍
仇英三幅《赤壁图》综述
【大象视界】佳士得浮生闲趣:一方小田黄章背后的收藏大帝国
古书画书录怎样运用与书画鉴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