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瑾一生庸碌无为,为何被孙权重用?陈寿:他才是真的大智若愚

三国时期是一个群英璀璨的时代,无数英雄豪杰在这个激荡人心的时代留下了浓墨的一笔。他们的名字被人们所熟知,在各自的阵营中呕心沥血,尽心竭力。许许多多的名字,只要一提,那都是耳熟能详,荀攸、荀彧、贾诩、程昱、诸葛亮、庞统、法正、张昭、周瑜、鲁肃等等太多了,根本无法数过来。

然而有一个人,虽然位高权重,但他的名声却低得可怜,如果不是因为他有个奇才弟弟,恐怕很少人会知道这个人。他就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

在三国人物中,诸葛瑾的名字显然是排不上号的,即便是在东吴阵营中,他的名气也要远逊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当然了,他的一生相比这些人而言,也显得十分的平庸。

即便名气不如人,但是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却是非常显赫的,在孙权的心中,恐怕四大都督的位置也不一定能够比得上他。

这样一个庸碌无为,名声不显的人,凭什么就成为了孙权最为信任的人了呢?

诸葛瑾生平事迹,非常不出彩!

诸葛瑾的一生并没有太多出彩的事,甚至办事也没能办成几件,不过他的人生却像开挂了一般,一路步步高升。

我们知道,诸葛亮出场前一直在荆州过着隐居般的生活,岳父是襄阳名士黄承彦,同时还与司马徽、崔州平等等名士关系很好。平时也是吃喝不愁,小日子过得逍遥快活。直到刘备请他出山,直接就当了刘备的军师。

诸葛瑾就不一样了,他虽然是诸葛亮的大哥,但是很早就因为战乱与家人走散了,不得不四处流浪。

直到建安五年(200年),诸葛瑾二十六岁的时候,遇到了孙权的姐夫弘咨,才算是安稳了下来。弘咨很欣赏诸葛瑾的才学,向小舅子孙权强烈推荐,而当时孙权刚刚执掌江东,就让诸葛瑾当了门客,先做了个长史,然后就做了中司马。比起弟弟诸葛亮的待遇,那是差远了。

但是,问题来了,自他加入孙权阵营一直到建安二十年,诸葛瑾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居然没有在史书中留下任何的痕迹。要知道这十五年中,东吴阵营也经历过无数大事件,像赤壁之战、合肥之战、孙刘联姻等等。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很平庸,不值得留名。

建安二十年(215年),诸葛瑾终于登场了,他的身份是使者,使命是出使成都,要回荆州。成都是他弟弟诸葛亮的地盘,按理说亲兄弟见面,两个人该好生聊聊家常,但是他并没有。他与诸葛亮只是在公共场合见面,只谈公事,不得不让人敬佩。

不过可惜的是,他出使的任务失败了,并没有要回荆州,算是有辱使命了!不过呢,他回到江东之后,并没有人说他事情没办好,倒是有点神奇。

《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诸葛瑾四十五岁,他跟着吕蒙一起去讨伐关羽,成功夺回了荆州。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他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并没有记载。不过这么大的功劳,当然是见者有份了,于是他被封为宣城侯。吕蒙死后,他又接替了吕蒙的位置。

《三国志》记载:后从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

222年,孙权受封吴王,封诸葛瑾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就在这时,东吴和曹魏打了一仗,最终东吴胜了,不过诸葛瑾带领的这支军队却败在了夏侯尚的手中。同样的,诸葛瑾仍然没有受到批评。

226年,曹丕去世,孙权派人攻打曹魏,打算捞点好处,命令诸葛瑾攻打襄阳,孙权亲自攻打江夏。不出所料,两路都败了。神奇的是,他回去就升官了,被封为骠骑将军。

229年,孙权称帝,诸葛瑾被封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算是位极人臣了。

看到诸葛瑾的生平,再对比其他文臣武将的生平,诸葛瑾实在算不上出彩,在蜀汉和曹魏阵营中,恐怕连最多只能算得上二流谋士吧,可是在孙权这里,他却做到了位极人臣,而且孙权对于诸葛瑾的信任,简直就是所有君臣的楷模,甚至胜过刘备诸葛亮的“如鱼得水”。

《三国志》记载: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看上去才能平平之人,获得孙权如此的信任和重用呢?

诸葛瑾一生,并没有出什么精妙的主意,打仗也基本上是每战必败,他能够位居高位,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他具备一项本领是别人所不能及的,那就是无为!

不恃宠而骄

诸葛瑾虽然位高权重,深受孙权赏识,但是他从来不会恃宠而骄。他非但从没有飞扬跋扈的表现,也没有打压异己的行为,甚至在其他大臣有难的时候,还会伸出援助之手。比如虞翻犯错误了,只有诸葛瑾为他求情。

进谏有方

我们知道许多谏臣都以正直敢谏出名,君主犯错误的时候,不管君主爱不爱听,反正就是要谏,遇到明君还好,如果遇到暴君,最后的结果是,自己被杀,君主还是不改。

而诸葛瑾呢,他并不像其他谏臣那样死谏,而是知道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进谏。《三国志》中有这样一个记录:

权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群下多为之言,权怒益甚,与相反覆,惟瑾默然,权曰:'子瑜何独不言?'瑾避席曰:'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孤负恩惠,自陷罪戾。臣谢过不暇,诚不敢有言。'权闻之怆然,乃曰:'特为君赦之。'

诸葛瑾一生的言行,无不透露着仁义敦厚,他从来都是不争不抢的态度,虽然自己没什么大的本事,但也从来不去惹事,这其实就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

或许对于孙权来说,诸葛瑾这样的性格非常对他的胃口,他是把诸葛瑾当成了真正的朋友来对待,所以,他对于诸葛瑾一家也是极为厚待。

虽然诸葛瑾的一生并不如他弟弟诸葛亮那般出彩,其能力在众多能臣中也显得有些平庸,但是他反而能够身居高位。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仁者无敌,所谓的大智若愚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时代的军事实力三(东吴 )
关羽之死:他究竟中了哪个人的借刀杀人计(3)
三国:东吴得荆州后,为何不学《隆中对》搞两路北伐?阻力在哪?
'虎踞龙盘'这个成语,隐藏着诸葛亮一个什么秘密事件?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周瑜
三国志集解-诸葛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