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师出诊日记——跟高建忠老师学中医


2010年8月15日,星期日,天气晴:

又是周末,老师的门诊上依然人满为患。

在人群中,一个瘦的显得有些单薄的女人,在不安的等待着。

“王某,我喊了这个名字,她缓缓的走了进来。

我不知道她得了什么病,但是我觉得她的脸⽩白的有些虚弱,带着忧郁的表情。

在她的病历本上,我得知她27岁。

老师:哪儿不舒服?

她说:大夫,我今年4月流产后,全身不得劲。腰也困,背也痛,全身憋的不舒服。脚凉怕冷,老起口疮,容易“上火”,而且浑身没劲,白天也觉得很乏。

(她一口气说了很多,声音中并没有显得虚怯。)

老师:吃饭好不好?

她说:吃饭还可以。

老师:大便怎么样?

她说:大便一天一次。

老师:睡觉好不好?

她说:睡眠不太好,梦多。

老师静静的诊脉,然后记录:舌质暗红,舌苔白,脉细弦。

处方:生麻黄、制附子、细辛、桂枝、赤芍、生甘草各一包,水冲服,七剂。

她走了,我困惑了……


2010年8月22日,星期日,天气 大雨:

天气不好,早早起床来到⽼老师的门诊。

七点刚过半,进大厅的时候,我看见王某在排队挂老师的号。

老师:最近感觉怎么样?

她说:大夫,吃上你的药,我后背不那么疼了,身上也不那么冷了,脚也暖和一些了。而且以前我的脚从来不出汗,吃了你的药,脚上开始有汗了。睡眠也好一些。而且吃了药以后感觉肚脐这块有点潮湿,好像有什么东西渗出来一样。

老师没有再说话,诊脉后记录:舌质暗红,舌苔薄腻,脉细弦缓。

处方:上方去甘草,加生苍术、黄芩。七剂,水冲服。

她走了,我有些疑惑……


2010年8月29日,星期日,天气 晴:

今天,王某如约而至,气色不错。

老师:这次感觉怎么样?

她说:大夫,我吃上你的药,感觉好多了。

老师:现在还有啥不舒服的?

她说:最近这两天牙龈有点肿,而且最近食欲不太好,大便有点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有个老毛病,就是肚子疼。

老师:肚子怎么不好了?

她说:她指了指疼的地方(我记录的是右下腹疼痛,接近麦氏点),说这个地方疼。也多次找西医检查,但始终没有明确诊断。

这次老师诊脉的时间有点长,记录的是:舌质淡暗,舌苔白,脉细弦缓。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姜半夏、鸡内金、生薏仁、败酱草、生甘草各一包,七剂,水冲服。

她走后,我开始思索……


2010年9月5日,星期日,天气小雨 :

多情的小雨,多情的九月。

这次王某应该起了个大早,因为我记得她挂的是6号。

老师:这周感觉怎么样?

她说:大夫,这次吃了你的药,胃口好多了,牙龈也不肿了,而且在服药的这一周,肚子始终没有疼过。现在大便还有点稀。您再把睡眠给我调调。

老师摸了脉,片刻,记录:舌质暗,舌苔白,脉细缓。

处方:上方去败酱草,加生牡蛎。七剂,水冲服。

她走了,微笑着……


2010年9月12日,星期日,天气晴:

今天上午没有看见王某,下午也没有来。

我很奇怪,下雨的时候冒着雨来,为什么晴天反而不来了呢?

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拨通了她的电话,问最近怎么样?

她说:“感谢大夫,经过这一个月的治疗,我感觉比以前好多了,全身都很舒服,谢谢你们。”

我尽量用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说结果:“这个病人康复了”。我也尽量用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语来形容我的心情:“我很高兴”。

但是我不得不回忆这个病案,因为我还有困惑,我还有疑虑,于是我翻开了前面的日记,仔细的看了又看……

小产----女人们面对的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她没有怀孕时那种呵护备至的关心,更没有正常生产后“坐月子”的调养。怀上孩子,又失去孩子的心情是郁闷的。流产低调的进行,产后很快又要上班。

《产鉴》说:“妊娠日月未足,胎气未全而产者,谓之半产……不可轻视,将养十倍于正产也。”可是她们做不到。

薛立斋说:“小产重于大产,盖大产如栗熟自脱,小产如生采,破其皮壳,断其根蒂也。”可惜她们没有足够的重视。

不难看出,流产对女性身体的影响是深远的,危害是严重的。

患者首诊主诉全身不适,老师首开手打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太阳?少阴?

二诊效不更方,去甘草,加黄芩和苍术。寒湿?湿热?


2010年9月16日,星期三,天气多云:

周三,老师值夜班。

学生:“老师,您说小产主要会伤害女性的啥?”

老师:“流产会伤女性的冲脉和任脉。把冲任伤损了以后,这和咱们普通伤损了肺气、脾气不一样。伤损了肺气脾气咱们很快能补起来。但是伤损了冲脉和任脉,恢复似乎要比咱普通的气虚、血虚难!”

学生:“面对这个病人,给您的第一印象是?”

老师:“从病机的分析来说,感觉这个病人周身阳气不畅,整体上已经表现出来,但是好像脏腑的阳气不畅表现的还不明显,更多的是躯体的营卫的这种不畅。为啥她全身不得劲了?气机的升降出入整个都不是那种特顺畅的。”

学生:“这里的阳气不流通是因为寒邪的存在?”

老师:“是的,我们将病机定位在寒邪的留滞。这个阳气不流通是因为寒邪阻滞在这里了,加上营卫不和。”

学生:“老师,您首方打出的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您能解释一下这个方子么?”

老师:“这个患者的全身症状主要因为阳气不流通,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给病人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先让阳气流通起来,营卫调和起来

开太阳用麻黄、桂枝,温少阴用细辛、附子。桂枝、芍药有和营卫的作用。麻黄、附子、细辛又有通太阳、少阴的作用。

一般来讲,太阳、少阴合病常用的两张方子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其实还有一张方子,就是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实际上也是治的太阳和少阴的合病。只不过,少阴是相同的,而太阳略有不同。

麻附细辛汤应该是无汗的,桂枝加附子汤应该是有汗的

在这个病人身上,并没有出现有汗、无汗这种表现。

本来这种不畅,如果无汗用麻黄汤,如果有汗用桂枝汤。但是由于他时间长了,并且起于流产后。考虑到阳气的不足,于是加了附子

实际上是用治太阳的麻桂加附子这样就可以了。但是在选方用药的时候,又加了一味通太阳、少阴的细辛,这样一往过变,就变成麻附细辛汤合桂枝加附子汤了。”

很精彩的一段方解,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中医,真正的中医的思维。

学生:“舌质前两诊是暗红,后两诊是淡暗,而且又是女性,还后背疼痛,为什么是寒邪而不是瘀血?”

老师:“我们看这个舌,舌质上面两次是暗红,下面两次是淡暗。也就是说这个寒邪瘀滞的厉害的时候,这个舌质会出现暗红。随着阳气的流通,寒邪的散去。反而这个舌象慢慢的变淡了,当然仍然是暗的,但是没那么红了!

咱们一般碰到这种淡暗的,经常会想到阳虚,寒凝血瘀。而碰到暗红的,经常会只想到瘀滞,而经常想不到阳虚。

但实际上,经常不对。也就是说,随着温阳药的使用,随着阳气的流通。这个舌象慢慢露出他本来面目了。”

本来的面目就是淡暗,就是阳虚。看来,有些时候,眼睛也会撒谎。临床中需要适当的推理,这是老师教给我们的,也是老师在临床中反复印证过的。”

学生:“患者第二次来,诸证缓解,却说脚上有汗,肚脐有渗出,貌似很奇怪的反应?”

老师:“二诊,服药之后,感觉全身怕冷和脚冷轻了,这说明寒邪退一分,阳气通一分。

为啥睡觉好一些?气血停滞会影响心神的“安”。阳气一旦流通开一点,她气血跟着就流通。气血流通了,阳气温通了,这个心神就会“安”,患者就感觉全身舒服了,睡下觉也感觉睡得挺舒服的。

脚上以前没有汗,老冷的不行,现在脚上有汗了,这也是阳气温通的一个表现。这个肚脐有渗出,还是考虑阳气温通,寒气往出走。”

学生:“老师,您在二诊的处方中,去了甘草,加了苍术和黄芩是为湿邪而设,因为舌苔由白变成薄腻。去甘草是为了防止其助湿,但是您为什么将一寒一热的两个祛湿药用在同一个处方中呢?”

老师:“这个湿邪,在临床上寒湿和湿热都能见着,但是就咱们现在而言,可能受居住环境、饮食结构的影响。我们现在临床上见到的湿热远远多于寒湿。

或者,即便是见到寒湿,也经常有一部分寒湿患者夹有热,就是说寒湿热,这三家在病人身上都有。

因此,如果在临床上,我们判定这个病人是典型的寒湿,百分之百的没有热。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单驱寒燥湿。

但是如果我们收集到的证据,在辨证的过程里面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寒湿,就是说寒湿的证据不是那么足够充分。那么我们在用药的时候,可以佐用那么一两味清热燥湿的药。

这样从临床的角度体会起来,感觉是合适的。

刘河间一个理论说,善用辛温药的人,在用这种药的时候需加寒药。挪到这里,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祛湿邪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当然我们见到典型的寒湿的时候可以不加清热燥湿药。

而在这个病人身上,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说他百分之百没有热,所以我们加了一味黄芩。”

学生:“患者牙龈肿了,原因主要考虑为?”

老师:“到三诊的时候,病人说有点牙龈肿,啥意思?还是出现一点热了。

反证过来,咱们二诊加黄芩,再反证过来,咱们首诊用赤芍,用生甘草都是有意义的。如果首诊用的是炙甘草,也许在二诊时,牙龈就肿了。而如果二诊不用黄芩,也许现在肿的更厉害。

奇怪的是,咱们在前面两次辩证的时候,并没有见到热!

舌象、脉象、证全部没有见到热!那么从临床角度来说,这样推测下来,我们遵循“善用辛温药者需加寒药“这一理念是对的。即便是这样,三诊仍然出现了牙龈肿了。”

学生:“患者第三次来的时候,主诉从全身症状局限到了中焦症状,您随证杀出一张平胃散,这首作为您临床上常用方剂,他的使用要领主要是?”

老师:“病人的主诉直接会影响到我们的治法、处方,影响到我们辩出来的首选证。

三诊,病人的主诉变成中焦的症状了。你看我吃饭也不太好,大便也有点偏稀,肚子有点不合适。这个时候我们把治疗思路就从通调太阳、少阴马上就转变为调理恢复脾胃功能上。上面用的是六经辩证,到了这里就变成脏腑辨证了。上面用的是经方,到了这里就转成时方了。

舌苔偏点多,肚子有点不合适,大便偏点稀。具备这三个主证的同时,首选平胃散。

不管你其他证多不多。不管你搁到任何证里面,这用平胃散就足够了。当然加减可以,你有热可以加清热药;有於可以加活血药;有寒可以加驱寒药。这都是可以的,但是这两个症状加一个舌象一出现,咱们首选平胃散。”

学生:“患者三诊补诉右下腹痛,原因不明。您在平胃散的基础上合用了半个附子薏苡败酱散,这个很有意思,您给我们详细说说吧?”

老师:“三诊的时候,患者补述说右下腹这个地方时不时的疼,尽管检查不能明白他为啥时不时的疼。

单纯的平胃散证见到的那个肚子难受,是以脐周为中心的胀、满、隐痛。但是不会见于右下腹,而且固定的这个位置疼!

右下腹这个地方在《金匮要略》里面这是肠痈好发的个部位。

那么有没有湿热在这个地方局部瘀滞的可能呢?

全身你可以寒、可以湿。但是我局部可以瘀滞点湿热,何况这儿有牙龈肿。

那么在不碍事的情况下,咱们甘草用生甘草不用炙甘草(因为现在咱们不倾向于补气),又加了薏苡、败酱草,就是取了附子薏苡败酱散里面的薏苡仁和败酱草。附子薏苡败酱散是在阳气不振的基础上有了湿热毒邪,那么我们现在是在脾湿的基础上有了湿热毒邪,道理是一样的,他那用了附子,咱们这里把附子拿掉,把平胃散用进去。等于是平胃散合附子薏苡仁败酱散。”

原来偷梁换柱也可以这么用,呵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全身痹证(浑身疼痛)医案案例
火神派名家医案选8
谈谈蠲痹汤治疗痹证
火病治以辛温? | 扁桃体炎、火丹、痤疮、高血压验案
习医录 | 对经方原方的认识
临证实验录 铁杆中医论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