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风疹——犀角地黄汤,防风通圣散
userphoto

2023.05.27 上海

关注

14血热生风疹/犀角地黄—叶桔泉医案

顾某,男,38岁,干部。初诊:1972119日。主诉:近一周来颈部、胸部及两上肢皮肤出现细小红色丘疹,瘙痒甚,越搔丘疹的范围越扩大,局部刺痒,赤热,搔后出血,夜间更甚,小便赤黄,大便偏干结,每日1次。舌红苔黄,诊脉弦滑数,西医诊断为荨麻疹,而叶先生诊为血热生风引起的风疹,治以凉血解毒,投犀角地黄汤加味(水牛角50克,生地黄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苦参6克,山栀子9克),4剂大差。患者自以为痊愈,去浴室洗了1次淋浴,第2天复发瘙庠,匆忙又来复诊,嘱暂时不要频繁洗浴,仍以前方服3剂,从此痊愈。
按:《千金方》的犀角地黄汤是清血热的基本方。主药犀角价昂,且产量少,当时正值文革期间,而且在五七干校,犀角无法购入,故以水牛角代用,量用到50克,用来清心、凉血、解毒。地黄应以鲜品为佳,也因买入困难而改用生地黄30克,用于凉血、养阴、清热。本例药用的是赤芍,因为赤芍的凉血散瘀作用比白芍为优。临床上,叶先生遇到血热生风型的皮肤病时加用苦参与山栀子。他说,山栀入肺、胃、肝、胆、三焦、胞络六经,能泻三焦之火,用于皮肤疾患时一定要用生山栀。但山栀子中含有去羟栀子甙(geniposide)成分,口服时有轻度泻下作用,所以脾虚便溏者慎服。苦参大苦大寒,能祛风利湿,泻火凉血。药理实验正实8%浓度的苦参煎剂能抑制各种皮肤真菌的发育。但苦参味极苦,胃气虚弱者也须慎用。《中医临床家叶桔泉》
论:血热生风,热从何来?太阳统于营为,此营热者,就是经阳之热也。不是外感,何来滑数之脉。滑数者,阳气郁格而热盛也。
荨麻疹,用犀角地黄汤治愈的案例不多。血热生风,此血热与风者,因外寒而起,所以治当解表,不然则复发。

15外感风疹/防风通圣——余惠民医案

张某,男,34岁,患者两年前因感受风寒,全身出现疹块,痒甚,抓之更剧。经用赛庚啶、维生素C等药治疗,虽有些好转,但仍反复缠绵,未能治愈。1周前因食鱼虾之物再度发作,于1991年11月15日前来我院就诊。检查:全身密布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鲜红色风团,压之退色,瘙痒剧烈,伴发热(体温38.5℃)头痛,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实热内蕴,感受外邪,热毒外发。治以防风通圣汤加减。药用:防风、荆芥、川芎、山栀子、黄芩、大黄(后下)各10g,麻黄、薄荷各6g,甘草8g,石膏、苦参各15g,芒硝(分冲)12g,白鲜皮3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服药8剂后,疹块大部分消失,病痒已控制,惟感大便次数增多。原方去芒硝,减大黄用量,加银花20g,以增清热解毒之功。再进6剂,皮损全消,瘙痒已除,疾病痊愈,后随访1年,未再复发。余惠民,防风通圣散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辽宁中医杂志,1989,(2):18)《难病奇方系列丛书--防风通圣散》
论:本就有表不解,又食鱼虾复发,还是表病为病基,表解之后,食鱼虾也不会复发。脉弦数,表症未解,郁而生热也。防风通圣散,解表寒,泄里热,则表里俱解也。

16汗出病疹/防风通圣散——陶开国医案

汪某,男,38岁,1996年9月3日诊。平素喜进肥甘厚味,酷嗜烟酒。前日饮酒汗出当风上肢首先出现瘙痒,迅即发生扁平隆起风团,疹块红赤,视之斑斑如锦纹,延及周身,灼热搔抓难忍,脘腹剧痛,大便3日未行,恶寒发热,胸闷气短,喉有堵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病由风湿热内蕴,通降失司,逆于肌肤而成。法宜疏风解表,通腑泻热利湿。处方:麻黄、荆芥、防风、栀子、黄芩、甘草各10g,大黄、当归尾、赤芍、连翘、滑石各12g,生石膏30g,白术、苦参、苍耳子各9g。服药2剂,周身瘾疹消于无形,寒热退,腹痛止,大便通。遂停药,并嘱其戒荤腥及动风之品,注意生活起居以免复发。(陶开国.防风通圣散在皮肤科的应用.四川中医,1998,(4):23)《难病奇方系列丛书--防风通圣散》
论:本案为防风通圣散的典型医案。酒后汗出当风,渴酒则血热而流溢,助木气生风,风泄皮毛,则汗出而窍开,汗出当风,此“当风”,即为“伤寒”也。此当“风”者,即是防风通圣散的“风”。
汗出则毛孔打开,而寒性收缩,伤寒则强行关闭毛孔。所以营郁血热而生风,风泄表寒,风寒互搏,则起红疹而瘙痒。经阳郁热,所以滑数。重点,麻黄与荆芥,发表闭之寒也。表寒解而毛孔开,营气外解,则麻疹愈。虽然防风散用了这么多味药,主要有麻黄、荆芥、石膏这三味药,就能调和阴阳了,就能治愈了,另外就是泄胃热与清血热,其它的药不细论了,这就是大凡病,阴阳和,则病愈。发表寒,则经阳与里阴调,阴阳调和也。
另外,只要表寒解了,就不用忌口了。病本为表寒,也为基础,食荤腥只是动内热的诱发之因素,导致阴阳之偏,阴阳不和。

17外感麻疹——祝味菊医案

祝师曰医麻疹也要辨证,不能以疹为热毒成见,横于胸中,大汗壮热不退,方须用凉药,如竹叶石膏之类,其他如颜面及鼻上均未见疹,俗称白面子,即为中寒,温药可用,附子肉桂一温即出,子初起,未见热象,宜忌辛凉,桂枝葛根为主药,卫气闭时,可用麻黄。
曾幼,年4岁,发热头昏不退,已经3日,鼻塞,喷嚏,眼羞明流泪,声音嘶哑,咳嗽不爽,倦怠思睡,颜面略有疹点,胸闷烦躁不安,小短黄,舌苔薄腻,脉象浮数专家以小儿内蕴胎毒,外受风热,用辛凉之剂2帖,不仅无效,反而发热增高,咳嗽气急,痰不易出,烦躁无汗。祝师诊治曰无恐也。用辛温之剂,予以外透。川桂枝、葛根各6克,生麻黄3克,光杏仁9克,活磁石 () 30郁金9克,陈皮6克,陈壳、生仁、姜半夏、苏叶各9克。病人家长略知医,因其药辛温而畏惧。祝曰君何惧之有,麻疹郁闷不出,肺气闭塞,如再不外透,则病变百出。用辛温透达,汗一外出,则汗出疹显而病退矣。于是先服1剂。汗出漆漆,莎子外出,颜面上身及四肢点点外显,咳嗽即爽,气急亦平,小儿喃喃作语,思欲饮食,举家欢欣,再服 2帖,热退咳减痰活而愈。《三家医案,祝味菊医案回忆录》《近代名医医话精华》
论:发热,头昏、鼻塞、喷嚏,都是典型的外感病。浮数者,浮为表闭,数为经阳之郁热也。太阳与肺,同主皮毛,外感肺闭,气逆不降,所以鼻塞喷嚏也。浮数者,可以用麻黄,麻疹者,也可以麻黄,肺闭者,还可以用麻黄,发表寒而开皮毛也。
辛凉解表:一般都用麻黄、石膏、葛根、柴胡。还有温病类方,喜用连翘、薄荷、桑叶,蝉蜕、浮萍等。
辛温解表:桂枝,麻黄,羌活,独活、生姜等辛温之药。
葛根,就是辛凉解表的药。如葛根黄连黄芩汤,用葛根之辛凉,不用桂枝之辛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鼻衄
犀角地黄汤
《幼幼新书》
气分证却用了血分药 | 缪希雍医案
防风顾名思义是治风止痛的药物,既能祛风寒解表,又能祛风湿止痛。
伤寒捷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