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夏夜渡海,写下一首七律,境界阔大,充满哲思!
userphoto

2023.05.27 上海

关注

古诗词赏析

文/习古文化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简析

题曰“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哪一年的六月二十日呢?

宋哲宗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这年,宋哲宗崩逝,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远谪的旧臣大多被召回。于是,本在海南儋州谪居,并已经把那里当成第二故乡(“吾可以安于岛矣”)的苏轼,也复任朝奉郎,获准内迁。遇赦北归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苏轼终于可以摘下罪臣的帽子,在朝堂大展宏图,干出一番业绩了。

可是,苏轼老了。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这样的一位老人,经不起太大的折腾。只是皇命难违,东坡还是拖着病体渡海出发了。(其实很难说清,他当时到底是兴奋还是无奈)

六月二十日的夜里,时近三更,东坡依旧未眠。或许是因为海上独特的夜景太过美丽,或许是因为他心头正盘桓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总之,他可能要失眠了。

他仰望天空,但见“参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转向,推测大概到了三更时分。没有“苦雨终风”的侵扰,大海与夜空浑融一片,海浸着天,天蘸着海,真是一幅壮美的画图。东坡忽生欢喜,像李商隐“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那般,感受到了上天对自己的眷顾——“苦雨终风”仿佛也怜惜自己,特意为他唤出一片晴天。“解”字饱含感情,有感激,也有欣慰。

颔联承上,用议论的语调抒发感情。“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乌云散尽,明月当空,还有谁点缀太清(天空)呢?碧海青天本来就是澄明清澈的,即便有微云的滓秽,终究也会恢复澄清之质。什么意思呢?先来看一个典故:

《世说新语》记载,晋简文帝之子司马道子和谢景重夜坐闲谈,当时天空明净,都无纤翳,月光皎洁,姗姗可爱,司马道子觉得这样的夜色十分美好,而谢景重则认为,不如来点微云点缀。司马道子开玩笑说,你这人内心不净哦,为何要用云去污染澄澈的天空呢?(原文: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

由此来看,东坡用“滓秽太清”之典,一则感叹眼前夜色明净,无须微云的点缀;二则也似乎在隐喻自己被政敌陷害一事。有人评曰,上句“问章惇也”,下句“公自谓也”,意即:你们这些居心不净的小人,把太清搞得“苦雨终风”,乌烟瘴气,如今“云散月明”,还有谁去“点缀”呢?要知道,太清本来就应该是“澄清”的啊。

颈联“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紧扣“渡海”之题,写自己的经历及感悟。“鲁叟”即孔子,他曾言“道不行,乘浮桴于海”,大意是说,我的主张行不通了,就乘个小木筏去海上。巧合的是,苏轼的主张也不被认可,也阴错阳差去过海上,如今乘船北归,绕了一圈,依旧没取得什么功绩,此之谓“空余”。

下句“轩辕奏乐”亦用典,《庄子·天运》称,黄帝在洞庭湖边指挥演奏《咸池》之乐,听者“北门成”说,我刚听时特别害怕,再听时情绪缓和,最后听时迷惑不解。也很巧,苏轼正在听大海之声,那声响也像《咸池》乐曲,“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更巧的是,这涛声给他的感受,不正是他平生经历所得的感悟吗?

尾联“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收束全诗,说自己一生虽然几经贬谪,在南荒之地九死一生,但并不后悔,这次渡海,看到了奇绝的景色,一生也值了。

“吾不恨”不是说说而已,苏轼也是这么做的。说来也巧,苏轼遇赦北归之时,正是他政敌章惇被贬之日,苏轼本可以报仇雪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他却选择了不仇、不恨、不怨,不必原谅,也不必挂怀。若没有“天容海色本澄清”的心胸,谁人能做到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晚年遇赦北归,在海上写下一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句句有深意,开篇便是名句
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全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宋诗鉴赏-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被放逐远地,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尾联受到后人的激赏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 旷文彬的BLOG - 博客大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