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友兰历尽坎坷,依然活了95岁,记者:您有秘诀?他:就3个字

冯友兰是中国饱受争议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年少成名,历尽坎坷,先后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有过独创己见的辉煌,也有过随波逐流的悲哀。

但是不管身处怎样的境遇之中,他在教书育人和研究哲学的道路上,都从未停止过脚步,一生写成《新理学》、《新事论》等多部著作,凭借代表作《中国哲学简史》在全国名声大噪,成就举世瞩目。

冯友兰出身于河南南阳唐河县,父亲是清朝进士,还在湖北担任过知县,是一个典型的官宦之家,其父非常注重教育,甚至不惜请来家教对他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他常年在这样良好的环境里熏陶,所以身上总有一种浓厚的文人气息,不管是穿着打扮还是谈吐举止。

在西南联大教学的时候,冯友兰总是身穿长袍,留着长长的胡须,颇有几分道家气息。有一次在去上课的途中,他巧遇金岳霖,金一脸坏笑的问:“芝生,到什么境界了?”冯友兰回答:“到了天地境界了。”两人四目相对,随即哈哈大笑,各自离去。

他一直提倡人生哲学的多重境界,因此在生活中特别随和,跟谁都能很好的相处,即使是身处逆境,也能心如止水。

文革时期,工宣队进驻北京大学,当时基本上所有的教授都被革职审查,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蹲牛棚”,冯友兰自然也难逃其外。众教授在牛棚里受尽折磨侮辱,其他人难以抑制心中的愤懑和委屈,整天牢骚满腹,只有冯友兰是一天三顿饭照常吃,天黑了照常睡,几年来一直如此,雷打不动!其间还发生了这样一件趣事。

那时候虽说一日三餐照常,不过伙食自然是好不到哪去,早餐就一个窝窝头,再加上一碗像水一样稀的玉米面粥,另外还有一分钱的咸菜。一分钱的咸菜量不少,大多数人都吃不完,唯独冯友兰的咸菜不够吃,于是就壮着胆子再去要,管事的人瞪着眼睛大声呵斥:“人家的咸菜一份都吃不完,你却要两人分量的,你怎么这么能吃呢?”

他一脸苦笑的回答:“我……我吃的多。”虽然态度不好,却也是满足了他的要求。跟冯友兰同在一个“牛棚”的洪谦,和他的身高体重都差不多,饭量却只有他的四分之一。

之后,冯友兰被拉到台上遭受挨批,群情激愤,他只在心中默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这样生活了两年多,直到1968他才恢复了自由身。

冯友兰90岁的时候,北大为他举办90大寿。之前在北大任教的,除了梁漱溟外都已经不在人世。像冯友兰这样的文学大家,虽至古以来层出不穷,但能有他如此高寿的人寥寥无几。90多岁的高龄,即便是放在今天也算得上是高寿了,更别说是经历过抗战时期的人了。

于是,他的这一特点,随即引起了当时许多健康杂志社的注意,其中一位记者就去采访他,问到他有什么高寿秘诀时,却不曾想他就简单的回了3个字:不着急。

这3个字,乍一听像是敷衍,不过回过神来细细琢磨,这可他毕生境界的精华所在,的确大有学问:对凡事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包容,遇事不乱,处事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990年11月26日,冯友兰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95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者乐,仁者寿”:学者的长寿之道
不锻炼不养生却轻易活过九十 北大哲学系的惊人“长寿秘诀”
冯友兰论人生境界
“不着急”:国学大师冯友兰养生的三字秘诀
冯友兰谈人生
看红楼话长寿 贾母的9字高寿秘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