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4-26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认3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4、 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思想意境。
教学准备:春景图片;白居易的其它诗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简介背景。
1、 导入诗题,解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我们一起去踏春吧!(播放春景图)
师:春景美吗?我们曾经学了不少描写春景的诗句,看到这些景物大家想到了哪些诗句呢?(指名吟诵)
师:同学们会背的诗句可真不少哇!今天,我们还将学到一首描写春景的诗。(出示诗题,读题)
师:从诗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解题)
师:看来,简单易懂的题目会让人一下子明白其中的内容呢!
2、 导入诗人,简介诗的背景。
师: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有人记得他的诗吗?(指名吟诗)
师:白居易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通。相传他写《大林寺桃花》之前曾经担任朝庭重要职务,但由于得罪了一些有权势的人,而被降职,贬到当时的江州担任一个很小的职务——司马。当时,他心情郁闷,登庐山游大林寺花径园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出示诗句)

二、 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1、 读准、读通诗句。
(1)借助注音,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2)指名读诗,纠正字的发音。
 过渡:那诗人到底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一下古诗大意,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2、了解古诗大意。
 (1)借助注释,在小组内交流诗意。
 (2)交流反馈。(你们读懂了什么?一个词、一行诗、一句话都可以。)
 (3)师小结: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诗意理解得不错。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起去感受吧!

三、 入情入境,感悟诗境。
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想象一下,诗人从山下来到山上的大林寺,可能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景象,感受到什么?
1、引导学生想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画面。(画面辅助)
   师:相对于山寺来说,“人间”是指——山下别的地方,而此时看到大林寺的桃花后,山寺在诗人眼里仿佛就是——人间仙境。
   师:难怪诗人要将山寺与人间对比着写了,是为了突出山寺桃园仙境般的景象,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2、指导读好第一句诗。
   过渡:陶醉在这缤纷花海里的白居易不禁感慨道: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诗。
(1)师:对于“长恨”一词,联系前面对白居易写诗背景的介绍,想一想:词中包含的仅仅是诗人对春天走了的不满情绪吗?(还有遭贬的境遇)他把这种愤慨之情也写进了他的另一篇诗作——《琵琶行》里,从而留下了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师:而此时此刻,看到山寺桃花的白居易还“恨”吗?从哪行诗中可以看出来?(不知转入此中来)说说自己的感悟。(板书:惊喜)
      (3)师: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春天写成个调皮可爱的小孩子,好像在与他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充分地表现了此时诗人的那份惊喜之情。
   2、指导读好第二句诗。
   3、师总结:当作者心情郁闷的时候,却意外看到这满寺的桃花,留下了名作《大林寺桃花》。而在这段遭贬的岁月里,除《琵琶行》外,白居易还陆续创作了《钱塘湖春行》、《暮江吟》、《问刘十九》,以及另一首著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这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看来人生的挫折与遭遇也会成为一笔特殊的财富,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总会有惊喜等着我们的。(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四、 诵、写、舞、画,自由抒发。 
1、师: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吟诵、或抄写、或舞蹈、或绘画,来记住这首诗吧!
  2、全班展示:古曲伴奏、现场伴舞,吟诵古诗,展示绘画及钢笔书法作品。




《大林寺桃花》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4-26



 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阅读积累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现在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的古诗背得多。
   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寺 菲 觅
   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
  三、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3、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3、多种形式朗读比赛。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资料: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赏析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4-26



《大林寺桃花》赏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近。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居易著名的一首诗,立意新颖,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古诗讲解和赏析
白居易写桃花的这首小诗,堪称唐人绝句中的珍品
《大林寺桃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