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Hi人物」杜小同 一位“野生”水墨艺术家的喃喃自语

 郑啸川

摄影 董林

图片提供|杜小同

艺术家 杜小同  董林 摄   

杜小同的水墨创作始于人物,占据了整个画面的大个头和鲜艳的色彩曾是他的个人特色,在一众新水墨画派中十分抢眼。但他很快就改变了方向,重点转向风景,画海、画竹、画石,人物越画越小,如同俯瞰城市的时候人群都似蚂蚁。今年他又开始画人物,仍然画得不大,有点丰子恺笔下小品的趣味感。

《远方》285×194.5cm  水墨宣纸 2012

《潮汐之一》245×248cm 水墨宣纸 2018

 ▶  创作看状态,但更靠思考

一见到杜小同他就先行跟我们打招呼说自己不善言辞。先前一个三分钟的短片,摄像拍了两天多,结果剪辑的时候发现无法剪出他口中完整的一句话,大多都是话说一半就交给对方心领神会。他不好意思地笑笑,“不太会跟别人说话,面对镜头也紧张。”

杜小同的创作依状态而定。状态好的时候有如神助,画画酣畅淋漓;不在状态的时候做什么都不顺,焦躁不安,像一个刺儿头,妻子嫌弃他,赶他去画室。遇到这种气儿不顺的时候,朋友便会喊他去喝喝酒,“反正待在画室看着也很闲的样子”,他们这么揶揄道。杜小同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确实没有在做什么事啊。但是心里事很多,喝酒也是闷酒。我给建议到,那就出去转悠,寄情于山水之间。杜小同摇摇头,这种状态玩都玩不好。但他一旦进入状态就更不想出去游玩,一头扎进自己的世界。如此依赖“状态”这种玄乎的东西,会担心某天“江郎才尽”吗?对此杜小同很自信,一直在思考,一直对艺术有兴趣,总会不断找到新的启发。

《界》125×60.5cm 2018

《崆崆岛》 198×400cm 水墨宣纸 2016

《徜》372×250cm 纸本水墨 2018

生于西安,在北京求学,定居于烟台,迄今为止杜小同的前半生都待在北方。如无意外,后半生也会在北方度过。北方的气质在他的作品中以一种婉转的方式呼之欲出。如此矛盾的形容也源于杜小同隐含冲突感的画面。说是婉转因为萧瑟的画面并没有再往北一点那种凌厉的粗犷,说是呼之欲出又是因为较大的尺幅和雾霾一样的烟灰色调。适逢北京降温,北京的秋天很短,冬天已然虎视眈眈。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也许就是杜小同画面中的样子吧?但他又否认了在画面中对于特定季节的表达,“画的是一种内心的感觉,脑海中的景观”。

当天的采访中杜小同好像打开了话匣子,我在一边只需捧哏一样搭几句,间或提出一些疑问。讲到自己的创作和生活杜小同说得面面俱到,兴许跟他的创作一样,正好赶上了好的状态。

《雨霖霖》105×191cm 水墨宣纸 2016 

《旋涡》125.5×552cm 纸本水墨 2018

《无声处》245×248cm 水墨宣纸 2018

 ▶  一直在走,没有要定下来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2006年为什么作品风格忽然转变?

杜小同(以下简写为杜):当时大概我毕业了八年之久,之前的专业是人物方向,更多的考虑还是人物画。不想用上以往关于中国人物画经验的任何因素,就琢磨反差极大的画法,没有具体的细节,采用很艳丽的颜色。但我又不希望关注一个具体的人,那样的形象十分封闭,不敞开,很难有沟通感,令我自己很紧张,画完再看感觉很难受。

Hi:这种难受是视觉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杜:心理上的。实际上说到变化大概是在2009年以后,有新的题材进来,调整了一下关注的点。我想着把人物放一个语境里可能会不那么孤僻,跟场景相关联。但原先那样孤僻的形象放到任何环境都不和谐,所以人物本身必须要改变。当时看了很多民间绘画,感觉松鹤、荷花这样传统的吉祥场景很容易跟人物发生关联。接着人物就逐渐调整出状态,很快就进入灰色调,再后来就没有人物出现,纯是风景,偶尔出现人物也不再作为主体,只是场景里面的一个小小的元素。

《草木深之二》63.5×216cm 水墨宣纸 2017 

《天池竹石之一》 248×122cm 水墨宣纸 2017

Hi:除了风景,还有一些竹石的静物?

杜:2016年的时候我开始画竹石,最初是画石头。传统对石头的审美讲究瘦、丑,各种各样的怪石。当时我刚好在海边看到礁石,还有堆砌着的大大小小的石头,被冲刷地很圆滑,让我感受到传统赏石之外的力量感,后来连带着把竹子也画上了。以前训练画竹讲究起笔、运笔、蘸墨,张立仁先生曾经跟我讲在案上站立的角度如何才能使上力,非常严格。但我没有长时间地把兰竹作为训练的功课,我只要一个姿态,一个跟石之间的关联就够了,画出来之后大家惊讶竹子还能这么画。

很巧的是那时南京有一个项目,传统水墨和当代水墨的艺术家各找一个,去画黄公望晚年画《天池石壁图》的东山。我在那待了一周左右,2017年画了一批天池石壁的作品,画面中有竹石和天池,不过是以海的思维,因为我大多数的生活状态都是在海边。

Hi:是在烟台的渤海吧?

杜:是渤海跟黄海交界的位置,我待的那块已经算黄海了,再往西一点会有分界线。在那感受很深,尤其是冬天,有一种特别野的感觉,觉得跟自己的性格十分对应,非常喜欢,就试图跟画面结合。大多数人画海不是这样的,好多人跟我说海应该画得温馨一点。

Hi:海怎么会温馨呢?海就不温馨啊。

杜:他们觉得我的海不够美,当然这并不会影响我。2018年我主要是画人物多,突然就觉得应该画一些人物。刚好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要做一个人物画展邀请我,说展旧作也可以,但不要风景。但我又不想拿过去的人物画参展,就为这个展览开始画了两张人物画,当然刚好2018年我就真的特别想画人物,总之就是在一直走,没有非要定下来的意思,随心所欲,想到哪儿就画到哪儿。

《故乡》198×400cm 水墨宣纸 2016

《海滩2》193×123cm 水墨宣纸 2012

 ▶  画人物跟画风景并没有区别,都是喃喃自语

Hi:为什么人物越画越小? 

杜:因为关注的点换了。关注到风景,就把人物画小了。当看到海,看到天际线的时候,还会在乎人吗?重心不在这儿了,我看到更多的就是天地的存在,人跟海边一个船没有区别。后来我越来越体会到其实不是题材的问题,人物画跟风景画并没有区别。

Hi:就是看重点放在哪里。

杜:对,只不过是通过人物来表达还是通过风景来表达。后来我有了这个体会,所以今年又画了一些人物。在那之前我对画人物有一点障碍,面对人物的时候我总是会剥掉太多的东西,最后留下一个人的苦涩状态,以至于自己都没敢去面对。

Hi:作品中的场景是切实存在的还是想象中的? 

杜:描绘的风景并没有具体的对象,大多是源于一些模糊的记忆,与想象拼凑在一起。从本科学习开始我就没有一张真正的写生画。传统的老先生画画要去收集素材,包括画草图,我画画没有这种过程,要画什么直接就画了。

《天池竹石之二》247.5×123.5cm 水墨宣纸 2017 

《天池竹石之三》248.5×123cm 水墨宣纸 2017

Hi:你创作一幅画的时间久吗?

杜:如果2米乘2米的画大概半个月左右。一天画一点,因为技术层面上也快不了。工笔画染的颜色,不干没法继续。宣纸上没法覆盖,需要等到完全干透,再皴擦勾勒。

Hi:会好几幅画同时进行吗?

杜:偶尔会有,但是很少,那样情绪不对。我画这一幅画,全部的注意力都在这儿,很难走神跳到另一幅。

Hi:画面有一些插图的感觉,是否意味着你自己或者身边朋友的人生阶段,还是只是自己的喃喃自语?

杜:我觉得说喃喃自语很贴切,画面的样子符合我心中认为的存在。

《无题 1》198×198cm 水墨宣纸 2017

《秋籁》 63.5×88cm 水墨宣纸 2017

 ▶  抽象在结构上

Hi:画面中好象没有明显的主角,看到山就是山,看到海就是海,重点放在哪儿就是哪儿。

杜:对,我也思考过这个事。画面里的主体是什么?我把近景去掉,只剩下远景,画面少了一个层次,但依然还要成立。这是我一直想要的,源于在天池石壁的灵感。山体本身太丰富了,但这种丰富性不是我要描绘的东西,我只想跟它有关联而已,于是我在画面的结构中拿掉了很多。在天池石壁画了天池、一块远处垒起来的石头和水面,别的都舍去了。这样的画面让我最有快感,舍去了很多内容,但同时又多了更多微妙的情绪。

Hi:为什么很少在你的画面中看到留白?基本上都涂满了?

杜:像傅抱石、潘天寿、齐白石,画的地方跟不画的地方同等重要,甚至不画的地方更重要。因为笔墨有限度,适当的留白会赋予笔墨无限的表现力,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但我总觉得留白不只是我们看到的留出来的空白,每一笔在起承转合中都有这个概念,有中国画的气息流动,这种气息的贯通也是我跟传统绘画关联最紧密的地方。虽然我的颜色基本铺满,但其中的结构概念仍有留白气息的思考。

Hi:只是因为你对留白的理解跟传统不太一样?

杜:是一样的,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有风》553×114cm 2018

《长滩》190×830cm 水墨宣纸 2016

Hi:这次展出的风景画有一种萧瑟感,是否表达了特定的季节或氛围?

杜:举个例子吧,夏天大家都去海边玩的时候,我去的并不多,因为不会游泳。春天和冬天海边没人的时候我去转悠,去的又大多是一些野海,看到的风景就是这样的感觉。2015年的时候,我过去刘庆和在日照的一个展览。他的房间大概在宾馆的七层,外头有个大露台,下午喝茶的时候在露台上看见那片海,沙滩很长,全是人,挤得满满当当。所以我刚才讲,人物在风景里面,跟船没有什么区别。我就是觉得那么多人组成了海滩上那样的景观而已,没觉得是什么特定的季节。

Hi:是《长滩》吗?

杜:不是,是另一幅《仲夏》。我也画过热闹的海景,但没有刻意去表现季节或氛围,只是画下了心里面看到的景观,一个能够感动我的画面。

Hi:《长滩》和《有风》画的是同一个地方的不同时候吗? 

杜: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但它们可以是任意一个海滩,我印象中的海就是这样的。

《自去来之一》249.5×89cm 水墨宣纸 2017 

《自去来之二》250.5×89.5cm 水墨宣纸 2017 

Hi:那么画面中有故事性吗?

杜:创作伊始我就没有想过要有一个情节。

Hi:你的画面相对来说还是偏具像,以后会转成抽象吗?

杜:不会。我尝试过抽象,但不会走向抽象。兴许是性格使然,我不想漫无边际,需要一个限定,在更东方的文化范围内来思考问题。我觉得抽象源于西方人的哲学观点、语言、背景等等,而我不具备这样的哲学基础,所以如果非要画抽象我一定会画得很简单。

Hi:就像为了抽象而抽象。

杜:对,只是一个画面形式而已。但我又特别关注画面里关于抽象的所有东西,这其实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很多人看到我的作品,比如《长滩》,会觉得画面越来越抽象了。这也是我个人对画面的理解,画到最高的时候一定会朝着抽象的方向,一定不是纯粹的写实。传统的经典绘画都是这样,八大山人、徐渭,包括泼墨仙人梁楷,经典的传统山水画并不是纯粹对于对象的呈现。

Hi:所以说是具像,而不是写实。

杜:对。这其中暗藏一种抽象的方向,抽象在结构上,这样的画面才会有我认为最接近绘画本质的东西。

《通向那儿》191×106cm 水墨宣纸 2016

《无题3》199×197cm 水墨宣纸 2017

 ▶  一定要转化成别的样子

Hi:为什么在画面上的涂抹相对比较厚重?

杜:这经过了我自己很多的实践经验积累得之,虽然用了很厚的颜料,但这跟西画的颜料又不一样,水墨本身必须是要通透的。中国画过去也有用岩彩、重彩,只不过后来文人画影响更大,更受推崇。我在不断修正和调整的过程中达到想要表达的平静,既要符合我的视觉要求和习惯,又不想掉入文人画的系统。文人画就是属于博物馆的,它太好看了。现在再去看徐渭、齐白石的画,我觉得太精妙了。我一直觉得一定要转化成别的样子,不然自己一辈子也画不成齐白石这样,永远达不到。

Hi:你在平涂的过程中是随性的涂抹还是有迹可循?

杜:不是随性的。我一遍一遍地画,大概每幅画,少的十二三遍,多的二十多遍。方法上很传统,就是原来在国画学院所学的勾、皴、点、染,这是国画里的基本技法。程序是一样的,只不过我用的颜色略有不同。传统国画只用一些花青、赭石等等相对透亮的颜色,赭石还算是有覆盖性的,他们很忌讳用白粉。

Hi:你的作品中为什么完全不忌讳白粉的使用?

杜:我觉得这个不是障碍。我只是要找到其他的方法,没有草图,直接勾勒,该皴擦的皴擦,需要染就印染,不断地画到自己满意的状态,完成都是即时的。有时可能头一天觉得好,第二天又发现不足,就会再添两笔。

Hi:在材料上有特别的选择或创新吗? 

杜:大多数都是传统的国画颜料。也会有一些其他的颜料,比如日本印花的广告颜料,颜色特别细腻。加入一些白粉,用的大多还是墨、赭石、花青、石绿,还有传统里面的大红。

《浮生》228×548cm  水墨宣纸 2018

《春》98×197cm 水墨宣纸 2016

 ▶  一个野生的状态,不被生活赶着走

Hi:为什么选择定居在烟台?

杜:这跟我在北京上学的状态有关。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念书时在校外有个画室,除了上课每天在校园待的时间很少,跟人交流也不多。毕业后按说可以在北京找工作,但是我想离开北京。当时也可以去西安美院、陕西师范,但我也不想回西安,我家是那的,我太熟悉了。我就想找一个谁都不认识的陌生地方自己画画。也是年轻,就这么去了。

Hi:在西安长大的,在北京求学,现在定居在烟台。辗转于这些地方,对于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杜:影响是潜在的。北京对我影响很大,使我完全进入到对于艺术的理解上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代艺术越来越火。虽然我回到画室就完全进入到国画,但是也了解了很多信息,开始对艺术有更多的思考。接触了很多当代艺术的展览,不想永远一成不变地画国画,又不想画文人画。包括刘庆和、武艺、田黎明等等,他们对中国画也在探索,这些思维方式多少都影响了我,这是北京给予我的。

到了烟台之后就完全是自己在走。我觉得自己性格不够坚定,虽然内心深处还是挺决绝的,但是很容易收到外界的说服。我在烟台待了20年,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圈子,不受影响,是一种野生的状态,不用迎合,独自消化独自思考。

Hi:山东是一个水墨大省,烟台的水墨氛围如何?

杜:主要还是在济南、潍坊和淄博。烟台的氛围是市场相对理性,没有那么疯狂,藏家群体很大,但是不会跟风。我在烟台比较独立,除了在学校教学,就是自己一个人创作。没有被生活赶着走,也没有为艺术赶着走,就是纯野生的状态。

Hi:教学对于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杜:没什么影响。这两年学校里杂事多了点,过去特别单纯,跟学生的交流实际上也是自己的反思,不能老一个人独处在画室里。很多问题自己平时根本想不到,给别人讲的时候也是一种理清思绪的过程。我觉得是挺好的状态。

《无题4》199×196cm 水墨宣纸 2017

《无题5》199×197cm 水墨宣纸 20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美术馆:天高云淡一一杜小同作品展
杜小同 人物小品
卢沉水墨人物画作品欣赏
中国美术人物志·当代艺术名家——丁密金
杜薇薇:世相
宋子伊|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创作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