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捂秋冻,为什么捂?怎么捂?捂多久?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春捂”不仅仅是“多穿点衣服”那么简单,为什么要“捂”?何时“捂”?怎么“捂”?都是有讲究的。一起来了解一下。

“春捂”是指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药王”孙思邈也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在春季,人体的毛孔会由相对闭锁的状态慢慢舒张,而春天里往往风较大,从中医角度讲,风为百病之长,侵入人体内部,常常有春寒冻人的感觉。此外,春天气温变化较大,过早地脱掉厚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肌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

春与秋虽都是过渡季节,但仍有差异。我国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

这说明: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暖和。

春天,北方冷空气还会不断入侵我国,其频率和强度都超过秋季。这个期间的气温在晴日午后达到最大,早晚温度还是很冷的,温差很大。

冬天我们已经习惯了要多穿一些衣服,如果天气回温,把衣服脱得太多,其实也是不合适的,一方面天气还存在变化,另外一方面,人体也需要一个过渡过程。所以,人们都会在初春时捂一捂,慢慢地减衣服。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15天。这时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一个过渡期(10天-15天)。虽说现在还是春天,可却是倒春寒的天气。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一般而言,15℃是一个临界温度——当气温低于15℃时,要继续捂;当气温高于15℃时,可以考虑减一点衣服。另外还有一个原则是:如果捂的时候不出现口干咽燥、冒汗等,即便气温达到或高于15℃,亦不必急于减衣物;如果感觉捂出了汗,即便气温未达到15℃,亦应考虑适当减衣物。

什么时候结束“春捂”合适呢?专家认为,如果气温15℃以上的天气持续7天以上,就可考虑结束“春捂”。

春天,人体最需要捂的部位,即是颈部、手腕、腰腹、小腿、足部。

颈部

第一个需保暖的地方是头颈,这样可避免因头颈受风寒而带来的不适,如头痛、头晕、颈肩胀痛或感冒、气管炎等。外出时可戴帽子或系一条围巾,不宜过早穿低领或V字领上衣。

手腕

第二个需保暖的地方是手腕,这是因为手腕上有我们心经对应的神门穴。按照中医理论,人体内的元气循环会在神门穴经过、停留。如果元气循环顺畅,身体就好。所以,让神门穴保暖就能让我们的心脏更加健康。

外出活动时尽量在外套里穿一件袖口能达到拇指根部的长袖毛衣,或是戴一副筒稍微长点的手套。

腰腹

第三个需保暖的地方是腰腹,肾居于我们的腰腹部,那么一旦有风寒侵入人体,腰部以下就会受影响,这时,容易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问题。

除借助衣服保暖外,也可通过按摩温暖腰腹。双手交叉快速揉搓,直到把手掌搓热后,把手掌直接捂在腰两侧处,同时双手按顺时针按揉即可。也可以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小腿

第四个需保暖的地方是小腿,尤其是小腿外侧。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气里会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等症状,中医分析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这时可以通过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达到保护好小腿外侧的作用。

足部

第五个需保暖的地方是足部。早春时节,风、寒、湿气当道,足部是阴阳交会的地方,加之远离心脏,血液供应慢而少,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因此,足部一定要保暖。

很多年轻人喜欢穿鞋露脚踝,脚踝是人体非常重要的承重关节,皮下脂肪很少。尤其是女性,脚部受了凉,还会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增加患关节炎或多种妇科疾病的概率。

用热水泡脚(水位没过脚踝)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解表散寒,能有效地缓解手脚冰冷。

1、昼夜温差大于8℃时应该捂着。

2、“春捂”并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3、转换环境时注意温差变化,如下车、出门、半夜起床如厕等时刻,应穿戴齐整,避免受寒。

4、着装避免露脐、露踝。

5、泡脚后需将脚擦干;如果有出汗,需要及时更换贴身衣物,并且避免汗出当风。

6、日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方可逐渐减少衣物,注意“上薄下厚”的原则,先减上衣,再减下装。

除了衣着方面,饮食的“春捂”也很重要。

春季适宜进食一些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豉、韭、葱、香菜等。生冷之物应少食,早春饮茶应饮用一些性质温和的茶类,如红茶和黑茶。

配合按摩的穴位有:百会、大椎、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用手指指腹轻轻揉穴位,直至发热,每次5-10分钟即可,也可以进行艾灸或药物贴敷。

足浴:采用中药足浴的方式,可促进人体血脉运动,强身健体。

锻炼:五禽戏和八段锦,也是在春季里使人体阳气升发的绝佳方法。

“春捂”不仅是多穿衣服那么简单,下面这些做法也可被看做“春捂”:

不吃寒凉。习惯性腹泻、脾胃不好的人对此要格外注意。

情绪稳定。“春捂”也要“捂”住情绪,避免大悲大喜,也要避免焦虑、紧张等情绪。

保证睡眠。好的睡眠有利于维持免疫状态。

以上“春捂”小知识

你都get了吗

把握春日好时光

愿你在这个春天里日日向暖

精神满满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北京青年报等综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春捂秋冻有讲究,护不到这四处,再“捂”也白搭!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四个部位记得捂一捂!
会“春捂”的人才是养生高手!捂好5大部位,比吃补品要强
春自惊蛰始 养生正当时
秋冻是个技术活儿 这四个部位冻了要出大问题!
中医支招: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怎么“捂”最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