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之道》——肾无阴虚论,少阴之气与厥阴之血

结尾九:肾无阴虚论,少阴之气与厥阴之血

五脏主藏,厥阴风木内藏之阴血,对位的是少阴寒水内藏之阳气。而不是少阴寒水的水亏阴虚。少阴寒水,化君火为温,温则为气,此少阴收藏之阳气,对谓厥阴风木之阴血,此是内藏气血之论。也就是木对应水,而气对应血。中医常说气血不足,就是此理,包括很多中医在内的而大部分人,认为是肾有阴虚水亏,这不前后矛盾吗?

厥阴的阴,区别于少阴的阴,少阴以寒水而藏阳气,少阴者是一身阴阳的阴,化火为温者,也是一身阴阳的阳(叫十二经原气,也叫水火同宫)。厥阴的阴,阴盛而发厥,阴极而生阳,血者,木之津液也,木气为风,病则生燥,此木燥者,就是人们常说的阴虚,少阴者,只有阳虚,没有阴虚。少阴肾水与厥阴肝木,都是阴脏,而主收藏,厥阴藏血,少阴藏气。肝以风木之气,病必生燥,血枯木燥,是有阴虚,此即是归、胶、地、芍。而少阴寒水,内伤杂病,只有阳虚,就没有阴虚一说,也就是少阴没有水亏。《伤寒》阴虚水亏者,是燥土克水,是水负之义,此就是所谓的水亏。此是外感伤寒,阳明胃腑先病腑实,而后土实克其水也。唯外感伤寒有之,在阳明篇是燥土克水,言阳明病,在少阴篇是水负太过,言少阴病。无论是燥土克水,还是水负太过,都是用大承气汤,泻阳明土实,以保少阴肾水,就没有滋阴补水这一说。阳旺于阳明,阴旺于少阴,燥土克水者,也是外感,先病阳明腑实,后伤少阴肾水。没有外感,阳明不病腑实,水就不会负之太过,也就是内寒内伤的杂病,只会寒盛水旺,永不会阴亏水涸。所以少阴负趺阳,是为顺证,少阴胜趺阳者,则为“伤寒”。

所以,少阴的阳气对谓厥阴的阴血,一定分清。而不是少阴的水亏为阴虚,厥阴的血燥也为阴虚,少阴之寒水对谓的是厥阴之风木。乱造少阴水亏理论,又与厥阴的血亏,俱为阴虚,混为一坛,这也就是今天滋阴与扶阳理论,互相不服,互不认可的原因。滋阴派的滋少阴补肾水的理论是错的,但不知道滋成肝燥,把病治愈了,就认为理论是对了。他们还认为扶阳的理论错误,药也温燥伤阴,扶阳派的理论认为阳衰之时,急救回阳,反用滋阴败脾,则败中而人亡,故不能滋阴,扶阳能治好众多病,也有自已一派的系统理论。此二者理论,都有治愈,都有治不愈,是血枯木燥,大胆用归胶地芍,滋厥阴之风燥;是水寒水旺,必用扶阳温燥,归胶地芍,一点都不用,用之败中亡阳。厥阴之阴,只是本经本脏之阴,而少阴之阴,是一身之阴,也是一身之阳,是整个阴阳(少阴为三阴之枢)。此阴非彼阴,一定分清。

水性善藏,而君火主令,所以少阴又是以阴而藏阳,正是这种阴平阳秘的关系,又让所有人迷糊,少阴之病,是扶阳化气,还是滋阴补水?用天冬,麦冬,龟板等药滋阴补水以潜阳,他们认为没有水就不能潜阳,他们不知道六经从化,少阴以君火主令,而水气为寒,越寒则水越旺,不知道阴易盛而阳易衰,更不知道火不胜水,则阳不胜阴的自然之道。少阴不病,则君火主令,少阴一病,则见寒水本气,所以“伤寒”。

   滋阴理论,滋在了厥阴,扶阳理论,扶在了少阴。因肝肾同源,子母关系,风泄肾藏,所滋阴也能治愈部分疾病。而五行相行之理,是以气生,所以水生木者,是水中之温,以生肝木,所以扶阳,仍是“伤寒”病的主要治法。肝主血,血行则肝疏。木气为风,病则生燥,而滋阴者,滋在木燥,用水中之温,行肝家之血,肝气疏者,气以生之,血以濡之。《长沙药解》835页,天冬解:欲生肾水,必清肺金,清金而生水者,天冬是也,庸工以地黄血药而滋肾水,不通极矣。更有大把的中医错论是用地黄,滋阴补水。《金匮》肾气丸,地黄滋木,丹皮行瘀,山萸肉酸敛,滋风木而止泄,以助肾藏也。名肾气丸者,山药清金而生水,附子遂寒而温肾阳。名肾气者,君附子而非地黄。

伤寒病,是水寒水旺,寒水泛滥也。后来又有神医胡万林,知道人病为水旺,他不论阴虚,也不论补水,而是泄水,《伤寒》泄水,应当用温燥之药,补火燥土,以制寒水泛滥也。胡万林反而用芒硝泄水,芒硝苦寒败中,土败水发,越泄水而水反越旺,最后土崩水泛而人亡。

少阴寒水,化君火为温,水中之温,是为木气之根,肝以阴体而用阳,肝血升达者,是用少阴内藏之阳气升发也。卫阳出于下焦,肾以阴水而藏阳气,则肝血升达,又抱少阴之藏气,营行脉内,则卫阳行于外也。

厥阴与少阴,又是风泄与水藏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让大多数人分不清,滋阴到底是滋什么阴,是滋少阴的水,还是滋厥阴的血,还是滋阴阳的阴,这么多阴,以至理论有些混乱。从八味丸举例,地黄就是滋的厥阴风木之枯燥。名肾气丸者,也正是这种滋风木以止泄而助水藏的关系,让后医分不清此阴非彼阴,以为地黄是补肾阴虚,所以今天就有了所谓肾阴虚与肾阳虚之悖论。

少阴是以寒水而藏阳气,厥阴是秉风木而藏营血,其气左升,营阴以抱卫阳,营行脉内,卫行脉外。阳气失藏,则寒伤人。营血不行,则风伤人。水温而血暖,则人不病。血温则行,血寒则凝,此温与寒者,皆是少阴失藏的病因,而血凝瘀者,治不是扶阳,而是化瘀行血。血行木疏,寒水自藏。而新加汤,芍药与人参的关系,也是气血的关系,只是偏于太阴与厥阴,而不是厥阴与少阴。

厥阴藏血,也为阴极之脏,阴极阳生,阴盛发厥,阳不能生。正是这些属性,以致让人能懂。治厥阴也有区别,轻则白芍行血,重则归、胶、地黄润燥,也是行血多而补血少。如《伤寒金匮》中白芍的方就多一些。肝主血,血虚能病,血郁不行也能病,血瘀也病,血寒也病,外感也病,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湿也病,水寒也病。所以彭子益论;六经之病,唯风木之病最杂,搞懂风木,余病不难。厥阴篇,也不止血药,还有上热下寒的乌梅丸,温燥脾肾的四逆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理路篇 《伤寒论》之药解 中医之六气 黄元御的六气辨证学说 本草求真
[读医随笔周学海
景岳全书发挥
中医的气血不足论与肾无阴虚论(附图)
《伤寒之道》——肾无阴虚,气血双补论
人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