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栖溪吕氏

修桥筑塘、以继先德

——读明嘉靖庚子年陈霆所撰写的唐栖镇通济桥碑记有感

塘栖广济长桥,是千里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跨度最长、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她势若长虹,横卧于宽阔的运河之上。

桥建于何年已不可考,方志记载:鄞县人陈守清募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建成于弘治十一年(1498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陈守清,一个来塘栖做生意的外乡人,抛家别子为建桥到处募捐,在化尽自身积蓄的百两银子,又用完了当地慈善人士捐助的银子,建桥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他竟剃发云游至北京,终日铁链缚身,在京城劝募,历尽艰辛,终于募集得足够的建桥资金。塘栖人称其为义士,化主,称其为广济大桥之父,史书记下了其建桥的艰辛和功德,而这座至今屹立的大桥,本身就是彰显其功德的丰碑。

桥建成三十二年后,在嘉靖庚寅年(1530)桥裂,里人吕一素(廷润)捐金修复。七年后之丁酉年(1537)复舍金重修。

关于吕氏捐金修桥,《塘栖志》有明嘉靖庚子年陈霆所撰写的唐栖镇通济桥碑记记其事迹,予以表彰。

 
 

碑文如下:

唐栖镇通济桥碑记

赐进士第、前给事中、经筵侍从、山西按察佥事奉敕提督学政致仕,进阶朝议大夫德清陈霆撰文。

赐进士出身、承直郎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钱塘龙江吴源书丹。

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累修诸书新安柳亭叶彬篆额。

唐栖去浙城不五舍。其地襟带江湖,接引瓯越,萦络吴会,使传之经行,商贾之走集,徒旅之往来,既以会道之冲,而凑津途之要。又其大溪中横,旷岸并睨,市区氓椽鳞次栉比,北乡左右,越墟出贩者,晨驰夕骛,肩摩迹累,溪渡则艰,徒涉则危,故非跨津设梁,则履辙不通,响唤靡应,非所以续地脉,接风气,济利而便安者也。通济之有桥古矣,岁久倾废,莫究遗迹。弘治甲寅,有陈守清者募财重建,工匠费殷,久莫就绪,事闻中禁。时太皇周后位长乐,康陵在东朝,咸遣官赐镪。桥克遂事。然溪之上游实受钱塘诸山之水,当其大发,则径冲旁注,水为桥拒,则涌为波涛,旋为湍激,澎跃击撼,桥几陊裂。议者为物虚则受攻,基实则永固。兹桥过水之洞七,究厥多虚,实召善毁,推是众议,募力塞其二焉。曾无几何,虚为实乘,中以边掣,桥之主洞,掀走载形,崩溃可待。吕君廷润覩而兴怀,谓其二子坤与需曰:“镇之有桥,吾先君尚翁尝两助其役,今须更治,度费四百金。吾藉成业力可办也,若辈其相予必继先德。”遂集工改构,砥以坚桩,圈以巨珉,范金以钩其联,灰蜃以弥其隙。其驾鳌屹其剩月,偃冲则莫臲午也。无害履道之便,而启途之通。至是,桥可无替矣。工既竣,耆民陈礼辈以上之分臬水庸庸,使者相与嘉叹,亟下教奖焉。守桥道者广玺就予请记。维先王之教,曰利人,曰通物,是故杠梁之时,夏令则著,桥道在蜀,武侯维饰。盖事存通利,则在政必先。然大觌弗梁病乎。君国乘舆济涉,讥在执政,何者,事任在上,故宜无责于下也。吕君一里士,故能治办有国有政者之务,先王之教不戒而率充是心也。悦人非其事矣。呜乎!使世皆其人,里皆斯举,宁有赋苦叶者与?抑是役也,慨捐乐为,吕则急义,保功告事,里则向方,赏劳率作,官则知政,义以倡务,方以导俗,政以励众务,倡则集俗,导则募众,励则起事之骈美者也。是宜刻贞石铭之以诗。

维苕之南,浙川之阳。左泽右陂,鸥凫作乡。

大溪南来,既折既东。受涓纳湲,赴汇则洪。

斩焉两崖,气势中绝。三时望洋,行旅艰涉。

乌江呼舣,亭长竖眉。浅揭深厉,终焉悬危。

有巨者梁,成以积费。几圮者再,乐输者避。

有伟其士,蹈义弗辞,视痌在躬,捐金若遗。

作者百夫,给者一手。积镪奚为?蚩虏之守。

往来幢幢,车舆骈骈。曷知为功,徒信厥便。

父诏子严,祖德孙阐。尚父有后,奕世其衍。

逝川沄沄,长虹压津。有讯厥成,视我刻文。

嘉靖庚子夏四月朔立。

附修桥岁月碑记

是桥之修,一素之力也。经始于丁酉仲春,越七月工竣,宪大夫黄山焦公,蛟峰张公,两嘉奖之。又以成一素之美,寓励俗之仁也。夫黄山负地方之重,蛟峰任水利之专,均所事者。一素举之,二大夫彰之,善哉!一素姓吕,讳塘,字廷润,郡仁和人。予在通家,尝闻其略,用补水南之遗,此名与此桥而俱存也。龙江源识。

在这篇碑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内容:

碑文首先讲了塘栖通济长桥作为南北通道的重要性,以及弘治年间旅居塘栖的鄞县商人陈守清募集资金建桥的艰辛。建桥工匠费殷,久莫就绪,事闻中禁。时太皇周后,咸遣官赐镪。桥克遂事。修建地方上一座桥梁,竟然惊动了深宫中的周太后带头捐款。才使大桥得以建成。

其二、讲到明代大运河遭遇洪水时水势要比现在大很多,说明上游苕溪的来水相当丰沛,而没有水库等水利设施的节制,所以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危及桥梁、堰坝等河道设施。碑文中有当其大发,则径冲旁注,水为桥拒,涌为波涛,旋为湍激,澎跃击撼,桥几陊裂。又掣桥之主洞掀走载形,崩溃可待。汹涌的河水要将大桥主洞掀塌。这是自弘治十一年(1498)广济长桥建成至嘉靖庚寅年(1530)仅三十二年后,大桥即将坍塌的状况。

其三、叙述了当时的塘栖人吕一素(廷润)眼看大桥坍塌在即,对他两个儿子吕坤与吕需说 “镇之有桥,吾先君尚翁尝两助其役,今须更治,度费四百金。吾藉成业力可办也,若辈其相予必继先德。”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这座大桥修造时,我的父亲尚翁曾两次捐款相助。如今大桥快坍塌了需要修整,维修的资金估计需要四百两白银。我们家有能力拿出这笔钱来修好这座桥。你们以后如遇到这样的事情,也应该继承祖上尚义舍财的先德。(按:明代四百两白银数量应是很大了,当时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只是45两白银。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市斤。四百两可以买十多万斤大米了。

其四、广济长桥维修竣工以后,镇上年高有德之民要求地方政府给予表彰。由德清新市人陈霆撰文,陈霆(1477—1550),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官至山西督学。致仕归,隐居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渚山(西栅漾畔)约四十载。嘉靖庚子年(1540)陈霆应在新市老家。其在这篇文章中对吕廷润的捐资修桥的善举给予了高度的褒扬。吕君一里士,故能治办有国有政者之务,先王之教不戒而率充是心也。悦人非其事矣。呜乎!使世皆其人,里皆斯举,宁有赋苦叶者与?”更在诗歌中赞扬吕君有伟其士,蹈义弗辞,视痌在躬,捐金若遗。”“父诏子严,祖德孙阐。尚父有后,奕世其衍。认为吕廷润捐金修桥是以一家之财力,做成了一项政府工程。这样的遵循仁义之道先王之教之人,能够将公益事业看成自己的事,在大桥几圮者再,乐输者避。的情况下,慷慨捐助,独家承担四百金来维修危桥。这样的义举是值得宜刻贞石铭记的,是应当此名与此桥而俱存也的。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先王之教、为了圣贤书、为了宏扬人间正气和道义。

其实,整篇碑文中最精彩的一句话应是吕一素(廷润)对其两个儿子吕坤和吕需所说的若辈其相予必继先德。愚以为这是历代读书人的一种人文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代人永远铭记于心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二百年党河大桥
建民大桥碑记
建桥碑记
武汉当之无愧的世界巨桥之都
1959年 郑州黄河新大桥通车
“仁义”的壶镇“贤母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