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附子汤——腹痛腹泻,胃痛呕吐,腰腹冷痛

6腹泻腹痛——宋孝志医案

张某,女,67岁,干部。初诊:1991628日。主诉:腹泻黏液便伴腹痛2年。现病史:2年前因受惊后卒发腹泻,便质清稀,夹杂黏液,每日上午登厕3-5次,便前腹痛,便意急迫,泻后心悸,气短,冷汗出。肠鸣有声,小腹及腰部畏寒喜暖。伴有胃脘痞闷,纳少,口苦咽干,夜寐噩梦纷繁。多方求医、曾服柳氮磺胺嘧啶、吡哌酸等西药数月无效。改服中药健脾固涩之剂,曾见小效,停药后腹泻如初。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查:面色萎黄,精神疲倦,舌质暗红,苔腻而黄,脉洪数。结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降结肠充血、水肿,散在出血点。大便常规:白细胞3-5个,红细胞1-2个。西医拟诊“过敏性结肠炎”。中医属少阴腹痛下利。拟先调肝和胃,再予温补脾肾。吴茱萸汤加减:吴茱黄9g,黄连3g,党参12g,茯苓15g,生姜5片,大枣6枚,7剂。

二诊:便中黏液减少,胃脘痞闷减轻,口苦已除,但小腹发凉,腰背如负冰状。舌苔白,脉滑。改投附子汤:炮附子9g,党参12g,焦白术12g,炒白芍12g、茯苓12g3剂。

三诊:小腹觉暖,但腰背如风扇状。方中加肉桂粉1.5g(分冲),莲子肉9g,龙眼肉12g7剂。

四诊:腹泻已止,偶因饮食生冷而发,腰背如风扇状减,但仍喜温熨。大便常规正常。方中加益智仁9g。嘱隔日1剂,连服月余。随访愈后未发。

原按:《素问·举痛论》曰:“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大惊卒恐则精气内损,肾气耗伤,气陷于下,故腹泻、肠鸣、腹痛经年不止。虽用固涩之品,但无奈脾肾阳虚,温运无权,故停药后泻之如初。初诊时表现脘痞纳少,口苦咽干,腹泻,肠鸣,小腹及腰背畏寒,舌苔黄腻,为上盛下虚之象。以吴茱萸汤加黄连、茯苓以调肝疏气和胃。药后中焦壅滞虽除,但因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故病人舌苔转白,腰及小腹畏寒加重。《金匮要略》云:“腹痛恶寒,少腹如扇…当以附子汤温其脏。”附子汤有温补脾肾、启动元阳之功。三诊虽小腹觉暖,但腰背仍畏寒怕冷,加肉桂温烈经脉,祛散阴寒。摘自:王玉芬,刘晓北,宋孝志运用经方治验3[J].中国农村医学,1992,(11):49-50.《经方治验消化病》

论:为什么会脉洪数?苔腻黄,脉洪数,这是胃腑湿热之象,为何用附子汤?

7腹痛腹泻——胡希恕医案

郭某,男性,38岁,病历号1788941965111日初诊。40余日来腹痛腹泻,大便日2-3行,胃脘自觉有冷气,腰痛,下肢酸痛怕冷。苔薄白润,脉沉细。证属里虚寒饮痹阻,治以温中化饮、驱率行痹,予以附子汤加味;制附片10克,茯苓10克,党参10克,苍术10克,白芍12克,炮姜6克。结果:上方服12剂,诸症痊愈。

8腹痛呕吐——颜德馨医案

蔡某,男,55岁。患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窦炎等症,多次以幽门梗阻住院治疗。症见脘腹痛拒按,呕吐频作,不能饮水进食,朝食暮吐,吐后其症方能缓解。伴形寒肢冷,口干不欲饮,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经服消导通积剂,腹痛症有减,但仍呕吐不能饮水进食,形寒肢冷症不减,改投附子汤三贴,药后诸症霍然,后追访未再发。

按:《金匿要略·呕吐哕下利脉证治》篇曰:'朝食慕吐,慕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日胃反。”此案例证属反胃,为何经服消导通积剂腹痛症减,而仍呕吐水食不能入,形寒肢冷症不减?正如王太仆所谓:“食入反出,是无火也。”反胃呕吐日久肾阳亦虚,下焦火衰,釜底少薪,中阳难旋,致水气积滞胃膀。颜老谓此,非大温补元阳,其胃阳难摄,中阳不振,其症难除。此案后获佳效,贵在辨证精当,功在附子汤。[杨生超,颜德馨教授运用经方经验,国医论坛,19955):22]《国医大师经方临证实录》

论:肾中之阳,是三焦相火之原气。肾家阳虚,则三焦腑寒,中焦不能升降,升降倒行,胃反为吐。此为腹中寒,附子汤,温脏寒。

9胃痛——张宽智医案

王某,男,57岁。胃脘痛10余年,加重2年,每遇秋冬季节疼痛明显加剧,纳呆呃逆,口吐清水,肢冷畏寒,倦怠乏力,腹胀便溏。曾在某医院诊为萎缩性胃炎,服中西药罔效。查: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以附子汤加味:制附子10g,党参12g,炒白术12g,茯苓10g,白芍10g,肉桂10g,醋香附12g,延胡索10g,焦麦芽12g每日1剂,水煎服。服12剂,胃脘疼痛大减,食欲大增。效不更方,加蒲黄6g,再进10剂,诸症悉除而愈。随访2年未复发。《经方验案评析》

论:阳明五十一,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本案纳呆,即是不能食。呃逆者,胃气不降,厥寒上逆也。肢冷畏寒,脾肾虚寒也,腹胀便溏者,中虚湿寒也。脉沉细者,少阴脏寒也,附子汤,扶阳抑阴,温燥脾肾。

10胃痛——刘含堂医案

周某某,男,42岁,工人。2002318日初诊。5年前因嗜酒、恣食生冷,出现胃脘疼痛,在本厂职工医院用药治疗后病情缓解,但因其不良嗜好和饮食习惯不能悔改,以致胃脘疼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2年前在我市某医院作胃镜检查,确定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查其面色黄白,畏寒肢冷,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大便溏,疲惫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缓。诊为胃痛,辨证为脾肾阳虚。治宜温肾暖脾。用附子汤加减,处方:炮附片15克(先煎),白术10克,茯苓12克,炮姜10克,炙甘草6克,党参10克,生姜6克。水煎服。服5剂,胃痛大减,继服6剂,诸症消失。为了达到根治目的,改拟附子理中丸,嘱服半年,并嘱去掉嗜酒和恣食生冷的不良习惯。2年后追访,病未复发。

按:本例胃痛(慢性浅表性胃炎),因患者长期嗜酒,恣食生冷,损伤脾胃之阳,久之累及肾阳,以致脾肾之阳俱虚。治用附子汤去芍药加炮姜、炙甘草,因附子汤有温肾健脾益气之效,加炮姜、炙甘草以助温运脾阳,去芍药者,因此药对纠正便溏不利。本方加减的结果,实寓附子理中汤,故最后以附子理中丸温补脾肾作为善后调理。《经方治病经验录》

论:脾胃虚寒,胃气不降,会生腐热。胃为降腑,即使病为湿寒,仍有瘀热。此瘀热者,即为邪热,而生胃炎。本为虚寒,附子汤温阳,则胃降阳藏,不生邪热。

11腰腹冷痛——六角重任医案(日本)

一僧36岁。请余诊治,主诉贫道20岁前后,曾患淋疾2~3年,甚为苦恼。愈后诸症杂出,继而腰以下冷,如浸冰雪之中。盛夏之候亦必重着绵衣。每发时,心腹疗痛,不可近手。腰脊疼痛,痉挛不得反侧,甚则不能呼吸。又忽忽少气,彻夜不得安席。自幼患有痔漏,遇寒即发。

诊之,心下悸而痞鞭,腹皮拘挛。遂与附子汤及平水丸(甘遂、芒硝、芜花、商陆、吴茱萸),时以紫丸攻之,服半年许,诸症痊愈。(六角重任翁《古方便览》)《汉方临床应用解说》

12脾肾虚寒——俞长荣医案

陈某,男,30岁。初受外感,咳嗽,愈后但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微怕冷,偶感四肢腰背酸痛。自认为病后元气未复,未即就医治疗。拖延十余日,天天如是,甚感不适,始来就诊。脉象沉细,面色苍白,舌滑无苔。此乃脾肾虚寒,中阳衰馁,治当温补中宫,振奋阳气,附子汤主之。处方:炮附子9克,白术12克,横纹党参9克,杭芍(酒炒)6克,茯苓9克。水煎服。

1剂后,诸症略有瘥减,次日复诊,嘱按原方续服2剂。过数日,于途中遇见,病者愉快告云:前后服药3剂,诸症悉愈,现已下田耕种。[《伤寒论汇要分析)1964148-149]

  按语:脉证所现,里虚京证无疑,与少阴有关,断以附子汤取效。《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100首经方》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  (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痛,腹泻,结肠炎,脾胃虚寒之神方——桂枝人参汤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232)学习戴丽三医案两则
萎缩性胃炎:脾虚胃痛,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医案两则
【门诊医案】邓某,男,27岁,胃脘痛3年...
【袋鼠医案】老年脾胃病医案二则
医案2:胃脘痛一剂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