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本解读丨《氓》:失败的婚姻与觉醒的女性

原创 张勇 语言文字报 2021-12-22 16:00 发表于北京


编辑说

《氓》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这首诗描绘了一对恋人婚前婚后的变化,呈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故事。四川省绵阳中学张勇老师通过解读文本背后的“张力”,道出了这桩婚姻悲剧的深层原因及其必然性。请看——






“张力”一词来源于物理学,指物体受到拉力后内部产生的一种牵引力,后被借用到文学批评领域,指文章有紧有松、有疏有密、有详有略、节奏合理、跌宕起伏、张弛有度。这种张力,即文章内部的“牵引力”。《氓》中人物前后的反差、情节叙述的波澜、主旨的丰富内涵,无不体现出张力之美。

婚前婚后的巨大反差

一切伟大的艺术都在自身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渗透中生成、发展,直至越来越深刻。人物前后反差的张力体现为言行不一和前后行为的反差。这种反差源于人物自身的表里不一,以及读者的刻板印象与人物实际行动的不同。
诗中的氓在婚前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形象,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意味着踏实、让人放心。于是,在没有聘礼的前提下,女主人公主动提供了嫁妆,只为获得幸福的生活。然而氓婚后性情变化无常,甚至对女子实施家暴。读者可能以为是婚姻让氓发生了变化,实际上,我们不能忽略氓在结婚前自身性格的反差。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氓在没有请媒人也没有聘礼的情况下来商量婚事,不合情也不合理。这说明氓性格中不只有憨厚老实的一面,还有无礼莽撞的一面,这正是内在的张力。他婚前婚后两个样,本质上还是内在的性格张力所致。而女主人公婚前满怀期待,婚后失望、绝望以至于反抗,这种情感张力也打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经历挫折之后的决绝

“我”本以为氓是抱布来贸丝,其实是来商量婚事的;原本以为婚事没有结果,却再次出现波澜,“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最终婚事达成,“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为新婚后有甜蜜的生活,却不料“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读者以为女子只会忍辱负重,不料她却“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示要在情感上与氓一刀两断。
《氓》一诗不仅情节叙述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扣人心弦,而且人物情感也波澜起伏,叙事张力引人入胜。其中有期待,有喜悦,有失望,有痛苦,有决绝。此诗虽然篇幅短小,情节与情感的双重张力却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双重张力也使得诗歌内涵丰富,寓含深刻的批判性。

从本我走向超我的觉醒

《氓》中的张力还体现于主旨的丰富性。这种丰富性由物质与精神、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构成。《氓》中的悲剧起源于结婚前双方的物质基础失衡。

物质的贫乏导致女主人公“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也导致她容颜过早衰老。正如蒋勋先生所言:“每一个人都拼命地追求物质方面的部分,甚至说生活忙到没有时间去感觉周遭的事物,我才恍然领悟……忙是心灵死亡,是心亡。”在疲于获取物质的生活中,自然难以兼顾精神的需求
如果说物质与精神的冲突是悲剧起源,那么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则体现了悲剧的必然性。氓在婚前束缚于超我,即外在约束,他的暴力、蛮横的本我一面被暂时压制了;婚后的他则恢复了极具原始欲望和暴力的本我。
女主人公沉溺在恋爱中,轻易步入婚姻殿堂,婚后却发现氓并非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在婚姻中,她敢于直面困境、奋起反抗,体现了她的决绝。如果说当初沉溺爱情,主动赔上嫁妆是屈服于原始本能欲望所驱动的本我,那么,在经历婚姻挫折之后的反省和决绝,则是基于社会规范、伦理道德、自我价值范畴的超我。
在本我阶段,女主人公“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在超我阶段,她冷静决绝,跳出了欲望的限制,站在道德伦理的高度对自己的婚姻进行审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氓》的批判价值在于女主人公由本我走向超我的觉醒历程

(改编自2021年5月5日《语言文字报》文章《〈氓〉的张力之美》;作者:四川省绵阳中学教师/张勇;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氓》教案
离开,需要怎样的决绝
鲁迅《伤逝》赏析
重播收视第一,《你好,李焕英》好笑又好哭
《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氓》导读法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