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好标题的“三SHI”原则

一篇新闻作品要想吸引受众的阅读兴趣,高质量的标题非常重要。然而,部分媒体编辑特别是新媒体编辑,标题制作“剑走偏锋”,背离新闻传播规律,被人贬斥为“标题党”。有些纸媒编辑也受其影响,拟定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影响纸媒的应有品位。媒体编辑在标题制作上应遵循什么原则?本人结合具体工作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标题党”的危害

“标题党”是指以夸张的、曲解的、煽情的甚至无中生有的方式制作文章标题的人,也可指那些耸人听闻、题文不符的标题本身。

首先,“标题党”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损害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标题是新闻的一部分,而且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虚假夸大、无中生有的标题势必影响受众对新闻的判断,进而影响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例如:《北京西城多名小学生同天流鼻血白细胞计数不正常》,经核实,“白细胞不正常”为“标题党”杜撰;《女司机遇碰瓷男开车轧了过去……》,虽然有视频,但这个视频中的事情发生在韩国;再如近年来《中国记者》杂志评选的年度假新闻,其中不少就有“标题党”的影子,如《32岁男子家中坠亡炒股巨亏》《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到第一顿饭后想分手了》《北大才女回乡创业放弃白领选择快递》等,都与事实不符。

其次,“标题党”违背先进文化发展要求,为优秀文化传承提供错误引导。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标题就是新闻的灵魂。一则好的新闻标题,不仅表达媒体的立场与态度,而且体现媒体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追求,更是一个时代人民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反映。“标题党”,既对传统文本范式构成了一种挑战,也带来了文化的日益粗糙与失范的危险。

标题《强手纷纷晋级 美女蹂躏美女》,报道的实际内容是,当天的法网公开赛中,实力强的女选手战胜实力相对较弱的女选手,“蹂躏”二字出现在标题中,表现出对女选手的极不尊重;再来看这个标题,《教你如何吃垮必胜客》,讲述的是一名消费者“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价值”的消费体验,“吃垮”两字,体现了一种带有破坏性的文化心理,不值得提倡;《晃晃悠悠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本来是对诗人余秀华诗歌的评论,但在标题中强调“脑瘫”,显然是一种“语言暴力”。

第三,“标题党”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包括国家利益、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尚。哗众取宠、血腥暴力、低俗媚俗、攻击侮辱式的语言出现在标题中,迎合了部分受众粗俗、低劣、阴暗、猎奇的心理需求,与时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

举例来说:《高潮来临前一群兴奋的男女》,实情是:钱塘江大潮巨浪拍岸、观潮者四散逃跑的照片;《凌晨6点发生重大血案,一家34口被残忍杀害,其中一名有孕在身》,实情是:30多只死老鼠的照片;《福建宁德幼儿园起火多名幼儿被从2楼扔下》,实情是:火灾时教师将孩子抛到逃生气垫上、无一伤亡的视频……这些骗取点击量、哗众取宠、血腥暴力的标题背后,其实是对公序良俗的背叛,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伤害。


媒体编辑制作标题应遵循“三SHI”原则

媒体编辑在制作标题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呢?我觉得可以用三个“SHI”来说明,即“实、势、饰”。

1、制作标题,需在“实”字上做文章

好的新闻标题,重要的标准就是真实,是真实事实的反映,是事件本质的反映,是事物规律的反映。从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到王石、房树民的《为了61个阶级兄弟》,从范长江的《中国西北角》到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从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陈锦添的《东方风来满眼春》等,新闻名篇佳作的标题,都是事实的写照。

我们余姚日报记者编辑在标题制作过程中,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拟定了不少好标题。如《企业上市最高可奖5800万元》,写的是我市出台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奖励政策,标题朴实、精炼,而且找到了“新闻眼”,突出了新闻价值;又如《电动车智能防盗平台显威力三辆失车24小时内全部找回》,陈述了新闻事实,让人一目了然,适应“读题时代”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再如《用声音艺术致敬中国科学家广播连续剧<呦呦青蒿>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标题一实一虚,既提炼了新闻事实,又点明了媒体的立场。

2、制作标题,需在“势”字上动脑筋

一个好标题,“它不是字完意了,而是留有天地,让读者去领略、回味、想象和思索比标题字面表达的更多的东西。一句话,好标题也应有‘画外音’‘弦外音’,余音绕梁,余意不尽。”我觉得这种感觉就是新闻标题的“势”,它是隐藏在新闻事实里面或者后面的本质特征,考验的是记者、编辑的能力和水平。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其他央媒将对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按照一般的标题制作方法,可能会非常直白地陈述新闻事实,但是,10月17日,“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消息标题是:《明天的“明天”从明天开始……》,仔细品读这条标题,觉得非常巧妙,有一种张力,蕴含一种趋势,但又含而未发,让人咂摸出别样的味道。短短10个字,点明了这次大会的重要意义。

余姚日报的一些好标题也体现了这种“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势”的特点,比如《我是你的眼》,后面的副题是“志愿者陪泗门镇视障人士集体‘看电影’”,副题对事实进行清楚、明确的陈述,而主题则给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势”在起作用;又如《让碧水清流淌成一河风景》,写的是余姚“全域攻坚、全员治水、全面剿劣”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是一则长篇通讯,标题虚实结合,一看就给人一种美感;再如《真爱照亮生命最后一程》,写的是余姚市人民医院舒缓病房开放两年多来,收到了一大摞信件和锦旗,标题让人读出医护人员的“护患”深情。

3、制作标题,需在“饰”字上下功夫

在“饰”字上下功夫,就是要在真实的前提下,将受众感兴趣的信息,以生动活泼、风趣幽默、曲折含蓄的手法制作成标题,让读者在读题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换句话说,就是“出奇”地制作“巧妙”的标题,这其中主要是运用比喻、借代、对偶、拟声、借用等修辞手法。

在余姚日报,这样的标题也有不少。比如借用诗词的标题:《乱云飞渡仍从容》,借用毛主席的诗句,写心理医生给迎考学生及家长的建议;《叶已尽余翠花才半展红》,借用唐代诗人潘咸的《芍药》诗,写余姚市文艺界上半年的亮点工作;《更谁开捷径速拟上青云》,借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商於新开路》诗,写余姚市交通局尽心竭力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这些标题把古典诗歌的意境融入标题之中,语言简洁,表达贴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很到位,比如《乡里乡亲道乡情 合心合力谋发展》,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首届姚商大会的重要意义;《路面施工莫伤了城市“气管”》,“气管”一语双关,既是实指城市的天然气管道,也是虚指道路正常交通秩序,也即城市生命力;《未来几天多阴雨 秋风萧萧瑟瑟寒》,拟声词“萧萧瑟瑟”,把人的主观情感蕴含在内,形象生动,一看这个标题,就有种要打冷战的感觉;《黄柯炯:这个士官有点“牛”》,似有夸张,但并不夸张,写出黄柯炯两年内两度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取得的好成绩;《120公斤“大码”妈妈生下“均码”宝宝》,借用“大码”“均码”的另一种含义,使新闻更加形象化,幽默风趣,吸引受众的兴趣。(来源:传媒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闻消息的写法
内容营销要掌握的标题技巧
央视网:别让“标题党”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
当主流媒体说出「你陪父母的时间可能只剩64天」时,该不该口吐芬芳?
想做微信标题党,要么个性要么shi!
媒体圈名词新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