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它是古代美好的象征,却可惜只有很少人知道

步摇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玛瑙等。

步摇为中国传统汉民族首饰,西汉时在西域地区有其雏形进而吸收创新而来,约在东汉时经燕传入辽西,后又向东传入高丽鲜半岛及日本并对当地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步摇以金银玉石等质地,宋明以来一直流传的头饰。其形制与质地都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征。汉代以后,步摇才逐渐被民间百姓所见,才有机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在贵族妇女中,还实行过一阵加於冠上的步摇冠。戴在头上较之步摇更富有富贵豪华之感。

步摇的概念,见于两汉时期,然而,它从一开始就被置放到一个礼服的范围之内,汉制规定,太皇太后、皇太后的祭服中的首服为“剪氂簂,簪珥,耳璫垂珠,簪瑇瑁为擿,长一尺,上为凤凰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各一,横簪之。以安簂结。”

与簪戴真花的历史相比,中国女性使用花形首饰的历史似乎更早一些。楚人宋玉在《风赋》中已写出“垂珠步摇”的诗句。想必,这时人们已经开始簪戴步摇了。汉末刘熙《释名·释首饰》中解释:“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可知,因其上缀垂珠之饰,人动则摇曳,故名“步摇”。

后人也多沿袭这种说法,如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载:“殷后服盘龙步摇,梳流苏,珠翠三服,服龙盘步摇,若侍去梳苏,以其步步而摇,故曰“步摇’。”

在汉代,步摇是属命妇礼服范畴的首饰。此时,男服、女服基本同形,而男子戴冠、女子插笄是此时性别差异的标志。

据《后汉书·舆服志》载:皇后谒庙、助蚕时,头戴的步摇“以黄金为山题,白珠珰绕,以翡翠 为华云,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以翡翠为毛羽的熊、虎、赤罴、天禄、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这即是《周礼》中所谓的“副笄六珈”。

《毛诗传》曰:“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笄,衡笄也点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卑。”已在洛阳东北郊朱村东汉晚期墓壁画中,就有在发髻上插“副笄六珈”的女性。

按照文献记载,步摇应是在金博山状的基座上安装的桂枝,枝上悬挂有白珠,并饰以鸟雀和花朵,或再辅以叶片。在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墓出土的帛画中有头戴步摇的女主人。其实物如甘肃武威汉墓出土金步摇。它是在一个四枚披垂的花叶基座捧出一簇八根弯曲的细枝,除中间一茎立一只小鸟外,其余枝条顶端或结花朵,或结花蕾。这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墓主人头戴首饰颇为相似。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传统审美观念受到挑战,妆饰趋于奢侈,发髻崇尚高大,《晋书·五行志》:“太元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髻上插有诸多饰件,其数目多寡成为区分尊卑身份的象征。

步摇不再局限于贵族礼服,日常生活中也可簪戴,于是便有了南朝梁沈满愿《戏萧娘》“清晨插步摇,向晚解罗衣”的诗句。此时,簪插步摇的图像已经比较常见。例如,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列女古贤图》漆屏中《有虞二妃》和《周室三母》中就有魏晋时期“插花美女”的形象。图中女性梳大十字髻,头顶发髻上插三朵花、二枝叶。花、叶相隔,有序排列。这种簪插式样还保留着汉代的风格。

在传晋代顾恺之《列女仁智图》中女性发髻上也有二支步摇。每支都有一主干,其上作花叶形。其实物见北票房身、朝阳王坟山、姚金沟、袁台子与西团山等七座鲜卑墓中均出土有金质步摇冠。1957年,辽宁北票市房身村2号前燕墓曾出土金步摇冠两件,一小一大:小的高14.5厘米,大的高28厘米,其基座均为透雕金博山;小的从基座上伸出12根枝条,尚存金叶27片;大的16根,尚存圆形、桃形金叶30片。

此类步摇冠后来又有发现,与这里出土的金步摇十分相似,都是在金博山上起金枝。有的上有十根金枝条,每枝梢头垂一金叶,共十片鸡心形金叶0。还有的金博山上金枝螺旋形呈缠绕状直接向上,中间形成两侧横伸枝条,分成两层,,主干顶端有五个分叉。这样的金枝枝条横出后再分叉,共垂缀四十余片金叶,显得富丽堂皇。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茂旗西河子北朝墓出土的马头鹿角金步冠和牛头鹿角金步摇冠各一件。在马头额部原镶嵌料石,现已脱落,眉梢上端另加一对圆圈纹,每个枝梢挂桃形金叶一片。另件头部轮廓似牛,角是由一个主根生出两个支根,再向上分出四个支根,每个枝梢上挂桃形金叶卜一片,共十四片。

另外,在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冯素弗墓中还出土有公元5世纪前期的金冠饰一件,其式样为在两条弯成弧形的管金片上十字相交处,安装扁球形叠加仰钵状的基座,座上伸出6根枝条,每根枝条上以金环系金叶3片。冠饰通高约26厘米,枝形步摇高约9厘米。

除了这种枝叶形的步摇簪,还有簪首为花形的发簪,如传顾恺之《女史箴图》中女性发髻上簪有二支笄首为花形的发簪。魏晋时期实物尚未见到,但在宋明时期的考古出土实物中是非常普遍的首饰类型。这种发簪的簪脚很长,穿过发髻露出长长的簪脚,与此时女性发髻鬓角流行的“垂髯”或“分髯”相互呼应。

隋唐时期,贵族女性头上的装饰日益华美。有钱人家会用金银锤镤出花朵的形状,固定在簪钗的头部,再插戴于绾起的发髻上。

例如,陕西西安玉祥门外隋朝李静训墓出土的一件黄金闹蛾扑花。李静训之父李敏官至光禄大夫,母亲是周宣帝之女宇文娥英,外祖母杨丽华是隋文帝长女、周宣帝皇后。据墓志记载,李静训幼年在皇宫随外祖母生活,九岁卒于大业四年,葬于长安皇城西的休祥里万善道场。由于身份特殊,陪葬品极尽奢华。在其墓中,随葬大量金银玉器和瓷器、玻璃器等。该墓出土的黄金闹蛾扑花是由一簇簇六瓣花朵的小花组成,每枝花朵还缀一颗珍珠做花蕊。上有一只大花蛾飞于花丛中,其下有三杈簪脚,可固定于发髻间。整个头饰制作精致,华贵灿烂,正如其墓志铭上所说:“戒珠共明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

文源:《四季花与节令物》

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祁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雁卿说|头安金步摇 摇曳在平城
金钗&步摇
“云鬓花颜金步摇”中的“步摇”是什么东西
文物介绍——马头鹿角形金步摇
步摇花与步摇冠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