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人参

人参 Renshen


处方用名】人参——五加科Araliaceae

经文
                   


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本经要义


补五脏指人参补气的适用范围。“五脏”,心、肝、脾、肺、肾,人参皆补。如四君子汤主益气健脾;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气虚证;生脉饮补益肺气;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补益脾胃,渗湿止泻等;炙甘草汤益气养血,通阳复脉,滋阴补肺,善补心阴等。

安精神指人参具有安神作用。人参不仅能够安神定志,还起兴奋作用。人参可用于失眠、健忘、惊悸等心神不安之证,具有明显增强记忆力作用。

魂魄魂,古人想象中的一种能离开躯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附体则生,离体则亡。特指崇高的精神境界或指事物的精灵。魄,与“魂”同义。另指人的胆识、精力。

《灵枢》卷二·本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惊悸由于惊恐害怕而心跳、心慌或心动不安的病证,多由心悸而发。一般多呈阵发性,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

邪气: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中医学泛指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淫”邪也,过也,甚也。泛指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而有,成了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的一类病因。“气”指人或物的某种特质或属性。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四·注病诸候·邪注候:“凡云邪者,不正之气也。谓人之腑脏血气为正气,其风寒暑湿,魅魃魍魉,皆谓邪也。”

人参可扶正祛邪。

开心益智:使心的思维活动能启动,增强智慧。详见第2集载石菖蒲“开心孔”解。



药物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等。

【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拓展阅读----鉴别要点

药材鉴别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习称“铁线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点”“珍珠疙瘩”)。根茎(习称“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习称“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习称“金井玉栏”),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习称“金井”),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习称“玉栏”)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饮片鉴别  饮片呈圆形薄片,直径1~2cm,外表皮(饮片边缘)显灰黄色,饮片切面平坦,淡黄色,“金井玉栏”明显,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浅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点状脂道及放射状裂隙。以“金井玉栏”明显者为最佳。香气特异,味甘、微苦。

拓展阅读——中药材鉴别专用术语

芦头  指根及根茎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常作药材鉴别之特征。

芦碗  指根及根茎类药材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干枯的茎痕,形态如小碗。

艼特  指人参芦头上残留的不定根痕。

铁线纹  指药材主根上端外表呈黄褐色的螺旋状横纹。为野山参特有的鉴别要点。

珍珠点  特指野山参须根上生有的小瘤状突起,又称“珍珠疙瘩”。形似豆科植物地下根上之根瘤菌。

金井玉栏  指根及根茎类药材横断面中心木部呈淡黄色(金井),皮部为黄白色(玉栏),恰似金玉相映,又称“金心玉栏”。

拓展阅读——地道药材产地的变迁

人参为我国特产的一种名贵药材,是一种很好的扶正固本、抗衰老药。其主要疗效在于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和复壮,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频率,具有强心的作用。人参主产于我国东北三省,尤以吉林为最佳。但是,在古代则以产于山西上党者为最佳,称“上党人参”。人参古代以上党者为地道,至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述及辽东“如人参者有神,生上党及辽东”,至清代则明确转而以辽东产者为地道。

人参品种繁多,按栽培方法和加工方法可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园参等。

野山参   是山野林海中自然生长的人参,其生长过程未经任何人工管理,纯属天然而成,属人参极珍贵品。由野山参加工而成的商品有生晒参、白糖参和掐皮参。

移山参  即野山参经过移植栽培,亦属人参之珍品。用移山参加工的商品有生晒参、白糖参和掐皮参。

园参  即人工种植栽培的人参。用园参加工成的商品有红参、边条红参、白糖参、白干参、生晒参、白人参、掐皮参、大力参等。

吉林参  因产于吉林省而得名。主产于长白山区。

辽参  因产于辽宁省而得名。因形态与有效成分与野山参相似,故行家称之为“赛山参”。

朝鲜人参  因产于朝鲜而得名,又叫“高丽参”。商品又分为朝鲜红参和朝鲜白参。多为人工栽培品种。

日本人参  是用中国东北原产地的人参种子在日本栽培而得的人参。商品有“东洋红参”和“东洋白参”之别。

西洋参  因产于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而得名。又名“洋参”“西参”和“花旗参”。

红参  由园参剪去支根及须根,洗净干燥后,蒸2~3小时,至参呈黄色,再烘干或晒干而成。其目的是利于贮藏,可保持较长时间不变质。

白糖参  用糖汁浸透人参,一般浸于糖汁中24小时以上。品质较其他参差。

生晒参  直接晒干,或用硫黄熏制而成。

白干参  将鲜人参主根经洗刷、刮皮后干燥而成。

掐皮参  将鲜参在沸水中浸后,去掉粗皮,在周围扎上小孔,放糖汁中浸泡后,捞出晾晒至近干燥时,用手在表皮掐出皱纹,再晾晒干燥而成。

大力参  将鲜参除去支根和须根后,洗刷干净放沸水中浸泡片刻,取出晒干或烘干而成。

参须  加工各种参所留下的须根,经糖汁浸或蒸制后干燥而成。


医籍论选

人参气味甘美,甘中稍苦,故曰微寒。凡属上品,俱系无毒。独人参禀天宿之光华,钟地土之广厚,久久而成人形,三才俱备,故主补人之五脏。脏者藏也。肾藏精,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智

安精神,定魂魄,则补心肾肺肝之真气矣。夫真气充足,则内外调和,故止惊悸之内动,除邪气之外侵。明目者,五脏之精上注于目也。开心者,五脏之神皆主于心也。又曰益智者,所以补脾也,上品之药,皆可久服,兼治病者,补正气也,故人参久服,则轻身延年。

——清·张志聪《本草崇原》

人参,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理中第一,止渴非常,通少阴之脉微欲绝,除太阴之腹满而痛,久利亡血之要药,盛暑伤气之神丹。

《金匮》人参汤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各三两,即理中汤。治胸痹心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以中气虚寒,脾陷胃逆,戊土迫于甲木,则胸中痞结,己土逼于乙木,则胁下逆抢。甘草、白术,培土而燥湿,姜、参,温中而扶阳,所以转升降之轴也。

《伤寒》通脉四逆加人参汤(四逆汤加人参汤):炙甘草二两,附子大一枚,干姜三两,人参一两。治疗霍乱利止脉微。以泻利既多,风木不敛,亡血中之温气。四逆汤暖补水土,加人参以益血中之温气也。

白虎加人参汤: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治伤寒汗后心烦,口渴舌燥,欲饮水数升,脉洪大者。以胃阳素盛,津液汗亡,腑热未定,肺燥先动。白虎泻热清金,加人参以补汗亡之阳气也。

治太阳中暍,汗出恶风,身热而渴者。以暑月感冒,风寒郁其内热,而伤元气。热盛而寒不能闭,是以汗出。白虎清金而泻热,加人参以益耗伤之阳也。

小柴胡汤……

——清·黄元御《长沙药解》

《本经》止此三十七字。其提纲云:主补五脏,以五脏属阴也。精神不安、魂魄不定、惊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皆阴虚为阳亢所扰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为定之、安之、止之、明之、开之、益之之效矣。

曰邪气者,非指外邪而言,乃阴虚而壮火食气,火即邪气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邪气除矣。余细味经文,无一字言及温补回阳。故仲景于汗、吐、下阴伤之证,用之以救津液。而一切回阳方中,绝不加此阴柔之品,反缓姜、附之功。故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为回阳第一方,皆不用人参。而四逆加人参汤,以其利止亡血而加之也;茯苓四逆汤用之者,以其在汗、下之后也。今人辄云:以人参回阳。此说倡自宋、元以后,而大盛于薛立斋、张景岳、李士材辈,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尤为杂沓。学人必于此等书焚去,方可与言医道。

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中,用人参者只有一十七方:新加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半夏泻心汤、黄连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石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桂枝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吴茱萸汤、理中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皆是因汗、吐、下之后,亡其阴津,取其救阴。如理中、吴茱萸汤以刚燥剂中阳药太过,取人参甘寒之性,养阴配阳,以臻于中和之妙也。

又曰:自时珍之《纲目》盛行,而神农之《本草经》遂废。即如人参,《本经》明说微寒,时珍说生则寒,熟则温,附会之甚。盖药有一定之性,除是生捣取汁冷服,与蒸晒八九次,色味俱变者,颇有生熟之辨。若入煎剂,则生者亦熟矣。况寒热本属冰炭,岂一物蒸熟不蒸熟间,遂如许分别乎?尝考古圣用参之旨,原为扶生气、安五脏起见。而为五脏之长,百脉之宗,司清浊之运化,为一身之橐龠[1]者,肺也。人参惟微寒清肺,肺清则气旺,气旺则阴长而五脏安。古人所谓补阳者,即指其甘寒之用,不助壮火以食气而言,非谓其性温补火也。

陶弘景谓:功用同甘草。凡一切寒温补泻之剂,皆可共济成功。然甘草功兼阴阳,故《本经》云:“主五脏六腑。”人参功专补阴,故《本经》云:“主五脏。”仲景于咳嗽病去之者,亦以形寒饮冷之伤,非此阴寒之品所宜也。

——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

肺为五脏之长,百脉之宗,司清浊之运化,为一身之橐龠,主生气。人参气寒清肺,肺清则气自旺,而五脏俱补矣。精者阴气之英华,神者阳气之精灵也。微寒清肺,肺旺则气足而神安。脾属血,人身阴气之原。味甘益脾,脾血充则阴足而精安。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精神安,魂魄自定矣。气虚则易惊,血虚则易悸。人参微寒益气,味甘益血,气血平和,惊悸自止。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参益气,正气充足,其邪自不能留,故能除邪气。五脏藏阴者也,五脏得甘寒之助,则精气上注于目而目明矣。心者神之处也,神安所以心开。开者,朗也。肾者,精之舍也,精充则伎巧出而智益,久服则气足,故身轻,气足则长生,故延年也。

——清·叶天士《本草经解》



[1].槖龠,槖音tuo。古代冶炼时鼓风用的一种牛皮制的器具,作用与现代风箱类似。龠音yue。钥的古字,古代之一种管弦乐器。《说文·龠部》:“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槖龠龠,指吹口管弦乐器,此处将肺比喻为风箱。

西洋参 Xiyangshen


处方用名】西洋参——五加科Araliaceae


药物解读


【基原】系五加科Arliaceae人参属Panax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微苦。归心、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气益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消渴,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等。


拓展阅读----鉴别要点

药材鉴别  本品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2cm,直径0.8~2cm。无芦头,无侧根与须根。表面淡棕黄色或类白色,上部有密集的横环纹,全体可见明显的纵皱纹,质轻松,断面平坦,淡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甜。

因加工方法不同分为“原皮参”(带有栓皮)“去皮参”或“光皮西洋参”(即将原皮参再湿润,撞去外皮,用硫黄熏后晒干)。

饮片鉴别  饮片呈圆形薄皮,直径0.8~2cm。表面(饮片边缘)黄白色至浅灰黄色。质坚实,切面平坦,略显粉性,浅黄白色。皮部可见密集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习称“玉栏”。木部略显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临床药师、临床医师注意事项

学习和掌握人参品种有关知识,注意古代汤方中“人参”的实际意义。

注意人参饮片与西洋参饮片的鉴别要点。

现在人参的临床作用,与文献记载的临床疗效相差甚远,为什么?临床医师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品种和量效关系。

生晒参冒充西洋参特征:多为2~3年生人参,呈纺锤形、圆锥形至圆柱形,长3~12cm,直径0.6~1.5cm。表面灰黄色,较粗糙,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糙纹及粗而深的纵皱纹。质较松,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淡黄白色,显粉性。皮部与木部中心多具放射状裂隙,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不明显且稀疏。气香,味苦无回甜感。

拓展阅读——追本溯源话人参

西洋参,在我国古代本草文献不载。始见于清·吴仪洛《本草从新》:西洋参,苦寒,味甘,味厚气薄。主产于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种栽培成功。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西洋参生产国。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西洋参条:“洋参似辽参之白皮泡丁,叶类人参,惟性寒,宜糯米饭蒸用,甘苦,补阴退热。姜制,益元,扶正气。”

近代本草文献对西洋参都有详细论述,认为西洋参性凉,味苦,味甘。入肺、胃二经。功能补阴,清肺热,生津,止咳。并认为,我国人参温补,西洋参凉补,疗效各有千秋,可视患者实际情况选用。


拓展阅读——前人对临床使用人参的告诫

清·徐大椿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有详细论述:“凡补气之药皆属阳,惟人参能补气,而体质属阴,故无刚燥之病,而又能入于阴分,最为可贵。然力大而峻,用之失宜,其害亦甚于他药也。今医家之用参救人者少,杀人者多。盖人之死于虚者十之一二,死于病者十之八九。人参长于补虚,而短于攻疾。医家不论病之已去未去,于病久,或体弱,或富贵之人,皆必用参。一则过为谨慎,一则借以塞责,而病家亦以用参为尽慈孝之道,不知病未去而用参,则非独元气不充,而病根遂固,诸药罔效,终无愈期。故曰杀人者多也。或曰:仲景伤寒方中,病未去而用参者不少,如小柴胡、新加汤之类。何也?曰:此则以补为泻之法也。古人曲审病情,至精致密,知病有分有合。合者邪正并居,当专于攻散;分者邪正相离,有虚有实。实处宜泻,虚处宜补。一方之中,兼用无碍,且能相济,则用人参以建中生津,拓出邪气,更为有力。若邪气尚盛而未分,必从专治,无用参之法也。况用之亦皆入疏散药中,从无与熟地、萸肉等药同入感证方中者。明乎此,而后能不以生人者杀人矣。人参亦草根耳,与人殊体,何以能骤益人之精血。盖人参乃升提元气之药,元气下陷,不能与精血流贯,人参能提之使起,如火药藏于炮内不能升发,则以火发之。若炮中本无火药,虽以炮投火中不能发也,此补之义也。”


Hello,伙伴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祝之友《神农本草经》古今应用之 人参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二期)2.6.1
西洋参的功效与吃法?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
中医养生咨询 药象体会_人参_四圣心源_论坛_民间中医网 ngotcm.com 中医交流 ...
懒是一种病你知道吗?补气三宝来续命!
人参探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