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史札记】苏东坡为啥两面不讨好?






  有些人的聪明,就像绳子一样,两股劲儿。苏东坡的聪明就两股劲儿:写文章,他满腹锦绣,但对官场上的那一套,好像就差远了。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对新法提出批评,把王安石给得罪了,弄得脑袋好悬没掉下来。等到了司马光执政的时候,尽废新法,他又提出反对意见,结果,又引起司马光的不满。苏东坡在新旧两党之间的这种两面不讨好,原因或许很复杂,但不管怎么说,弄成这样的结果,从自身因素讲,苏东坡多少有些“咎由自取”;这件事他完全可以做的好一些。
  封建社会的官场,宗派、党羽、山头等等,俨然一种无形的隔离区,把游戏其中的人们分成团团伙伙。这种“团伙”,过去称之为“朋党”,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圈子”,一个圈子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你要想置身其外,单枪匹马搞单干,其结果必然被边缘化,也就是说,上面没人支持你,下面没人追随你,孤家寡人也就注定你干不成大事。如果你左右摇摆,那就更了不得了,你会被所有的人瞧不起,不但这个圈子会抛弃你,其他的圈子也不见得会容你。
  很显然,这种利益共同体的潜规则,关键的一点是:干什么倒在其次,关键是怎么干、为谁干。王安石和司马光是两个圈子的人,称得上政治上的死对头,可他们都排斥苏东坡,是因为苏东坡提出了甲乙丙丁那么几条意见吗?简单地看,好像是。然而,那只不过是一种表象,王安石和司马光不是那么肤浅的人。他们排斥苏东坡,从本质上说,在很大程度上实在是源于苏东坡立场的暧昧,尽管这种暧昧仅仅是苏东坡给他们的一种感觉。
  
客观地讲,王安石变法也好,司马光废新法也罢,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苏东坡批评的没错,反对的有理。他实事求是的精神、敢于直言的品行可圈可点,不过,他的出发点虽然很好,但毕竟方法欠妥,给人的印象似乎对谁都是鸡蛋里挑骨头,这就难怪两面不讨好。这样的处事,别说在官场上混了,就是做一个普通人处邻居也很容易引起人的反感。
  苏东坡年轻的时候,就有大志,敢说话。他曾这样表示“言必当世之过”,即便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一定要“以道对君,不可则止”。考进士的时候,欧阳修之所以对他另眼相看,就因为他年轻人这种敢想敢说的精神气儿。然而,大志固然美好,实现它却要有个过程,实现这个过程固然离不开才气,但重要的还是靠能力。这个能力无疑包含着能办事、会办事,把事儿办成、办好的措施和方法。中国自古及今,很多文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没才气,实在是因为他们缺少这种能力,不会把自己的“理想”经营好,落到位。在处理这件事上,苏东坡也有文人的这个通病,我们不必为贤者讳。
  练武的人,有一项基本功就是“站马步”,讲的是根基要牢。只有跟基牢了,你才能站的稳,打人才有力量。否则,人没打着,自己可能反倒摔跟头。这个“站马步”练的就是能力。苏东坡的这种“苟利于国,无不可言”的政治追求靠什么去实现呢?仅仅慷慨陈词,激扬文字吗?慷慨陈词,激扬文字做起来其实并不难,或者说做到这一点,有一点良知和勇气就够了,难的是把你的想法让人接受了,那才叫水平。苏东坡在这方面显然欠火候。
  不过,要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怨不得苏东坡。文人讲究的是“达则兼济天下”,可有些文人“达”是“达”了,“兼济天下”没看出来,看出来的倒是不知啥时候滋长的人模人样的做派了。苏东坡毕竟说了他想说的、做了他想做的,他在力量范围内办了自己认为该办的事,他努力了、尽力了,这就是他的能力。我们不能期望一个跳一米八的人越过两米的高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被贬谪原因
苏东坡是怎样不合时宜的? - 王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王安石变法挽救了北宋,利国利民,司马光、苏轼为什么极力反对?
苏轼的官场沉浮:与王安石、司马光有恩怨
从宋代两大文豪交锋?看文人的德行
从“乌台诗案”后,为何不管谁主政,苏轼都被一贬再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