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先后有四座宿迁城

萋萋芳草中,绿荫白云下,宿迁的中运河、古黄河风光带,美不胜收。风光带里,有众多古城、古镇遗址,沉默着,永存着,让知其前世今生者,“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01

宿迁最早的县城,是秦代泗水西畔的下相城,即宿迁人所说的“上古城”,遗址位于古黄河西侧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中居委会,宿迁义乌商贸城附近。

秦并天下,实行郡县制,下相县隶属泗水郡。县名源于城邑在相水下游,县城之南即相水入泗处。历秦代、两汉、三国、两晋、南朝宋、齐(南齐废下相县并入宿预县),前后620多年。南北朝时550年,地归北齐,废下相县,入宿预县,此后再未复置。

下相城遗址

2005年8月,由南京博物院对其遗址进行勘探。勘探结果,发现夯土城,城的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南北长约470米,东西长约480米。城墙的宽度约16米,残高最高处约4米,最低处约0.8米。通过对城的东南拐角的试掘,发现望楼一类的建筑。

02

东晋在下相县东南境置宿预县,宿迁人称之为“下古城”,遗址在古黄河湾北侧的洋河新区郑楼片区古城社区。

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置宿预郡、宿预县,均以此为治所。县城南临泗水湾,北依古城山,历南北朝、隋唐至北宋,前后670多年。宿预城位于泗口之上,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必争之地,相继为北魏南徐州、南梁东徐州、东魏东楚州、南陈安州、北周泗州治所。隋代改泗州为下邳郡,唐代改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预县城为治所。唐宝应元年(762年),为避代宗李豫名讳,改宿预县为宿迁县,宿预城自然是宿迁城。

宿预故城遗址

北宋时,黄河水患加剧,曾五入淮泗。最严重的一次是熙宁十年(1077年)七月,河决澶州曹村(今河南濮阳县西),夺泗入淮,至次年才堵塞。洪水浸漫,“城圮,宿迁(县治)徙于西北”,迁到城镇风貌犹存的下相古城。

南宋初黄河夺泗入淮的滚滚黄泛,尤其是“所过无不残灭……屋庐焚毁,城郭丘墟”的宋金、蒙金战争,更让宿迁沦为遗民无几、蔓草榛莽的荒原旷野,以致140多年间无需置县,成为史上罕见的“没有官府”的地方。

03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复置宿迁县,在项羽故里(今项里景区)之南,建县城以作治所。

元代复置宿迁县时,北宋时的县城——下相古城早已被夷为废墟,于是在居民聚集尚多的项羽故里(今项里景区)之南,建县城以作治所。明、清《宿迁县志》载,这座元代建的县城内,治所之北有“新街”,之东有“小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在城北建学宫,明代前期又多次增建、改建,遂形成建筑群(其主体大成殿现于宿迁中学初中部院内)。元大德四年(1300年),在县城北郊建“圣寿禅林”(又称圣寿寺,县城北迁后俗称“南大寺”,其遗址在今项里景区内)。明代前期在圣寿禅林之西又陆续建城隍庙、东岳庙,“三大庙宇之间多有翼避,故能得春独早”,是万历《宿迁县志》所列“宿迁八景”的第一景——宿预早春。

宿迁南大寺
万历《宿迁县志》载,“本县自昔无城(墙)”,直到明“正德六年(1511年)山东流寇(指正德五年爆发的刘六、刘七农民起义)南突,都御史张公(当是正德十二年任右都御史的张纶)以县当上流要冲,命知县邓时中率乡耆姜玘,南自新沟,北至马陵上趾东偏一带,筑土城,西阻运河(黄河)之险。高一丈七尺,建四城楼:南曰临淮,北曰通泰,东曰镇海,西曰会洛。”
从这些记载来看,元代至明代中期,宿迁城虽临近夺泗黄河,然河患威胁并不大,所以一直是对洪水不设防的“无城(墙)之城”。直到刘大夏筑太行堤导致黄河第五次大改道,宿迁城的河患威胁加剧,才筑土城以阻黄流。
04

明万历四年(1576年)“避水迁城”至其北的马陵山椒(山巅),遗址在今市区老城区的幸福中路至黄河路、洪泽湖路至鱼市口路之间。

明清宿迁城复原模型(遗址复原照片)

▲万历四年宿迁县舆地图(万历《宿迁县志》
万历四年宿迁县新城、旧城图(万历《宿迁县志》

位于马陵山余脉的元代宿迁城,虽临近分流之黄河,然并无河患,故236年间(元至元十二年至明代正德六年,1275—1511年)为无城(墙)之城,其规模并不算小,众多建筑亦可谓宏大。直到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实施“北堵南疏”治河保漕方略之后,黄河全流夺淮,主流经宿迁、桃源,宿迁城才受到河患威胁,筑土城以阻黄流。

此后河患愈演愈烈,到了万历四年(1576年),不得不“避水迁城”至其北的马陵山椒(山巅)。时任宿迁知县喻文伟,尽捐为官以来的所有积蓄共400两银,作为迁建新城之用。到了清代,故城除学宫、圣寿寺尚有遗迹,其他均在洪水中荡然无存。

而东晋宿预城毁于洪水则晚于元代宿迁城。康熙皇帝第四次南巡(1703年),曾“驻跸桃源县上古城”,皇上不可能驻跸于荒凉之地,可见直到康熙晚期,宿预故城仍有一定规模。乾隆中期以后,河务败坏,水患加剧,元代宿迁城终于也和下相古城(上古城)、宿预故城(下古城)一样,沦为蔓草榛莽之地。
晚清时期宿迁古城

(本文摘自《图说宿迁大运河》,由中共宿迁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宿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著,执行主编朱伯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时迁?为何迁?有几迁?宿迁迁城史了解一下
中国城池史——江苏 宿迁篇
被水淹没的四大古城,有两个曾是州府治所
河南浚县曾经有一座被古黄河冲毁的黎阳城
孟津区历史上六大古城遗址
【美丽昌宁】右甸古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