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家谈语文 | 叶嘉莹:略谈传统诗歌的 赋、比、兴

大家谈语文

叶嘉莹:略谈传统诗歌的

赋、比、



叶嘉莹,教育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专攻古典诗词方向。现为南开大学终身校董,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编者按:叶嘉莹先生上世纪80年代撰写名文《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例说》,谈“赋比兴”这一组范畴的关联与区分最为人所知。叶朗先生在《中国美学史大纲》对之作了精彩的梳理和阐发。其一,就“心”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先后差别来说,“兴”的作用大多是“物”的触引在先,而“心”的情意之感发在后(所以后来又称之为“触兴”),也即“因物起兴”“物在心先”;而“比”的作用,则大多数是已有“心”的情意在先,而借“比”为“物”来表达则在后,也即“借物为喻”“心在物先”。所以,就“心”与“物”的相互感发来说,“兴”的感发大多由于感性的直觉的触引,而不必有理性的思索安排,这种感发是自然的、无意的;而“比”的感发则大多含有理性的思索安排,是人为的、有意的。如《关雎》,由听到雎鸠鸟的叫声,自然引发起君子想求得淑女为配偶的情意在后;《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由桃花的绚烂繁华直接引发对婚恋喜庆咏叹。《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从外界肥大老鼠的形象写起,是诗人对剥削者敛财的拟比,作者写出这个“硕鼠”的形象之时,心中早有了痛恨剥削者敛财的情意。当然,“赋比兴”三者也有很多共同点。可参《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页84—94)。另外周裕锴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十讲》“第四讲 诗之比兴与易之象的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解释观念”一讲就历代学者关于“比兴”观念的理解与分歧,有精彩的梳理与总结。(参《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页123—151)叶嘉莹先生近年陆续围绕“赋比兴”进一步谈了许多问题,也写了很多文章,可以参酌各种规范的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比如:再谈“赋比兴”(一)、(二)等等。

我回来说《古诗十九首》的结构,“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你不要看我东说西说,这首诗的感情有一条主线,就是他的相思和怀念。先是说你走了,“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然后回来一看,现在是“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然后说我要去找你“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我们哪一天见,真是不知道,“安可知”,我们不能够知道哪一天见面。我现在说我要去看我的女儿:我如果坐飞机,五个小时,我知道我就到了。他说是“会面”,那个“会面”的日期“安可知”。可是我说了,这一首诗整体写的是不甘放弃的相思怀念,所以它中间真是妙。因为“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说到这里,我不知道哪一天能见面,已经没有见面的日期了。但你怎么能够甘心永远没有见面的日期?所以这个古诗,真的是结构得好,“风骨”好。他说什么?中间来了两个小小的盘旋,“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前面都是叙说,中间忽然停下给你转两个小圈子,这真的是非常的妙。刚才我们说,唐诗是形象和声音的美,而这个汉魏古诗是叙述、结构的美,但这不是绝对的这首诗里边也有形象,现在出现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就是形象。

你要知道我们中国诗歌,最早的源头,一定是《诗经》。《诗经》,我们都讲,有赋,有比,有兴,是不是?最古老的《诗经》的赋、比、兴,还不是说写作的方法,而是三种引起你兴发感动的原因。你怎么样写,才能引起读者的兴发感动?“兴”我们念xìng,什么叫做“兴”啊?“兴”是见物起兴。你看见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引起你的感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以你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兴”。你看到小鸟在枝头,一对鸟,这么快乐的伴侣,人岂不应该也有这样的伴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你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见物起兴是由于你见到外物,引起了内心的感情,是由物及心,这个感动是由外物带来的,外物引起你内心的感动,这是《关雎》,《诗经》的第一篇。

《诗经》还有一篇,大家也很熟悉,是《硕鼠》。《硕鼠》怎么说呢?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你不要吃我的庄稼。然后说“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是“贯”,“贯通”的那个“贯”。“贯是什么意思呢?“贯”就是侍奉,说三年了我都侍奉你,供你吃可是你对我一点也不顾念。“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你对“适我一点也不顾念。所以我现在是“逝将去女”,我要离开你,彼乐土”。这首诗说,这个大老鼠啊,我侍奉你三年,你对我的艰难一点儿也不顾念,我现在要离开你,我要找一个快乐的土地,我要走了。这首诗是一首刺诗。讽刺的是什么?讽刺的是那个剥削者,在上位的横征暴敛的剥削者。所以是把那个剥削者比作大老鼠,这个大老鼠不是真的。所以这个是什么?这个是“比”。《关雎》是“兴”,《硕鼠》是“比”。“比”是我心里边有一个剥削者,然后我拿一个老鼠来比他。所以这个是由心及物。你先有内心的一个情意,然后用一个外物来作比。而“兴”是由外物引起你内心的感受。就叫“比兴”。不管是“比”还是“兴”,不管是由心及物,还是由物及心,你要注意,它中间是有个物,“物”是什么?“物”就是有一个形象,一个image,有一个物象在那里。这是所谓“比兴”。

还有“赋”,“赋”是不要形象,什么形象都不要,就直陈其事,直接陈述这一件事情,“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这是“赋”我直接就这么说了,不要那些花鸟虫鱼、山河流水,我不需要这些形象。兴发感动,要从直接的陈述当中表达出来。《诗经》里边也有这样一首诗,《将仲子》。这首诗说:“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写一个谈恋爱的女孩子,“仲子”是她所爱的男子。那个男子排行老二,所以是“仲子”。“仲子”两个字这么生硬,像他爸爸叫他,“老二”;而这个女子,是“将仲子兮”,“将”念 qiāng,是个发声的词,“兮”也是个发声的词。所以“仲子”的前面加个“将”“仲子”的后面加个“兮”,“将仲子兮”这个呼唤就非常温柔多情了。她说,“无逾我里”,你不要跳我们家的里门——那个男的跳进来跟她幽会。“无折我树杞”,你不要把我们家种的那个杞树的树枝折断——那天跳墙过来,把树枝折断了。“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就是no,no,接连说两个no,这不是很伤感情吗?但是你看这叙述就在于结构跟口吻,她说“岂敢爱之”,我当然不是爱我家那棵树了,我不叫你跳墙呢,是“畏我父母”,怕我的父母,怕我的爸爸妈妈骂我。“仲可怀也”,你还是我所爱的,可是“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这就是赋体的诗,它在叙述,在结构、口吻之中就把那个感情的感动都表现出来了。

我说过,好的诗,都要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以它给你的兴发感动的那个力量的大小深浅作为评判作品好坏的依据。可是那个兴发感动从哪里来呢?这就是第三种“赋”的写法,不需要那个形象,直接地叙述给人感动。

(本文原刊于河南大学创办《人文》2022年7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嘉莹论诗词:诗显而词隐
叶嘉莹: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词?
叶嘉莹解读:从陶渊明看中国诗歌的比兴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读书笔记二
《诗经》是怎样一部书?
硕鼠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