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字塬,那些曾经熟悉的老地方

作者:郭贵灵   编辑:花生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有的历史印记,每一个地方都有其地标式的建筑。早年间的乡村,经济文化相当落后,进入人们视野中的这类建筑一定不甚巨大,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或者与其相关的独有景象,它们进入人们的视野,铭刻入人们的心中历久难忘,它们联结着我们诸多的时代记忆。

我的故乡是如今的灵台县什字镇,小时候难得外出,所有的活动区域就在塬上的这一地界,六零后的我,目睹了国家发展给这里带来的变迁,也与这里的一草一木结下了深厚的情缘。重回故乡,发现许多熟识的老地方早已变了模样,有些已经无迹可寻,这里以简笔做些回忆,算是存念。

(一)冒喊家的老屋

那是建在我们村庄通往什字镇转角处的一间破旧农舍,不知何时建成,也不知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洗礼,记忆中的它也就是破破烂烂的一间土木结构老房,夯土而成的围墙泥皮凋落,瓦片麦草二合一的屋顶已经下陷,让人担心一场大雪就可将它压塌,但它就是那么坚韧地站在我们的视野,一站就是数十年之久。

老屋的主人,是被唤着“冒喊”的老人,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冒喊老人的得名,在我的理解中一定是因为他的说话总是声大气粗,而且动辄就是放声高喊,总是一副急冲冲的架势,好像生怕全天下的人听不见他的发号施令。也或者就是他的两个儿子听觉不济,促成了他高喉咙大嗓门的说话习惯。

那时候,农家人多的日子过得紧巴,冒喊老人家当然也不例外,他自己早年丧妻没有再娶,两个儿子中至少大儿子早已到了当婚年龄,可就是一家三个男丁一起过活,一直地形影相吊。据说缝衣做饭就靠他的大儿子完成,除了这类女眷的活计,大儿子应该还得尽孝敬父亲、抓养弟弟的义务。

拐过冒喊家的老屋,左转一道圈儿就上了直通什字的大路。若要有人询问去什字的路径,大人小孩一准这么告诉,寻路的人也一定一听便懂。而我们的上学时代,也就沿着这样的路径走了许多个来回。冒喊家那一直未能筑起院墙的老屋,就成了我们苦日子的印记。偶尔记起,诸多往事在眼前。

(二)什字南门车站

记忆中的什字南门,是那年月什字最据吸引力的地方,那时的什字南门村民筑屋建房,这里有了房舍最集中的村落。尤其吸引人的是,这里有几个很气派的公家单位,这些单位以汽车站最为吸引人的眼球,坐西向东的半敞开院落,途径的公共汽车要在这里停留。于是乎,南门车站成了这里的定名。

南门车站,称得上什字物流的集散地,那时与车站同排靠北的地方,设有农副公司的收购门市部,虽然当时不讲商品经济,这所收购门市部却也收购生猪、小米、鸡蛋、药材、草辫之类的农副产品。农民们的辛苦所得,能够在这里变换成或多或少的票子,一家的油盐日用品的购买这便有了希望。

南门车站与收购门市部相隔一条砂石路的转角处,那时有什字镇最早的供销社门市部,里边出售大到铁器木器、小到针头线脑的一应农村生产及日用品。里边大袋的食盐、满桶的煤油与花色诱人的水果糖散发着各自的味道,吸引着走过路过的游人,用不着大声招徕,这里就是人人驻足的地方。

汽车站的正对面,有个被人们称着“打井队”的院子,它的得名也许就因当年搞资源集中勘探,这里驻扎过勘探队的队员,也存放过他们的作业器材。记得大约七六年前后,顺着通往什字的官路,一字儿排开的钻探队曾忙碌作业,他们钻探的结果是塬上竖起几个木塔,人们说这是有矿的记号。

(三)灵台农机修造厂

“一大二公”的年代,灵台县有过真正意义上制造业,那就是坐落于什字南门村塬坳的灵台县农机修造厂。在全国上下一盘棋的体制下,占地近十亩方圆的这家厂子,有着来自全国的技工及就近选优招收的工人。高大围墙卫护着的厂区、隔着一条马路的生活区,这里就是什字塬神秘诱人的地界。

那时候的工厂,电气化程度还不高,多数的动力就靠柴油机提供,所以这里的厂区正常工作时机声隆隆,夜晚灯光明亮,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就是这家厂子留给我们的现代化景象。每逢上下班时节路过这里,看身穿蓝色工装的男女工人来去于厂区和生活区之间,我们的神往就绝对难以自禁。

那个年代,灵台农机修造厂担负起了修造的大任,厂子里最初生产成套的柴油机、电动机、播种机,以及其它小型的农用机具,后来和相关国内厂家联合,改制组建灵台农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生产各式柴汽油机缸盖,和位于灵台三教村的灵台地毯厂一样,以过硬的产品质量走俏全国。

灵台农机修造厂,就是那时候我们心目中现代化的标志,有它的带动引领,厂区周围当年有了最时新的建筑,修造厂那个如今想来不甚阔绰的一幢二层小楼,还有小孩子时的我从未涉足过的工人礼堂,就成了什字的地标性建筑。看一眼修造厂,人人心头便会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四)什字的老街道

从南门车站向北,前行约300米路程,向东拐个弯儿就是什字那时的老街道。老街道之老,是相对现在的新街道而言。那时的它就是我们所能想象的繁华地界。自南至北东西相对的两排房舍,围拱出了宽窄合适的一条街面。两边的建筑,属于扎营这里的各个单位,老街道是逢集过会的闹市区。

坐西向东这面的单位依次是什字邮政局、什字卫生院、什字供销社、群众食堂、什字中学、长坡小学;坐东向西这面的单位依次是什字税务所、什字旅社、什字兽医站、什字文化站、群众剧院、人民公社社部。所有单位的门面、门口都向着街道,它们各司其职,托起什字当年欣欣向荣的景象。

那时去什字,老街道最吸引人的,是门口树绿色邮桶、有身穿绿色制服邮差忙碌的邮局,是拿二两粮票可买到一碗素面的群众食堂,是办一张书卡可借阅图书的文化站,是定期上演大戏和节目的群众剧院,是不少人在里边读过书的什字中学。有老水车吱扭作响的该校,托起了许多人的青春梦。

东面税务所后边的坳塘里,那时还设有规模巨大的畜牧市场,至今难以想象,在大讲“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乡村里牲口、猪仔交易竟然能够一直红火,当时还是半大孩子的我们,就常跟随父亲去叫着猪市的这里,等待大人们一番讨价还价,卖出自家的猪仔,或者卖得自家需要的猪苗。

(五)什字的老粮站

国家实行粮油统购统销的年代,各个乡镇(那时称着公社)的粮站,确实是关联社会各界群众生活,因而影响深远的一个地界。那时候的粮站,一方面负责公职人员的粮油分配,另一方面也负责各生产队及农户的粮油收购,无论端啥样饭碗的人,都需定期走进粮站,去完成各自的购销过程。

什字的粮站,设在与什字南门相对的北门口。占地六七亩的这处公家单位,面向老街道的一面建有一排分别用作售卖粮油和职员办公的瓦房,其它三面分别建有高大开阔的粮仓,中间的空场是用作粮食晾晒和清理的空间,设置有专用的清粮设备。每到收粮时节,集聚的乡亲使这里人山人海。

集中的收粮就在夏收大忙之后,每到这时的有一日,大人们带队,各家人员天刚麻明便拉着满载粮袋的车子上路,赶早去粮站院子内外圈占一块地盘晒粮,然后等待粮站干部挨个验粮。去迟了的人家,就得苦苦排队等候。等到说一不二的干部审验之后一声“好了,过筛!”就如得到大赦的判决。

我国农民,尤其是那个时期的农民,是对国家真正有大贡献的阶层。他们辛苦一年收获所得的粮食,用心整理干净后主要交售给了国家,自己所留不够一年的口粮,困荒季节过着瓜菜代粮,艰难度日的生活。但那时的农民坚信社会主义,坚信党的领导。朴实的人民群众,就是我们国家的脊梁。

(六)什字拖拉机站

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那个年代最鼓舞人心的一句口号,现代化是个啥样子?农村人是在见识了机械耕作的神奇之后,对农业现代化有了具体的感受。七十年代中期,在从什字南门进入老街道的道路西侧,建起了什字拖拉机站,里边有几台东方红拖拉机,从此我们走近了农业现代化。

东方红拖拉机,是那种较笨重的链轨拖拉机,准确的说法该是履带式拖拉机。这种拖拉机以柴油机为马达,靠结实的钢铁履带传递动力,行动稳重富有力度,实施深耕是它的强项。当它轰隆隆开进村庄时,碾压出一路的深深辙痕,喷吐出的乌黑油烟远远就能看见,乡村便有了一幅壮美画卷。

拖拉机进村,最忙碌的是管待师傅的人家,最兴高采烈的是村里的孩子,他们不请自来地围着拖拉机打转转,义务当驾驶员的小跟班,为拿取什么东西塬坳庄里地来回奔走,就为的能够被允许就近观看拖拉机耕地。跟驾驶员混得熟了,有时还有坐进驾驶室观看的落头,那就是最为荣耀的享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向桥街
散文:秋高气爽交公粮
「作家新干线·长篇小说连载」王平安|西岐镇之四:果园枪声
蓝天:20年间,这座县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灵璧故事】交公粮
国外排名前十的十大拖拉机品牌,第一名令人意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