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家如何快速成名?参考吴昌硕和齐白石玩出口转内销~| 画事


吴昌硕和齐白石作为中国近现代艺术的两面大旗,代表了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的最高成就,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时,这两位大师的成名之路都离不开霓虹国的粉丝,他俩可以说都是墙外开花墙内香,出口转内销的品种。

吴昌硕与齐白石

吴昌硕自从当了一个月的安东县县令,发现自己搞不掂,辞官跑路以后,专心投入卖画卖字的事业中去。吴昌硕相当大的一批粉丝订单,都是来自日本。

吴昌硕在日本能如此吃香,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三重结果。

天时,是当时日本侵华战争还未发生,中日关系并不算紧张,而且中国政府还大批向日本派遣留学,去日本也不用签证,只要在上海买张船票就走了。可以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中日之间的交流都很频繁。

地利,是因为日本刚经历了明治维新,国力昌盛,购买力爆棚,但又还在中华汉文化的影响下,所以他们艺术品的首选就是中国艺术品。

而人和,则是因为当时他有一个有能力的经纪人,叫做王震,号白龙山人,在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之前,他和日本的关系深厚,是大阪轮船公司的买办,又热爱美术,十四岁曾师从任伯年,结识吴昌硕后,力邀吴昌硕移居上海,将吴昌硕的作品介绍给日本人.。

王一亭带吴经常出入日本人在上海的高级私人会所——六三园,介绍吴与日本原总理西园寺公望相识,在六三园为吴办首次个展等等。经王介绍,求吴作书作画的订单有如漫天飞雪。

吴昌硕(右一)和王一亭在六三园听日本艺妓叶娘弹奏古琴

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三重buff加持,吴昌硕大大拓展了日本市场。

日本粉丝们不仅买画,还给他出画册、办展览。从1912年文求堂出版《昌硕画存》始,1921年晚翠轩出版《吴昌硕书画谱》,1922年之后日本最大的百货公司多次为吴办展出版图录,并成为日本收订单的重要据点。

日本的牛人们也对吴昌硕推崇备至,战后,日本书法界领袖西川宁、青山杉雨,篆刻界领袖小林斗庵、梅舒适等大量收藏并推广吴昌硕的艺术,可以说是推崇备至,无以复加。吴昌硕去世时,六三园的主人白石六三郎,还为他举行了场面巨大的吊唁仪式和遗作展,日本人对吴昌硕,绝对是真爱。

而日本人之所以会喜欢吴昌硕,也和他们数百年来的审美趣味有关系。

唐宋时期,日本人对中国艺术崇拜的不行,中国画也不例外。但他们似乎更加喜欢狂野潇洒一路的水墨写意。

宋代时候的日本人喜欢牧溪一类的禅画,书法也喜欢狂野巨大的,比如张即之的榜书,甚至影响到当代的井上有一。

井上有一书法


日本画圣雪舟(1420-1506)山水长卷局部

明代时候的日本人喜欢浙派,并有大量日本画家模仿。这种口味一直从唐宋保持到了清末民初,吴昌硕的大写意把这一路中国画做到了登峰造极,当然也就被日本人推重了。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公私珍藏的吴昌硕书画作品至少有2500件(不包括近年来回流的数千件在内)。

齐白石的成名,也是因为日本粉丝的爆买。作为一名来自湖南农村的北漂 , 齐白石借住在北平的寺院里,卖画生意非常惨淡。混了几年,也没混出名声。但他也遇到了一个贵人赏识他,那就是陈师曾。

1922年,陈师曾带了一批北平画家的画到日本,参加“第二回中日联合绘画展览”,这次展览中齐白石的作品一下卖空,并且卖到数百银元的高价,消息传回来,轰动京城,要知道当时齐白石的画在北平,一块银元都难卖。一下数百倍的差价,就像上了春晚,一夜爆红。以前是寄居寺院孤独寂寞冷,现在是“海国都知老画家。”


《白石老人自述》中记载:“陈师曾从日本回来,带去的画,统都卖了出去,而且卖价特别丰厚。我的画每幅就卖了一百元银币,山水画更贵,二尺长的纸,卖到二百五十元银币……日本人又想把我们两人的作品和生活状况,拍成电影,在东京艺术院放映。”

其实,齐白石能够在日本一炮而红,离不开吴昌硕开拓的前路。吴昌硕让当时的日本人接受并追捧大写意风格,而齐白石和吴昌硕风格相似,但又更加轻松明艳,和光同尘,当然更容易被日本市场接受。买了不少吴昌硕以后,也愿意尝尝新风格,日本的房子多半素净,齐白石的红花墨叶能够起到很好的点缀作用,后来日本的高官诸如须磨弥吉郎大量收藏齐白石,也引领了收藏齐白石的风潮。经济强盛便掌握文化的话语权,这股风气传到国内,自然又引起国内市场的追捧。

而日本人对齐白石的热爱甚至延续到文革后,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一些著名的百货公司都和荣宝斋合作展览,大量展售齐白石的作品。

最近,日本上氏拍卖十周年的夜场中,有这么一个频繁出现的专场,那就是吴昌硕和齐白石这对老冤家的专场,在日本的齐白石和吴昌硕,可谓海量,每年都能挖出一些便宜的“生货”,都是吴昌硕和齐白石卖画赚钱的用心之作,因为画儿不好,人家不买呀,和应酬画儿不一样。所以这些拍品的质量是很不错的。

今天大部分的中国人对日本的心理复杂,一方面小日子的某些行为比如排海实在是作死,但另一方面来说,还是有很多喜欢爱好中国文化的友好民众。半个世纪之前的吴昌硕和齐白石,在那个更为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对待日本的态度和行为,想来也会更加复杂。

而历史的真实细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恐怕只能从遗留的实物中去寻找。而艺术家们留下最多的东西,莫过于他们创作的艺术品。

吳昌碩(1844-1927) 篆書“壽”

1146

吳昌碩(1844-1927) 篆書“壽”

水墨紙本 立軸 1922年作

款識:壬戌十月,吳昌碩瑑於扈。時年七十九。

鈐印:「吳俊卿印」

出版:1.《世紀巨匠——永遠的大師吳昌碩展》圖39,蝸廬美術館發行,2018年。

2.《中国近代絵画の巨匠——永遠の吳昌碩と齊白石 二》P60,チャイニーズアート株式会社發行,平成二十六年(2014年)。

說明:帶盒。

136.5×32.8cm 約4.0平尺

JPY:1,800,000-2,800,000

RMB:89,300-138,900

吳昌碩,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先来说吴昌硕。在吴的晚年,日本人向他购买了大量作品,1900年日本著名篆刻家河井荃庐来华正式拜吴为师他还收过日本徒弟,也在日本办过画展,他和日本人的交往比齐白石更为平等和立体。

此次夜场中的一件书法作品,是他写的一个篆书大字:寿。不用说,这就是日本人买去祝寿送礼所用,吴昌硕篆书很多,但是单独一个篆书的寿字很少见,写的稳重有力,透出一种老而弥坚的感觉。

《世紀巨匠——永遠的大師吳昌碩展》

《中国近代絵画の巨匠——永遠の吳昌碩と齊白石 二》

吳昌碩(1844-1927) 盧橘夏熟

1148

吳昌碩(1844-1927) 盧橘夏熟

設色紙本 鏡框 1925年作

款識:盧橘夏熟。乙丑小雪節,肝患猛作,吳昌碩記年八十二。

鈐印:「吳俊之印」、「吳昌石」、「破荷」

Wu Changshuo 1844-1927

Loquat

ink and color on paper, with framed

34.5×38.5cm 約1.2平尺

JPY:2,500,000-3,500,000

RMB:124,000-173,600

“卢橘”即枇杷别称。沉周曾作“枇杷画”,有“数颗黄金弹,枝头骇鸟飞”的题画名句。吴昌硕也曾引申沉周诗意,作《题枇杷诗》,诗云:“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卢橘黄且肥。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飢空向林问飞”。

是作作于1925年,画中款识“小雪节”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每年旧历十月。其亦言及彼时患肝病。吴昌硕年轻时,因逃难途中食物短缺,摄入食盐不足,落下困扰一生的肝病,其《肝肠札》亦曾言:“日来肝肠大作,如廿五日稍好,必叩感扰。1925年8月,湖南水灾,吴昌硕正发肝病,夜间难以入眠,然其强撑病体,作巨幅山水及花卉中堂赈灾。时间、病情亦相互映证。

枇杷亦象征财源滚滚、家庭恩爱幸福等,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是作,枇杷枝干如篆籀一般力透纸背,融冶内炼,叶片淡绿,浓墨写筋,而沉甸甸之果实,则设色淋漓,藤黄色或浅或深,焦墨点脐,亦表现饱满剔透,部分熟透果实,又略敷染橙红,窥其观察之细致入微,画面生机四溢,令人垂涎。

吳昌碩(1844-1927) 節臨石鼓文

1149

吳昌碩(1844-1927) 節臨石鼓文

水墨紙本 立軸 1910年作

款識:節橅獵碣。庚戌立夏吳俊卿。

鈐印:「俊卿大利」

出版:《逝世七十年吳昌碩展·吳昌碩作品集》P58,高木聖雨,書道研究郁文社發行,1997年12月4日。

Wu Changshuo 1844-1927

Calligraphy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04.5×36.5cm 約3.4平尺

JPY:2,800,000-3,800,000

RMB:138,900-188,500

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 ,共十首。

清代,随着秦汉碑版、青铜器出土的日益增多,带来了金石学的兴起,于是书法中的“帖学”式微,'碑学’书风备受推崇。在晚清民国时期,石鼓文又迎来一股学习热潮,齐白石、黄宾虹等人都是石鼓文的铁粉。然而要说近代人石鼓文的成就,却是齐、黄等人的先辈吴昌硕最为突出。42年持之以恒,炼成“石鼓篆书第一人”。

昌硕写石鼓文,打破了“二李”模式,在继承邓篆的基础上,又创新的采用了侧势结字,形成了雄浑厚重、苍茫古朴、遒劲有力的的书法风格

《逝世七十年吳昌碩展·吳昌碩作品集》

吳昌碩(1844-1927) 四君子雙屏

1151

吳昌碩(1844-1927) 四君子雙屏

水墨紙本 立軸

款識:<一>、空山二客圖。李夝江時時為之,茲橅其意。吳昌碩。鈐印:「昌碩」

吳昌碩又題名:雙清。甲寅長夏老缶又題。鈐印:「吳昌石」

<二>、晚蘭遲鞠,偶爾掇成天作之合,亦佛氏所詔緣耶。昌碩。鈐印:「吳俊之印」、「吳昌石」、「歸仁裡民」

出版:《世紀巨匠——永遠的大師吳昌碩展》圖12,蝸廬美術館發行,2018年。

Wu Changshuo 1844-1927

Plum Blossom,Orchid, Bamboo and Chrysanthemum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30.5×32.5cm×2 約3.8平尺(每幅)

JPY:8,000,000-12,000,000

RMB:396,800-595,200

是作双屏,绘梅兰竹菊四君子,皆性情高洁,为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款识中“李夝江时时为之”,可知吴昌硕以“扬州八怪”李方膺的笔意所作。李方膺,号晴江,“夝”通“晴”。吴昌硕殊为倾仰李方膺,曾有诗《李夝江画笙伯臧》,诗云“开天一个雪个驴,推十合一涛能渔。……泼墨翻汁如雨淫,有时惜墨如惜金。……天曰宜,笔无堕,夝江夝江奈我何。”将李氏直比八大、石涛。

其中一屏,白梅枝桠纵横,斜延而下,下半部写劲健墨竹,墨色淋漓,平衡画面。1914年,缶翁亦题“双清”。另一则兰草、菊花数丛,傍石而生,坚石以淡墨写轮廓,石体略作皴染,亦是清雅,堪称天成之合。双屏形制亦难得。

吳昌碩(1844-1927) 菜根香

1152

吳昌碩(1844-1927) 菜根香

設色紙本 立軸 1919年作

款識:菜根長咬堅齒牙,脫粟飯勝仙胡麻。閑庭養得秋樹綠,坐攤卷軸根橫斜。讀書讀書仰林屋,面無菜色願亦足。眼前不少愷與崇,杯鑄黃金糜煮肉。己未長夏,安吉吳昌碩時年七十六。

鈐印:「昌碩」、「苦銕不朽」、「半日邨」

出版:《世紀巨匠——永遠的大師吳昌碩展》圖20,蝸廬美術館發行,2018年。

說明:王一亭刻盒,方洺題外盒並題簽。雙盒。

Wu Changshuo 1844-1927

Vegetables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06.5×28.8cm 約2.8平尺

JPY:3,200,000-5,200,000

RMB:158,700-257,900

是作作于1919年,绘白菜、萝卜,平平淡淡之物,“白菜”谐音“百财”,亦有清白之意。白菜下方绘红萝卜,使得整作富有生机及田园之趣,堪称点睛之笔墨。又萝卜清脆可口,甘脆不减哀家梨,其则以鲜红设色表现。题画诗著录于吴东迈《吴昌硕》P49。据载,吴昌硕曾为友人沉石友绘白菜,沉氏叹道:“真读书人大都没有封侯食肉相,只得咬咬菜根罢了。”闻听此言,吴昌硕感而赋写此诗。

是作水墨淋漓,极见功力。而且有王一亭刻盒,方洺题外盒,方洺题签。王一亭与吴昌硕亦师亦友,相互提携。方洺,字子易,安徽桐城城区人,方苞七世孙,方仲勖子,基隆同知方祖荫之侄。能诗、工书、善画,画近吴昌硕。

吳昌碩(1844-1927) 東籬菊

1154

吳昌碩(1844-1927) 東籬菊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幾番沉醉伴顏紅。為有東籬菊數叢。亂插滿頭歸未晚。且開笑口對西風。吳俊卿。

鈐印:「安吉吳俊章」、「周甲後書」

Wu Changshuo 1844-1927

Chrysanthemu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27.3×55.1cm 約6.3平尺

JPY:2,200,000-3,800,000

RMB:109,100-188,500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隐士之逸,可谓脍炙人口。吴昌硕亦爱写菊,曾有诗云:“黄花斜卧竹篱边,扶醉闲寻细雨天。……芜园风雨应如旧,老菊疏篱浅水涯。”是作写篱旁菊花数丛,或呈朱红,或为藤黄,花蕊硕大,压低枝条,有摇曳生姿之感,又绘坚石,以褚褐、淡绿晕染,既丰富画面,又烘托隐于南山淡泊之幽谧。

钤印“周甲后书”,此缶翁六十岁以后所作自用印。一为记时所用,亦有“人书俱老”之感慨。自感岁月易逝,事业未成,仍需要继续不断力学习之决心。

齊白石(1864-1957) 雙壽

1159

齊白石(1864-1957) 雙壽

設色紙本 鏡心

款識:白石老人畫於京華。

鈐印:「齊白石」

鑒藏印:「陳致明收藏印」

18.2×51.4cm 約0.8平尺

JPY:1,800,000-2,800,000

RMB:89,300-138,900

是作“双寿”亦是绘写寿桃,扇面形制,没骨画法写就。其中两个硕大寿桃的佈局,颇具匠心,其通过画面的疏密、藏露、向背的描写,将寿桃的重量感与体积感包括颜色变化等巧妙表达。而叶片以石青、藤黄等晕染,枝乾与筋脉则浓墨写出,亦不落俗套。

另据“陈致明收藏印”可知为陈致明旧藏。陈致明,1938年参加革命,建国初任卫生部部长,1970年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齊白石(1864-1957) 稚雞

1161

齊白石(1864-1957) 稚雞

設色紙本 鏡框

款識:三百石印富翁,齊白石也曾寫生。

鈐印:「齊大」

鑒藏印:「峰山鎮汪振華藏」

出版:《藝林大觀─近現代名家書畫選萃》P30,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

Qi Baishi 1864-1957

Chicks

ink and color on paper, with framed

67.5×33.8cm 約2.1平尺

JPY:3,800,000-5,200,000

RMB:188,500-257,900

此“雏鸡”,绘小鸡觅食图,纯以湿笔表现,头部与腹部、身体等部位通过“圆点笔”与“平涂笔”的结合,真实再现出其毛茸茸的质感,浓淡有别的墨色避免了形象的重复与板滞。

此外,其中一隻施以明黄色,亦有点睛效果。而雏鸡的爪随它们站立的方向变化,看似简单,实出自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此题材,富有生活气息,小鸡的憨态可鞠,亦令人莞尔。附有出版。

《藝林大觀─近現代名家書畫選萃》

齊白石(1864-1957) 人長壽

1163

齊白石(1864-1957) 人長壽

設色紙本 鏡框 1948年作

款識:八十八歲白石老人。

鈐印:「吾年八十八」、「白石」、「人長壽」

99.5×33.0cm 約3.0平尺

JPY:5,000,000-8,000,000

RMB:248,000-396,800

在陈师曾的建议下,齐白石开始“衰年变法”,从冷逸的“雪个画风”转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大写意。齐白石回忆录里,亦曾言:“馀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馀或可自问快心时也。”

是作绘寿桃,写三个硕大饱满的寿桃,洋红写桃、藤黄缀蒂,甚有生趣,数丛桃叶则交错,疏密有致,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亦与桃实相映生辉,祥瑞灵气也。“桃子”为“寿桃”,代表长寿、健康等,又“桃者,五木之精也,古压伏邪气者,此仙木也”,故桃亦有闢邪化煞的说法。

而其中一桃子上两只绶带鸟栖于其上,迴首对视,造型生动,淡蓝设色亦是别致,其一尾羽较长,可知分雌雄。“绶带鸟”,一鸟二吉名, “绶带”即“寿带”。称之为“绶带鸟”,象徵官运亨通,而称“寿带鸟”,则象徵长寿,皆是吉祥寓意。而且,其鸟叫声类于“求福,求福”,又外形美丽,有林中一枝花美誉。

齊白石(1864-1957) 塵囂遠絕

1165

齊白石(1864-1957) 塵囂遠絕

水墨紙本 立軸

款識:白石老人。

鈐印:「白石翁」

說明:帶盒。附中國畫廊介紹書信一份。

48.3×42.0cm 約1.8平尺

JPY:3,000,000-5,000,000

RMB:148,800-248,000

齐白石的山水画作鲜见,曾言:“馀画山水绝无人称许,中年仅自画借山图数十纸而已,老年绝笔。”可见北上后少有此类题材创作。是作绘云山、古木、屋舍,分三段,近景处,林木繁荫,叶片以浓墨擦染,类“积墨”技法,笔墨淋漓。中景处则数座屋舍,黑瓦白牆,错落有致,淡墨布地,笔墨富有拙趣。

而远景处则为云山,留白作云雾缭绕,山麓下亦是古木成排,掩映山体,另绘有屋舍若隐似现,屋檐半露。云山山体的皴染,横笔泼墨,颇似“米点皴”,浑厚湿润,缥缈空灵,烟云百变,可见白石翁亦受“米式山水”影响。

齊白石(1864-1957) 花蟲

1167

齊白石(1864-1957) 花蟲

設色紙本 鏡框

款識:白石。

鈐印:「白石」

著錄:《二十世紀美術作品檔案—齊白石》第一卷P170,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

說明:本幅編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二十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證書編號00000679

33.0×31.2cm 約0.9平尺

JPY:5,000,000-8,000,000

RMB:248,000-396,800

《二十世紀美術作品檔案—齊白石》

齊白石(1864-1963) 燕來蝦勝鱸魚味

1168

齊白石(1864-1963) 燕來蝦勝鱸魚味

水墨紙本 立軸

款識:四月離鄉八月歸,半年喜欲客情違。燕來蝦勝鱸魚味,一飽終朝少是非。白石山翁又題舊句。

鈐印:「老白」、「木居士」

說明:有盒。

Qi Baishi 1864-1963

Shrimps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34.2×46.7cm 約1.4平尺

JPY:2,800,000-3,800,000

RMB:138,900-188,500

齐白石笔下的“虾”,曾经“三变”,曾言:“馀之画虾已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深淡,此三变也。”因此,愈到晚年,愈见提炼概括,精妙绝伦。

此幅《燕来虾胜鲈鱼味》,画中游虾灵动有神,如姿态的捕捉、肢体的概括以及将虾的透明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等, 粗略数笔,而趣味无穷。其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

题画诗著录于娄师白《齐白石绘画艺术》,内容略有不同,原诗为“四月离燕八月归,半年喜欲客情违。燕来虾胜鲈鱼味,一饱犹眠万虑灰。”自一九一七年,白石翁旅居北京,以求绘事上更多的发展,然数度飘零,思归情绪总涌上心头。故画作中所题旧句,总难免隐有乡愁,然为稻粱谋计,亦只能徒叹奈何。




你可能还喜欢:

民国画事,专业艺术自媒体,
欢迎各艺术机构,展览拍卖联系合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昌硕齐白石超多“生货”现身日本拍卖市场 | 画事
东灜国际:2022迎春拍好物先览(28件)
假如未成名的齐白石站在面前,你能看见他的未来吗? | 画事
雁过留声寻常事,买醉只宜在墨香
2017北京宝瑞盈秋拍预览丨齐白石、吴昌硕作品选粹
超过估价10倍成交,日本拍场齐白石作品最新拍卖行情一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