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诊断学// 发热的热型及疾病诊断

针对各种类型的考试呢,发热这一块喜欢从它的分型出题,比如,有一年真题的单选就有一个,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热通常为哪种呢?

所以我们今天的内容主要针对这块考点来进行讲解。

发热的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分为:

(1)低热:37.3 ~38℃。

(2)中等度热:38.1 ~39℃。

(3)高热:39.1 ~41℃。

(4)超高热:41℃以上。

发热的临床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

常有疲倦、无力、肌肉酸痛、脸色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

皮肤苍白是因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冲动经交感神经面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浅层血流减少所致,甚至伴有皮肤温度下降。

由于皮肤散热减少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并传至中枢引起畏寒。

中枢发出的冲动再经运动神经传至运动终板,引起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发生寒战及竖毛肌收缩,使产热增加。

该期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上升。

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

1)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 - 40C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易发生惊厥。

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某些药物反应等。

2)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

如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等所致的发热。

(2)高热期:

是指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因病因不同有差异。

如疟疾可持续数小时

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可持续数天

伤寒则可为数周。

在此期中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上移的体温调定点水平,体温调节中枢不再发出寒战冲动,故寒战消失;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使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使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3)体温下降期:

由于病因的消除,致热原的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体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

此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体温下降有两种方式:

1)骤降(erisis):指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时可略低于正常,常伴有大汗淋漓。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及输液反应等。

2)渐降(lysis) :指体温在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

如伤寒、风湿热等。

热型

定义:

发热病人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常不相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 稽留热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 39 ~ 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 弛张热

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为弛张热,也可为稽留热和间歇热)、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 间歇热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 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 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氏杆菌

  • 回归热

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可见于霍奇金( Hodgkin)淋巴瘤

  • 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我们最后来区分一下稽留热、弛张热、波状热和回归热

共同点:

都是39℃以上

不同点:

稽留热:24小时内体温不超过1℃,比如大叶性肺炎

弛张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在2℃以内,比如急性肾盂肾炎

波状热:周期长,高热与无热在数天内进行交替,比如布氏杆菌

回归热:急剧上升,高热与无热交替进行 ,比如霍奇金淋巴瘤

[伴随症状]

1. 伴寒战 ——见于大叶性肺炎 、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膜炎 、疟疾、钩端螺旋体病、药物热、急性溶血或输血反应等。

2.伴结膜充血——见于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3.伴单纯疱疹口唇单纯疱疹 ——多出现于急性发热性疾病,见于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等。

4.伴淋巴结肿大——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结核,局灶性化脓性感染、丝虫病、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癌等。

5.伴肝脾肿大——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肝及胆道感染、布氏杆菌病、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等。

6.伴出血发热伴皮肤黏膜出血——可见于重症感染及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等。也可见于某些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7. 伴关节肿痛——见于败血症、猩红热、布氏杆菌病、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痛风等。

8.伴皮疹——见于麻疹 、猩红热、风疹、水痘、斑疹伤寒、风湿热、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

9.伴昏迷先发热后昏迷者——见于乙脑、斑疹伤寒、流脑、中毒性菌痢、中暑等

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章、第一节 发热
不明原因发热鉴别诊断(表格版)
医学知识笔记-发热
西医诊断学——发热、头痛、胸痛
发热的分型和鉴别特点——Earls360馨醫堂
诊断学┃常见症状 • 发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