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次!我们能够“亲眼”看见硅负极颗粒是如何膨胀破碎的了!

随着锂离子电池比能量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石墨材料已经无法满足高比能电池的设计需求,Si材料理论容量可达4200mAh/g(Li4.4Si),嵌锂电势与石墨材料接近,是一种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Si材料在完全嵌锂状态下体积膨胀高达300%,这不仅仅会导致Si材料颗粒的粉化和破碎,引起SEI膜的破坏和再生长,消耗有限的Li,还会破坏负极导电网络,导致部分活性物质无法参与反应,从而导致含有Si材料的负极的可逆容量快速衰降。纳米化是解决Si负极体积膨胀的有效方法,例如纳米颗粒、纳米线和纳米薄膜等都是常见的抑制Si负极材料体积膨胀对本身结构破坏的有效方法。

在材料的生产的过程中缺陷的产生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因此看似完美的纳米结构中也必然包含着一定数量的缺陷,有研究显示即便是在能够避免Si颗粒膨胀破碎的尺寸下,如果出现了一定的结构缺陷,也会导致Si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破碎,也就是说缺陷的存在导致了Si颗粒不发生破碎的尺寸进一步减小,不利于Si材料性能的提升。但是我们对于缺陷导致Si颗粒膨胀破碎的作用机理研究还比较少,北京大学的Le Yang(第一作者)和Hao-Sen Chen(通讯作者)采用光学原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形状缺陷对Si颗粒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Si负极嵌锂膨胀的过程中,裂纹首先从颗粒内部缺陷的顶角处产生,并迅速扩散导致Si颗粒的破坏,同时研究表明内部缺陷结构的曲率越大会导致Si颗粒越容易的发生破碎

为了制备用于研究的Si负极,Le Yang以石英为沉底,通过磁控溅射一层30nm的Ti层,然后再溅射一层300nm厚的Cu层作为集流体,然后再沉积一层30nm厚的Ti层,最后采用制备光学传感器的方法,在上述的基底沉积上厚度为300nm,边长为50um的正方形Si颗粒。这些Si颗粒中共计有5中类型的椭圆形状缺陷(如下图所示),在长度方向上所有的缺陷都为b=15um,在宽度方向上5种结构的缺陷分别为a=3、6、9、12、15um,椭圆型状的缺陷的曲率定义为k=b/a2,因此随着宽度方向上的变小,会导致椭圆状的缺陷曲率显著增加,同时作者采用边长为50um的正方形无缺陷Si颗粒作为对照组。

下图c为具有不同结构缺陷的Si颗粒在充放电后的SEM图片,从图中能够看到所有的Si颗粒在充放电后,四个边的位置都发生了翘起的现象,表明Si颗粒与集流体之间发生了剥离。同时SEM图片还显示Si颗粒内部在水平方向上的缺陷是从颗粒内部缺陷的顶角的位置产生,内部缺陷曲率大的Si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更容易发生破碎。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内部没有缺陷的Si颗粒,在经过充放电后在水平方向上没有产生明显的缺陷。

同时作者还通过原位的光学系统对Si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全程的跟踪,光学系统的研究显示Si颗粒型状变化主要发生在放电(嵌锂,相当于全电池充电过程)的过程中,上图d-i展示Si颗粒在不同的嵌锂状态下的形状变化,图中的红色箭头的位置标示出了裂纹最初产生的位置。从图中我们能够注意到所有的裂纹最初都是在缺陷的顶角处产生,也就是曲率最大的位置。从裂纹出现的前后顺序,我们也能够注意到缺陷的平均曲率越大,则出现裂纹的时间越早,Si颗粒也就越容易产生裂纹。

为了分析不同结构的缺陷对Si颗粒稳定性影响的机理,作者还采用有限元工具对充放电过程中具有不同结构缺陷的Si颗粒内部的应变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图c展示了不同结构缺陷的Si颗粒内部的应变分布情况,可以看到应变最大的位置主要分布在缺陷的顶角位置,这也解释了为何裂纹总是从缺陷的顶角位置出现。上图d则展示了在整个嵌锂过程中不同缺陷的Si颗粒中应力变化的过程,从图中能够看到缺陷的曲率越大,则应变变化曲线的斜率也就越大,意味着在嵌锂过程中产生的应变也就越大。上图e展示了不同的Si颗粒的应变平均浓度,可以看到曲率最大的Si颗粒(a/b=0.2)的应变平均浓度是曲率最小的Si颗粒的两倍,这也解释了为何Si颗粒失效的前后顺序是按照缺陷的曲率排布的。

Le Yang的研究表明虽然Si材料纳米化能够有效稳定Si颗粒,减少体积膨胀过程中的破碎、粉化现象,但是Si颗粒内部的不规则形状缺陷却会导致原本稳定的Si颗粒在体积膨胀时从缺陷的曲率最大的位置产生裂纹,进而导致Si颗粒的破碎和失效,降低Si颗粒的稳定性。因此在高性能Si材料的生产过程中颗粒内部的缺陷也是需要重点控制的内容,避免在Si颗粒内部产生曲率很多的缺陷,能够有效的提升Si颗粒的稳定性,提升Si负极循环性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屹:锂电池纳米技术到底实现了什么?
Nano Letters:硅纳米颗粒在微球碳骨架中的自发重排制备高循环锂离子电池负极
工艺之争:正极补锂工艺能否取代负极补锂工艺?
锂电池各种负极材料性能、优缺点及改进特性分析
解析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现在和未来
电池材料产业钴、镍使用状况及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