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论故乡与他乡,只有乡愁找到寄托,才无惧漂泊
播放 暂停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00:00 00:00重播请刷新试试

如果说《南京城市史》是一部宏观的南京城市史,那么《漂泊在故乡》就是文化学者薛冰老师的微观个人城市史。

薛冰老师用脚丈量了整个南京城后,为我们带来了这一本《漂泊在故乡》,而这个书名,正是他想表达的“乡愁”。

▲薛冰老师的散文集《漂泊在故乡》,向我们展示了南京城更为真实的样子。

南京城的文化守护者

之前去薛冰老师家采访的时候,薛老师的身后是放满书的大书架,这个典型场景也暗合了他的身份:著名作家、文史学者、读书人,同时又是城市文化的保护者。

▲这些年来,薛冰老师从作家、杂志副总编辑华丽转身为文史学者,再后来成为南京著名历史文化保护者。

薛老师的家中,满眼看去都是书,在他另一处老房子里,还有一间个人“图书馆”——14平方米的书房,外加客厅里的五只巨大书架,里面全部塞满了书,藏书共计2万余册。

薛冰老师不仅藏书多,而且年过七十仍笔耕不辍,这本刚出版的《漂泊在故乡》已经是他抒写南京的第18本书。

▲薛冰老师正在新书发布会现场给读者们签名。

薛冰老师在书中也说到这本书与以往书籍的不同之处,“虽然它可能不是那个时代的全面记录,却是某个时空碎片的准确记录。”

城市变迁中的文化乡愁

7月5日晚7点,薛冰老师在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召开了自己的新书分享会,主题为——城市变迁中的文化乡愁

▲当晚发布会的主持人是南京大学青年学者陆远,他同时也是群书学院的联合创始人。

在薛冰老师看来,他们这一代人,亲历了故乡前所未有的沧桑巨变。不要说少小离家老大回,几个月不去一个地方,很可能就完全找不到原先印象了。

▲城市建设越来越快,我们丢失的回忆也越来越多。

城市的急剧变迁,故乡的整体异化,使城市里的许多人失去了乡愁的寄托,也导致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漂泊感,而且是永无归途的漂泊。

这也正是新书《漂泊在故乡》名字的由来。

▲分享会现场,有许多读者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

薛冰老师先后在南京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中住过,因为不骑自行车,他几乎把南京的大街小巷跑了个遍,这种经历很是让人羡慕。

更何况这本书是以童年、少年和青年的不同视角写的,不仅有成长性,更让叙述有身临其境之感。

比如写石鼓路,旧式家庭和平民家庭共住一条街,孩子们可以在一起玩,这种相互观照的成长生态环境,现在已经少见。有时候不经雕琢的个人记忆,更能接近真实的光。

▲南京的小巷生活,独有一番风味。

从这本书当中,我们能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南京。虽然当时物质匮乏,生活简朴,大家都在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但是百姓之间交往有信用,就像木心先生描写的,“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那时,小孩有小孩的童趣,老师有老师的职业心,在许多人的言行之中,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得到民国的余韵。

尤其是薛老师在书中回忆起许多老地方,比如清凉山、明故宫、丁家桥等,不仅是回忆生活场景,更是一种地理的梳理,因为这种叙述是有历史文化作为参照的,这就比更多的回忆类散文作品高出不只一个档次。

这本书不仅让老南京人即将淡忘的历史记忆得以复活和定格,也让像我们这样的新南京人,意外得到了弥补缺憾和空白的机会。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读了这本《漂泊在故乡》,等于把我们在南京的生活场景,往前推了几十年。

▲感谢薛冰老师,让那些即将要被淡忘的历史得以定格。

希望大家都能带上这本书,跟着薛冰老师,在南京城里走一走,去阅读我们深爱的南京。

导演:黄嘉蔚 未知的人生比知道答案更有趣。

仙林布衣、礼乐||撰文、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乡愁
转频道啦,和大家谈谈一本书
你的根,在哪里
论述百练:“故乡”的百年变迁
回顾 | 金戈铁马雄堡,桨声灯影秦淮:与薛冰走读南京城市史
读《南京城市史》,有一种“向下扎根”的感觉(“翰墨飘香 悦读建邺”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