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的这种行为,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文 | 张小慢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被猝不及防地“扎心”了。

18岁女生林玥的梦想是学习数字传媒专业,已经考取了成都的一所大学,但家人希望她读护理专业。因为意见不合,林玥几乎与家人决裂,被断了经济来源。最终,林玥通过网络众筹,凑齐了学费。

她的父亲说,自己对数字传媒行业是“一头雾水”,一个女孩儿,从广东到四川那么远的地方,根本照顾不到。如果学了护理,找工作我们肯定是能帮上忙的。

很多家长几乎是出于本能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孩子设计好未来的道路。而事实上,多数时候家长构筑的“美好未来”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错爱的不胜其数

我的高中挚友小樱,学习成绩处于中上,个性乖巧。高考填志愿时,家里人希望她报考省内的学校,但她很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填志愿时,她背着家人,在第二、三志愿栏填了省外的学校。

最后她考上了第二志愿的学校,成功去了省外读书。

研究生毕业后,家人逼她考公务员。小樱拗不过,准备了公考,但没有考上。 在小樱父母眼里:体制内的工作是公认的“铁饭碗”,次之是做生意。而在大城市找的工作,在他们眼里是“打工的”。

小樱的父母不允许她成为那个“打工的”,坚持让她考公务员,直到考上为止。为了这件事,小樱和家人吵过、闹过,但这个从小被安排惯了的乖乖女,最后还是听了家人的话,回到老家,一直备考。毕业两年后,她到了县里的林业局上班。

她是单位里唯一的研究生,但是因为“背景”不够硬,干活最多,工资却最少。她说:我的个性不够世故圆滑,很多事情做好了,功劳没有我的份儿,做坏了,全成了我的责任。

她想在大城市打拼,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但一提到租房、加班、通勤……这些大城市小白领的标配生活,她又退缩了。所以她的生活,一直被犹豫、懊恼、不平的情绪包围着。

她的父母为她“安排”好了一切,从没给她选择和承担责任的机会。而她自己,被这种“安排”所困扰,也因为习惯了被“安排”,没有勇气突破现在的生活。

纪伯伦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 却非因你而来,

●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 却不是你的想法,

●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 家长的任务是助孩子成就她的梦想,不是完成家长的愿望。

● 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尊重孩子的意愿。

朱莉‧利斯科特曾是斯坦福大学新生学院的院长,她观察了很多孩子的教育,总结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她建议家长们要避免走入过度养育的陷阱,应该放手时,千万不要插手孩子的人生。

“为孩子引路是必须要做的事,放手让他们自己走,是一件更困难的事。”

见过世面的家长在某种程度上能给下一代更好的资源,但是人生长路漫漫,孩子们还得靠自己去开拓人生。”

很多父母不辞劳苦,为孩子创造丰富的物质条件,为他铺好未来的路,目的就是不想让孩子过苦日子。

我们眼中的弯路,可能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会从这些经历中获得体验和成长,学会把握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他会为了自己的选择与梦想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但一个只能接受别人安排的人,内心不可能有尊严和能量。

很多父母可能会说:孩子太小,很多事情他不懂,他根本不知道他现在的选择意味着什么。我现在尊重他,由着他的性子,那以后他过得不好,还是需要我来管他。

心理学家海蓝博士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是年轻人的,未来也是他们的。可能家长认为自己经验丰富,但那都是属于你的时代、你的生活,并不属于他们。家长怎么知道自己的经验对未来的世界也奏效?家长的经验就对未来的他们一定有益而不是伤害?

还有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家长觉得是为孩子好,为什么有些孩子还会反抗?家长的付出,为什么有些孩子偏偏不领情?

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爱孩子,但其实,爱与不爱家长说了不算,孩子说了才算。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和关爱,也都希望和父母亲近。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却是,一些父母用专制和埋怨把自己和孩子的距离越拉越远。

老师和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在孩子犯错时帮他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不是指责批评。

只有当家长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尊重时,他们才愿意配合父母的建议和要求。 当家长不懂得孩子为什么要做那样的选择时,先停止评判和指责,试着去了解他的想法,静下心来想想他为什么会做这个选择。

有时不是孩子“翅膀硬了”,忤逆自己的意愿,很多时候可能是父母追赶不上这个时代。

亲子关系是传送价值、理念的桥梁,平等地与孩子相处,面对面了解他的想法,才是家长应该做的事。

与孩子拥有良性的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孩子各自幸福生活的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
填志愿了!考生与家长避开四大不良心理
14岁男孩负气离家出走,结局意外,青春期教育契机要抓住
【话题】:孩子总是“长不大”,到底是谁没“断奶”?
关于报考志愿的那些事
30岁辞职再高考┃比家暴更可怕的是“我们是为你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