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悬解》——痰饮

金匮悬解卷十四

内伤杂病

痰饮咳嗽三十七章

痰饮咳嗽者,肺肾之病也,而根实原于土虚。盖化水者,气也,其职在肺,化气者,水也,其职在肾,阳衰土湿,则肺失清降而气不化水,肾失温升而水不化气,于是痰饮作矣。痰饮浊瘀,肺气不布,隔碍壅阻,于是咳嗽生焉。治咳嗽者,去其痰饮,治痰饮者,培其土气,培土气者,疏木而泄水,缘水侮木贼,中气湿寒,此痰饮咳嗽所由来也。然则苓桂术甘,实为痰饮主方,自此随证而化裁之,温凉补泻,意悉法周,虽百虑而不一致,实同归而非殊途也。

后世庸工,凡临咳嗽,必用清润,至于滋湿伐阳,茫然不知,久而土崩人亡,未有幸脱者。百试不验,而千古皆同,此辈方心,不可鉴也。

论:在上者,动者气,病者饮,是为痰饮。对比,在下者,动者气,病者血,是为瘀血。痰饮和瘀血之论对比理解。思考皆是气虚气逆气陷气郁也。气化水者肺职,水化气者肾职,土虚则气水不化,病痰饮咳嗽。

痰饮一: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痰饮之处所不同,名目亦殊。义详下章。

1 此四饮者,皆为痰饮,因痰饮行走流行,停瘀部位不同,病象反应不同,则名不同。

痰饮二: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其人素日肌肉丰盛,今忽瘦削,此由脾虚不能化谷,食宿水停,肌肉不生也,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如此谓之痰饮,饮之行走于心下小肠之间者也。饮后水流胁下,咳唾鼓动,牵引作痛,如此谓之悬饮,饮之空悬于肝胆之经者也。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化汗外泄,而不得汗出,水浸肢节,身体疼重,如此谓之溢饮,饮之流溢于四末者也。咳嗽气逆,倚物布息,气道短促,不得眠卧,营卫郁遏,其形如肿,如此谓之支饮,饮之支结于胆经而伤及肺脏者也。(支饮或左或右,偏而不正,如树木之枝,在木干之旁。在左则右倚物息,在右则左倚物息。以足少阳之经,下胸贯膈而循胁,位在胸侧,水饮阻格,胆经不降,逆冲肺部,肺无布息之地,故咳喘而不卧也。)

1 其人素日肌肉丰盛,今忽瘦削,此阳衰土湿,脾虚不能化谷,食宿水停,肌肉不生,一身精气,尽化痰涎败浊,故素盛忽瘦,如谓之痰饮,饮之行走于心下小肠之间者也。水气八,阳气败没,阴水泛滥,停瘀而不沾流,故走于肠间,沥沥有声(痰饮十五,心下痰饮,十八,肠间水气)此也为留饮,痰饮留饮者,是四饮之总称。流于部位之不同而已。

2 饮后水流胁下,咳唾鼓动,牵引作痛,此为悬饮,饮之空悬于肝胆之经也。(痰饮五,胁痛咳甚)

3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化汗而外泄也(代谢),水寒土湿,不能化汗而外泄,则水外溢皮肤,内侵经络肢节,身体疼重,此谓之溢饮,饮之流溢于四末也。痰饮二十,病溢饮者,当发其汗,水气化汗而外泄也。(论;病溢饮者,或有外寒之闭,或无外寒,卫虚而为饮也)

《内经》32页,溢饮者,渴而卒暴多饮,水未及消而溢入皮肤之内,肠胃之外也。

论;卒暴多饮,水未及消,停于胃中,不从胃降,反从肺外溢也。发汗泻之。此理对比阴吹谷气之实。下则气泄阴吹对比上则溢饮浮肿,皆因中气之满实。

4 咳嗽气逆,倚物布息,气道短促,不得眠卧,营卫郁遏,其形如肿,如此谓之支饮,饮之支结于胆经而伤及肺脏者也,或左或右,倚物喘息。以足少阳之经,下胸贯膈而循胁,位在胸侧,水饮阻格,胆经不降,逆冲肺部,肺无布息之地,故咳喘而不卧也。(二十八,支饮不得息,三十二,咳逆倚息不得卧)

  支饮,营卫郁遏,其形如肿者,此有外寒表闭也。此非真肿,皮毛外闭,肺气内郁而内胀也。内胀而非外肿,故形如肿。(观水气四肺胀)

痰饮三: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

水在心,火败水凌,浊阴填塞,心下坚痞动筑,气息促短,恶水不欲饮。水在肺,气滞津凝,吐涎沫而欲饮水。水在脾,阳衰湿旺,少气而身重。水在肝,经气迫急,胁下支结满硬,嚏而振鼓作痛。水在肾,木郁风摇,心下悸动。盖饮食入胃,脾阳蒸动,化为精气,上归于肺。肺金清和,将此精气散布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中,经络脏腑,皆得受气。气降则化水,水升又化气。水之在上,气方化而未盛,故气多而水少,其象如雾。气之在下,水方化而未盛,故水多而气少,其形如渎。在上之气,有清有浊,清者化而为神气,内归于心肺,浊者外泄而为汗。在下之水,有精有粗。精者化而为精血,内归于肾肝,粗者外渗而为溺。至于脾胃湿盛而阳虚,则气水不化而凝为痰饮。痰者,气不化水,熏蒸于上而凝结得也,故其质厚。饮者,水不化气,淫泆于下而停瘀者也,故其质薄。

痰饮之家,虽由于肺肾之阳虚,而实原于脾胃之湿盛,后世庸工,乃有湿痰、燥疾之说,不通极矣!

痰饮四: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心下火位,而留饮居之,是寒水之凌君火也。太阳寒水之经,行身之背,其人背后寒冷,正对心位,其大如掌也。

  留饮即痰饮之停留者,上自心下,下到小肠,停留不散,是谓诸饮之宗,如水木之源本也。自此而流于胁下,则为悬饮,归于四肢,则为溢饮,结于胸旁,则为支饮,是诸饮之支,如水木之支派。

论:此是重申痰饮之义。

痰饮五: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

足少阳之经,自缺盆而入胁里,足厥阴之经,自小腹而布肋胁,胁下痛引缺盆者,饮阻少阳之经,经气不舒,故痛引缺盆。咳嗽则经脉振动,是以痛甚。此痰饮之流于胁下而在肝胆之经者,所谓悬饮也。

论:此是重申悬饮之义。

痰饮六: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饮阻窍隧,肺无降路,津液凝滞,故短气而渴。湿流关节,故四肢历节而疼痛。此饮之自胸膈而流四肢,所谓溢饮也。

1 饮阻窍隧,肺无降路,津液凝滞,故短气而渴。湿流关节,故四肢历节而疼痛,此饮之自胸膈而流四肢,所谓益饮。

论;此是重申溢饮之义。(此与呕吐陈皮汤,手足厥逆相近)

痰饮七:脉沉者,有留饮。

火浮水沉,自然之性也。

1 火浮水沉,自然之性。沉为阴脉,水寒土湿,停瘀为饮,故有留饮。

痰饮八: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悸,必有伏饮。

膈上痰饮阻碍,肺气壅满,喘促咳嗽,是土湿而胃逆也。一旦痰气上涌,呕吐发作,胃气逆升,则太阳不降。太阳寒水之经,经气郁遏,营卫易位,则发热而恶寒。(营阴束其卫阳,是以发热恶寒。)太阳行身之背,逆而不降,经气壅迫,故脊背疼痛。胃逆则脾陷,肝木抑遏,陷于水位,是以腰疼。肾位于腰,是谓水位。肝窍于目,肾主五液,入肝为泪,木郁风动,肝液升泄,故目泣自出。风木摇荡,故振振而瞤悸。如此必有伏饮,缘饮伏湿旺,土木双郁,是以见证如此。

1 膈上病痰,肺气壅满,喘满咳吐;发则寒热者,此是肺气失敛,营泄则发热,营为卫之根,卫虚则恶寒。太阳之经,行身之背,逆而不降,经气壅迫,故脊背疼痛。胃逆则脾陷,肝木抑遏,陷于水位,是以腰疼(肾位于腰,是谓水位),肝窍于目,肾主五液,入肝为泪,木郁风动,肝液升泄,故目泣自出,此也是太阳寒水上逆也。太阳之经,起于目内眦,寒水不降,则目泣自出。风木摇荡,隧路梗阻,故心里振振润悸(此同半夏麻黄丸病理)。如此必有伏饮,缘饮伏湿旺,土木双郁,是以见证如此也。

论;伏饮者,即上章脉沉留饮之义。

2 膈上病痰,肺逆则喘,胃逆则呕。发则寒热者,此是少阳不降,经气之郁,则发寒热,观旋覆花汤,江尔逊老中医自治医案,即是此寒热之理,膈上病痰。而此背痛腰痛者,当是掣痛之义。目泣自出者,太阳寒水上逆也,太阳经起于目内眦,胃逆不降,则寒水上逆。痰饮内阻,木郁则冲悸。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  (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论中医之饮
悬饮中医治疗经验方大全
第四章 痰饮咳嗽
医籍:医述·卷十·饮
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四处为患的“痰饮水湿”,不来了解一下吗?
徐灵胎:别把水饮当成脾胃不和,看中医高手过招,辨认水饮为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