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虾兵蟹将''住上''稻花屋'' 苏州相城探索生态种养新模式

在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一片与阳澄湖相邻的水稻田里,微风吹过,稻浪飘香,平静的水面上,一只大个头的大闸蟹“横行霸道”地探出头来。再过不久,这些与水稻共生的大闸蟹就会爬上市民的餐桌。近年来,相城区鼓励农民积极探索“稻虾共生”、“稻蟹共生”的生态种养新模式,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资源以及其它物质资源更加充分地被虾、蟹所利用,同时,虾、蟹的生命活动也将起到稻田除草、灭虫、松土、活水、通气和增肥之效。借助生态高效养殖,有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养殖户杨金新正是“稻虾共生”、“稻蟹共生”生态种养新模式的积极实践者。自小住在阳澄湖边上的杨金新,因受到稻田养鸭技术的启发,萌生了“为什么不能在稻田里养大闸蟹”的想法。在太平农服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他将自己承包的136亩水稻田划出83亩作为试验田,请来技术顾问,挖沟开渠。今年四月份,杨金新投入了七万只蟹苗,七月中旬又在水稻田里投入了不少青虾虾苗。如今,田有河蟹初长成,个头已经来到二两以上,杨金新兴奋地说,等到九、十月份,成熟肥美的大闸蟹就会自己从水底一只只爬上来了。

展开剩余62%

在相城区,除了太平街道,渭塘农业示范园内也尝试起了养蟹。示范园负责人介绍,今年三月份,园内在30亩稻田中投入了一万五千个蟹苗,预计成活率在70%到80%之间,高于湖中养殖的存活率。由于大闸蟹生长对水质要求极高,在稻、蟹共生的种养模式下,不能施打农药,通过手工除草,使用的饲料也是玉米片、带鱼等生态饲料。在生长过程中,大闸蟹会将稻田里的害虫当作食物,其粪便又能为稻田增加养分,这样产出的蟹肥美质优,稻米无公害高品质,可以说相辅相成。

据了解,“稻蟹共生”、“稻虾共生”的种养方式,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其经济效益可达常规种养的五倍以上,切实为农民实现了增收。

“以前纯种水稻,亩均效益只有不到1000元。”在黄埭高新区三埂村,农民顾德宝正在查看眼前一片郁郁葱葱的水稻田,长势喜人的水稻下面,举着大钳的小龙虾正在自己的领地上“耀武扬威”,肥美灵活的鲫鱼悠游自在地摆尾。自 2017年开始,顾德宝便在扬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和三埂村相关负责人的专业指导下,开始尝试稻虾鱼立体种养。“稻田里长大的小龙虾和鲫鱼,肉质更加健康和鲜美,十分抢手。”顾德宝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稻田放50斤小龙虾苗,起捕时能生长到200斤,在小龙虾捕捞季节,按每斤25元的批发价计算,每亩水稻田的小龙虾收入约5000元,加上稻米和鲫鱼的收入,现在顾德宝每亩稻田的效益在1万元左右,是纯水稻种植的十倍。

据了解,2017年,相城区水稻综合种养总面积已达273亩,对水稻综合种养工作下达的补贴资金达27.15万元。在不施打农药的情况下,发展稻虾、稻蟹共生的立体种养新模式,有助于提高虾、蟹的产量,又能提高稻米的质量,可以形成良性生态循环体系,是当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整体效益的有效途径。接下来,相城区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全区水域面积达151.46km2、水面率达30.9%、水资源丰富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创新创业,不断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苏网 

咨询及征稿声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稻田里鱼肥虾美 温岭箬横稻渔综合种养助推共同富裕
农民在稻田里养它,一水两收,年赚二十万
“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在湖北省蓬勃兴起
农民在稻田里不养小龙虾,而养殖更值钱的它,一亩纯赚一万多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要点
湖北省:“潜江虾稻共作”是现代农业的成功典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