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西欧11国金秋游(22)——协和广场、方尖碑和巴黎歌剧院
下午5点离开罗浮宫,赶往协和广场,中午广场封路进不去,傍晚饭前将这个景点看了。
      协和广场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18世纪由路易十五建造,取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它被称为“革命广场”。1795年改称“协和广场”。世界历史上有一个名词:法国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1830年7月大革命彻底结束,协和广场就是一个恐怖的杀人大舞台。广场设立了断头台,处决了国王路易十六,皇后玛丽·安托瓦耐特等大约1100名皇室成员及保皇派。宣判路易十六死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首脑罗伯斯庇尔在协和广场处死了共和国政府首脑丹东。最后罗伯斯庇尔本人也被推上了协和广场的断头台。路易十六,丹东,罗伯斯庇尔,这三个把握法国命运的人都死在这座广场上。

(协和广场断头台,网络图片)

      广场正中心矗立着一座高23米,重230吨,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赠送给法国,碑身的象形文字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从埃及卢克索到法国巴黎,在经历了三年的海上航行之后,于1836年十月运抵法国。这座方尖碑的孪生兄弟,另一块一模一样的方尖碑仍然在埃及卢克索的底比斯神庙大门旁。 


广场呈八角形,中央矗立着埃及方尖碑,是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查理五世的。广场的北边是河神喷泉,广场的南边是海神喷泉。广场的四周有8座雕像,象征着法国的8大城市。


协和广场,埃及方尖碑。方尖碑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刻,上面刻满了埃及象形文字,赞颂埃及法老的丰功伟绩。


电影《卢浮魅影》中拍到罕见的方尖碑尖顶,可以看到协和广场与埃菲尔铁塔、议会大厦、巴黎荣军院、塞纳河的相对位置。方尖碑现在与科幻也搭上界了,美国黑人女作家N·K·杰米辛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方尖碑之门》,2017年8月获第75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方尖碑(obelisk)是古埃及的杰作之一,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太阳照到碑尖时闪闪发光。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如今埃及只剩下5块方尖碑。


方尖碑底座上的金色图形和文字,记载着运到这里和树立起来的艰难过程。从尼罗河上特别建造的大船开始,历时三年经过尼罗河、地中海、大西洋、塞纳河,又用三年将方尖碑矗立在协和广场的正中。

碑身纵向刻有三行古埃及象形文字,记述了埃及拉美西斯二世及拉美西斯三世法老的故事。

在1835至1840年之间,协和广场上又增设了两个喷泉,体现当时法国的航海及江河航运技术。这两个喷泉是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喷泉的仿制品。广场的北边是河神喷泉,广场的南边是海神喷泉。
这是在方尖碑以南拍摄的海神喷泉。


海神喷泉的上层雕塑


海神喷泉的下层雕塑,男神是大西洋海神。


海神喷泉下层的女神


广场北端的河神喷泉


河神喷泉的造型与海神喷泉没什么差异,只是神的名字变了。

夕阳西照下的协和广场,广场有机动车道,行人来回走红绿灯。后面很雄伟的建筑是法国汽车俱乐部及宾馆饭店。

协和广场的照片内容有点少,将第二天去的巴黎歌剧院的几张照片也放在本篇里。巴黎歌剧院离老佛爷百货很近,走走10分钟。第二天下午趁众人在老佛爷购物之际,去歌剧院逛了一圈。


巴黎歌剧院,全名为加尼叶歌剧院,当年是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的场所。内部装饰和外表建筑极尽华丽。拥有2200个座位,总面积11237平方米。由查尔斯·加尼叶于1861年设计的折衷主义经典作品,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拿破仑三世典型的建筑之一。法国著名的侦探悬念小说家加斯通·勒鲁(1868-1927)写下的《歌剧魅影》(后又搬演成电影、音乐剧)正是发生在这座建筑里。


这是歌剧院的侧门。歌剧院有着复杂的结构和长久的历史,本身充满了神秘色彩。剧院有2531个门,7593把钥匙,六英里长的地下暗道,在歌剧院的最低层,有一个容量130663立方尺、深6公尺的蓄水池。歌剧院每隔十年左右就要把这里的水全部抽出,换上清洁的水。

歌剧院门前在演奏室外音乐

我们在外面看看,进去时间不够。

歌剧院前的道路和建筑


歌剧院的左侧顶层

左侧顶层的雕塑

左侧顶层的雕塑

左侧顶层的雕塑


歌剧院的中间顶层,飘扬着欧盟旗和法国国旗。


歌剧院的右侧顶层的雕塑


歌剧院正门左侧雕塑


正门左侧第一座雕塑,说明查不到。


正门左侧第二座《音乐女神阿波罗》,作者查不到。

歌剧院右侧雕塑


正门右侧第二座《舞蹈》,法国雕塑家卡尔波创作于1865—1869年 。


正门右侧第一座雕塑,说明没有查到。


歌剧院中间大门上方四位音乐家的头像雕塑。由于正在音乐会演奏,只拍了左面第一位巴赫。第二位是
乔瓦尼·巴蒂斯塔·佩尔戈莱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意大利作曲家。第三位是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德意志/奥地利作曲家。右起第一位多米尼科·奇马罗萨(Domenico Cimarosa,1749-1801),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


歌剧院上层有七位音乐家的头像,都拍了下来。这是左起第一位,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意大利作曲家,生前创作了39部歌剧以及宗教音乐和室内乐。


丹尼尔·弗朗索瓦·埃斯普雷特·奥柏(Daniel François Esprit Auber,1782-1871),
曾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皇家小圣堂乐长等职。他作有歌剧约50部.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被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出生于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


加斯帕罗·路易吉·帕西菲科·斯蓬蒂尼 (C.I.P.Spontini,1774—1851),19世纪10-20年代创作法国正歌剧的中心人物,巴黎的意大利剧院指挥,路易十八的宫廷作曲家,1820年由腓特烈·威廉三世召为柏林皇家剧院音乐总监。晚年因耳疾回故乡,在那里建立音乐学校,把全部财产都救济了故乡的穷人。


迈耶贝尔 (Meyerbeer1794~1864),德国作曲家。1842年被普鲁士国王任命为音乐总指挥。他的作品主要是歌剧,他发展和确立了19世纪法国大歌剧的典范,把德国的精湛配器技巧、意大利的优美旋律、法国的伶俐机智熔于一炉,成为这种体裁的代表人物。


哈列维 (Halevy 1799-1862),法国犹太籍作曲家,写过37部歌剧,法国大歌剧的代表性作曲家,他的作品中目前还被人知道的只有《犹太女》。他的女婿乔治·比才是著名歌剧《卡门》的作者。


回来路上拍摄的歌剧院侧门

歌剧院侧面墙上都是有名有姓的音乐家头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塞纳河畔见证法国近代变迁的瑰宝
巴黎04 协和广场断头台 河神海神方尖碑
方尖碑凯旋门及塞纳河(13)——走马观花逛欧洲记行
卢克索神庙和它的方尖碑
行走西欧(十三)巴黎街景随拍
巴黎春天-从香街到协和广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