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小知识——《中庸》经典语录,涨知识了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1.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第三十三章》

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3.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中庸·第十章》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第二十章》

5.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中庸·第二十五章》

6.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第二十七章》

7.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第二十六章》

8@.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中庸·第二十八章》

9.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中庸·第十七章》

10.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中庸·第二十九章》

11.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中庸·第三十三章》

12.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第三章》

13.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中庸·第二十章》

14.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中庸·第二十章》

15.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中庸·第二十七章》

16.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中庸·第二十六章》

17.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中庸·第三十三章》

18.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中庸·第三十三章》

19.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第二十四章》

20.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中庸·第二十章》

21.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中庸·第三十二章》

2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第一章》

2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第二十章》

24.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第三十章》

25.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中庸·第二十四章》

26.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中庸·第二十八章》

27.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第十四章》

28.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中庸·第二十六章》

29.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第二十章》

30.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第一章》

3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庸·第十四章》

32.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第十四章》

33.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中庸·第二十八章》

34.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中庸·第二十二章》

35.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第二十章》

36.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第一章》

37.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中庸·第二十七章》

38.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中庸·第十四章》

39.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中庸·第二十一章》

40.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第九章》

41.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第二十七章》

42.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第十三章》

43.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第二十章》

44.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中庸·第十一章》

45.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中庸·第二十章》

46.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中庸·第二十三章》

47.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第一章》

48.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第十四章》

49.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中庸·第十三章》

50.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第六章》

51.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第二十章》

52.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中庸·第二十六章》

53.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中庸·第二十五章》

54.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中庸·第三十章》

55.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中庸·第四章》

56.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中庸·第二十六章》

57.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中庸·第二十四章》

58.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中庸·第十二章》

59.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中庸·第十四章》

60.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第二十章》

61.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中庸·第二十六章》

62.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中庸·第十九章》

6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中庸·第三十章》

64.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中庸·第十章》

65.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大学·第十一章》

66.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中庸·第十四章》

67.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中庸·第十三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经典四书之一《中庸》精选语录60句,句句经典,受益匪浅
《中庸》之道60句经典教你慎独自修,至诚尽性!
中庸
67句《中庸》名言警句,读懂则身心安泰,处事有方!
《中庸》精华50句!带你领略天下至理——中庸之道
中庸 第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