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氏宣纸烙画

作者 刘瑜

说到烙画,很多人会想到家具或葫芦上的烙画作品,可在宣纸上烙画,可不是一般的功夫。营口就有这么一门绝活:李氏宣纸烙画。这门绝活要在一张薄薄的宣纸上烙出精美图案,2010年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烙画古时称作“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烫出深浅不同的黑、棕、茶、黄、白等色彩痕迹,以其别具匠心的表现手法和凹凸有致的机理效果,使之成为一件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宣纸烙画由普通烙画工艺经过艺人们的钻研逐渐演变而来。因此,宣纸烙画在基本条件和技术上就要更胜一筹了,可谓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李氏宣纸烙画是中国烙画技艺的一个分支。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三年(1877年),擅长绘画的南阳(今河南省境内)人赵星三偶生画兴,以烧红的烟扦代笔在烟杆上信手烙烫作画,得一小品,喜出望外。此后,他又尝试在其他木板上施艺,均获得成功,遂潜心研究。久而久之,逐磨出一整套烙画工艺。后来,他的烙画作品成为达官贵族之间相互馈赠之佳品,以致作为南阳贡品进入清宫,颇受皇亲国戚青睐。

李氏宣纸烙画源于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六甲黄布庄,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清朝末年,李氏先人李开春做生意到达南阳,见南阳烙画做工精细非常喜欢,于是潜心学习。回乡后亦开始其烙画生涯,从事烙画生意,他的烙画技艺迅速进步,远近驰名。后来,这项技艺开始在李氏家族传承,李开春之子李忠茂改良了烙画工具,将铁扦烙画改成烙铁烙画,技艺得到迅猛发展。

20世纪初,李忠茂随着闯关东的人群从山东迁至今营口市大石桥官屯镇大岭村定居。烙画由此在辽南地区落地生根,成为家族传承的传统技艺。然而,由于日寇入侵和频繁战乱,李氏烙画一度中断。“文革”时期,这项技艺又被视为“四旧”,险些失传。

20世纪70年代初,李氏烙画工艺传至李忠茂的侄子李怀柱。恰巧当时一度兴起“家具画门”热,这项传统技艺开始逐渐复苏。当时,李怀柱用自制的铁制工具在木板或色白质坚的厚纸上烙制吉祥图案,以此来换些零用钱,后来逐渐发展到给乡邻朋友烙制祭祀用品、小装饰品以及福、禄、寿、喜、财神等图案。不过,当时的工艺比较简单。

后来,这项工艺渐渐成熟,李怀柱以娴熟的烙画技艺赢得了乡亲邻里高度称赞,烙画作品渐渐增多,他便叫家人分头到集市、庙会及熊岳城出售,生意十分兴旺,使烙画技艺得以进一步发扬。后来,李怀柱将山东烙画与营口烙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李氏宣纸烙画”。 以李怀柱为主要传承人的“李氏宣纸烙画”最初只传男不传女,后因李氏后人渐渐疏离木匠行当,因为担心手艺失传,才开始破例传给女性。

李影是烙画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家庭熏陶,跟舅舅李怀柱学习烙画技艺,耳濡目染,精通人物、动物、花鸟、泼墨等题材的烙画。经过七年的努力探索,李影在继承原有烙画技艺的基础之上,又对烙画工具加以改进,终于实现了在宣纸上自由烙画,并且发明了宣纸工笔烙画。经过潜心研究,李影将家传木板烙画技艺发扬光大,并使宣纸烙画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法相互兼容,形成风格独特的李氏烙画。

李氏烙画的素材来源于基层民众的生活,反映民众的人生愿望及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影作品众多,多次在国际、国内及省市民俗工艺比赛中获奖,多幅作品被国际友人购买或收藏。烙画包括白描烙画和素描两种,主要有设计画稿和烫制两道工序,需要有深厚的美术基础、扎实的烙画基本功。白描烙画的创作步骤是用烫具按照画稿的顺序进行烫制,将后手压低,运用烫头的中锋横向运笔,使线条烫得深、重、粗。反之,欲使线条色泽轻、浅、细,则需将后手抬高,利用其烫头的尖锋顺着运笔,这个过程要杜绝烫具移动时损坏和弄脏画稿。素描烙画的创作步骤是定稿后用平面烙铁头找好明暗关系,要点是注意调子的过渡。烫制人物时需用烫具将人物的结构、线条、组织和各种姿容表达出来,一般比烫动物、花鸟、山水等难度要大。素描烙画需要娴熟地掌握烙具的运用方法,练好运笔的腕力,准确地掌握温度和速度,克服误烫和烫具颤抖等问题,练出下笔准确、平稳、收放自如的功夫。

李氏宣纸烙画有其特殊的表现手法,讲究构图、布势、主宾、取舍、疏密、虚实、开合、空白、对比、背景、题款及钤印。通常采用中锋、侧锋、烙线条、着色和上调子,分别用分色、点色、衬色、靠色、背染等方法。李氏宣纸烙画继承了李氏家族烙画技法的古老文化元素,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使李氏宣纸烙画在原生态味道的基础上,几经改革创新,融入现代美术技法,形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烙画体系。李氏宣纸烙画工艺独具特色,它线条简洁、明快、新颖、别致、质朴、雅素、大方,作品可以充分反映国画山水、工笔、写意,以及人物肖像、年画、书法、油画、抽象画等不同画种的风格,作品内容多为古典小说,神话故事、吉祥图案以及山水风景等。图案美观清新,永不褪色,画面中的线条在某种烫迹上显得粗健而富有一定的民族气息,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富贵、吉祥等美好愿望的期盼与向往。

本文选自《营口春秋》2014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宣纸扇子烙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
@零陵人关于零陵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多少?
他家四代做烧烤从不用孜然 竟成重庆市级非遗
台州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新增47人
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出炉
熟悉的老行当哪去了?(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