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护传统村落重在保护“活态文化”
来源:四川文明网

  在四处呐喊终于为几千个中国传统村落要了“名分”之后,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的担忧却丝毫没有减轻。7136个传统村落正在网上公示,其中2555个已经正式进入国家保护的视野。然而,这位发起者却注意到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依然阻挡不住村落的濒危和被破坏,很多纳入国家名录的村落已经面目全非。”比这更让他忧虑的是,还是找不出一个特别好的办法从现在的困境中走出去。 

  传统村落,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怀旧价值。对个体来说,传统村落所寄托的,是浓郁的乡愁,是“根”;对国家来说,传统村落所承载的,是民族文化的底蕴,是“活化石”。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许多传统村落“消失”了,成为了永恒的回忆。如果说高楼林立带来的空城是“城市病”的话,那么传统村落的不断消失,则应该是一种“农村病”,见证着传统村落保护的无力。 

  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我们无论是在意识上,还是在行动上,都体现出应有的诚意。在意识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术界就不断呼吁,要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这样的意识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在行动上,从2012年4月起,传统村落的保护正式被纳入国家文化战略,并开展了全国性的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初步掌握了近2万个传统村落的信息,一批又一批有重要价值的传统村落,被列入了国家保护名录,如今已经进行到第四批了。 

  保护的意识是有了,保护的条文也有了,那保护的效果呢?一些地方上,似乎依然不太理想。比如冯骥才就发现,目前“阻挡不住村落的濒危和被破坏,很多纳入国家名录的村落已经面目全非”。纳入名录的尚且如此,那么,没有纳入的就可想而知了。而根据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近年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颇有特色的传统村落,正以“平均约3天1个”的速度在快速消亡。 

  为何传统村落的保护,会遭遇这样的难题呢?就在于当前的传统村落保护,仍然停留在“注重村落,不注重文化”的浅层次保护。保护传统村落是达成共识的,但如何保护呢?仍然没有具体的可行方案与措施。这就是说,注重保护传统村落,除了保护村落实体,还要保护好传统村落的“活态文化”。毕竟,传统村落背后蕴藏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信仰、道德观念等,才是真正的粘合剂,也才是村民们自觉保护的内生动力。 

  因而,“保护传统村落”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一方面,应该推出更加可行的方案,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也有注重对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毕竟,村落只是外壳,而村落文化才是内核;另一方面,传统村落保护的名录,也应该有退出机制,一旦传统村落被破坏了,就一定要及时让其退出,同时还应追究破坏者的相关责任。唯有保护与惩戒并举,才能真正保护好传统村落,也才能留得住我们的乡愁。(龙敏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
首批中国传统村落-麻城市歧亭镇丫头山村
保护传统村落不能只有呐喊!
1561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保护名录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概念内涵
传统村落保护该何去何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