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海璐从来不对儿子这样说话,她的做法或许是对的!

01

昨天偶尔刷朋友圈,看到有朋友在转秦海璐的一小段视频专访。
她说,她对自己的儿子,永远没有说过一个“不”字。
一看,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后面的例子让我特别赞同。
比如,孩子要去摸电源开关,她会告诉孩子:
“那个有电,如果你碰到它,手伸到里面会有一个大火球,然后你可能就会被电死,妈妈就再也见不到你了,那你还要不要去摸?”

把后果告诉孩子后,让他自己做选择,结果就是这一招,非常好使。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好像都习惯了告诉孩子:不可以!

“买什么玩具?不可以!”
“厨房那么危险,不可以进来!”
“没做完作业不可以看电视”
“不可以和小朋友抢!”
……
这不可以,那不可以,为了孩子,爸爸妈妈操碎了心。
可是,结果呢?
2

说“不可以”后,我问了身边10个朋友,他们给我的反馈是,孩子基本是置若罔闻,你要求他不可以这样,他就偏偏那样做,简直气死个人!

这让我想起一个简单却令人震惊的实验:白熊实验

参与实验的人,都坐在一张桌子前,桌子上放着呼叫铃。
在第一轮实验内,大家被允许说出自己心里想到的任何事情;
但在第二轮实验内,要求变了,什么都能想,唯独不能想白熊,脑子里一旦冒出白熊,就赶紧按下呼叫铃。
人们努力压抑着自己脑子里的白熊,然而现实很残酷,平均每个人都在五分钟内按了6次呼叫铃,铃声杂乱无章,在整个实验室里响着。‍
它告诉我们,对于一些事情,你越克制自己不要去想,反而“记得”的越清楚。
所以,孩子也是啊,大人越叫他们不去做什么事,他们就越想做。
尤其孩子从2岁开始,就惊人地以自我为中心。
0-6岁的儿童(有的孩子一直持续到12岁),几乎将他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集中在了自我的建构中,他们会非常有趣的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大人不让做的事情。
3
作为父母、长辈,我们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标准,来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当父母说“不要做”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听从,慢慢改掉了习惯;有些孩子会暂时停止原来在做的事,但没过一会儿又开始做;还有一些孩子立即发起小脾气。

换句话说,告诉孩子“不要做”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但因为说“不要”很容易,所以不管有用没有,大人们还是不断地在对孩子说“不要做”。

告诉孩子“不要做”的不利之处
  • 建立了一个负面的环境:当大人说太多“不要”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孩子哪里都是毛病,完全没有优点。

  • 建立了一个负面的亲子关系:大人总在以长辈的身份教育孩子,而不是试着去当孩子的朋友。

  • 定义不明确,让孩子困惑:因为告诉孩子“不要做”完全是根据每个人个人的标准而定的,而不是一个有计划并且有固定标准的指令。

我们会想要对孩子说“不要”的行为,都是问题行为。如果我们能从问题行为刚刚开始发生的时候就给予正确的指引,那么这些问题行为就会慢慢地被取代掉。
4
那也许有不少人疑问了:难道我就放手任随孩子?
当然不是!
《长袜子皮皮》作者林格伦说: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想要「坚定而友善」的管教,改变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就是其中之一。

正好,美国有本书叫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里面就提到一点:家长对孩子多用肯定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感受被接纳后,他的抗拒心理会减弱。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一定说yes就是对孩子好,也一定说No就是对孩子不好
不对孩子说“不”,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
坚持给正面的指令,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
当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的时候,马上要辅助孩子去做。
当孩子跟从指令和辅助做了之后,一定要记得夸讲孩子,并且时不时地奖励孩子。
在关键时刻,我们要用比较强烈的语气说“不”或“停”,并且马上用辅助来让孩子停止他的行动。‍
相比之下,如果我们多用肯定的语言来答复孩子的请求,往往效果比单纯的说“不可以”三个字更有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张图告诉你管教孩子行为的16个对与错
你越禁止,孩子越来劲
“别想白熊”实验:“不许……”正在摧毁娃的自控力,家长却不知
如果我的孩子可以听话?
正面管教理念:决定你将做什么
管教孩子行为的16个对与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