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说新语丨从谴责到赞美,“逆行者”的“华丽变身”

编辑说

最近,疫情相关报道中“逆行”一词频繁映入眼帘,如“最美的逆行”“逆行的天使”。人们用它来表达对医护等抗疫人员英勇精神的赞美。黑龙江哈尔滨张旸、陈一对“逆行”词义色彩的演化历程进行了考察,并探讨了其中的演化动因和机制。他们表示,社会变迁、语境变化等因素常常使词语的附加色彩发生变化,我们要密切关注。详情请看——


在汉语中,“逆行”的基本含义是朝与正常方向、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行进。当前,在举国上下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的语境下,我们在各种媒体中屡屡看到“逆行”。媒体中的这些用法没有赋予其新的理性意义,但词的附加色彩发生了变化,由原本的贬义、中性义转为褒义。

在网上搜索“逆行”,会看到很多致敬“逆行者”的报道。
1
《汉语大词典》给出“逆行”的三个义项:
1.倒行,不按正常方向行进;
2.指逆流而行;
3.背君而行。
在古代汉语中,“逆行”常带有贬义色彩,也有中性描述。请看下面的例子:
(1)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过秦论》)
这句中的“逆行”陈述臣子背君而行的举动,含有贬义色彩。
(2)时则有日月乱行。星辰逆行。此洪范之大体也。(《前汉纪》)
日月星辰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和方向,“逆行”客观描述星辰向与常规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运动。
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中,“逆行”的“逆”沿用了古代汉语中的与“顺”相对的含义,同时也有所发展。《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逆”的释义为“向着相反的方向”。在描述车辆等须按规定行驶的语境中,“逆行”即(车辆等)反着规定的方向走。如:
(3)一辆满载乘客的中巴与一辆逆行的重型卡车迎面相撞。(新华社 2003年11月17日)
车辆“逆行”是违规行为,此种语境中,“逆行”自然含有贬义色彩。
现代汉语中,“逆行”有时也用于对自然现象进行客观描述,指与常规运行方向相反。这种情况下,“逆行”是中性的,不带有贬义色彩。如:
(4)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发现行星在逆行时比顺行时更明亮。(《天津日报》2019年7月1日)
从“逆行”的中性用法可以看出,并非所有“向相反方向运行、行进”的行为都是“不好的”(需持贬抑、否定态度的)。由此推论,如果这种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大众的,就可以被赞誉为“好的”。

2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了保护大众不受病毒侵袭,大批医护人员奔赴疫情最前线,奋不顾身,不畏生死。他们向着危险前进的行为被称为“逆行”,体现出一种高度赞誉之情。词语对语境有依赖性,这时“逆行”的感情色彩就突破常规,在具体的语境中发生转移,变为褒义。如:
(5)疫情如虎,很多医护人员暂别父母妻儿,千里驰援,向着武汉“逆行”!(光明网 2020年2月8日)
“逆行”加后缀“者”构成“逆行者”,成了一个新的热词,由赞誉勇敢前行的行为到赞誉这些勇于奉献、牺牲的人。如:
(6)我们每一个人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一起扛起防疫抗疫的责任,就是对逆行者最大的理解、最好的祝福。(腾讯网 2020年1月29日)
2015年8月,人们曾把天津滨海新区爆炸后勇敢逆行救火的消防战士称为“逆行者”。今天,人们把奋不顾身保卫人民安全、冲在抗疫前线的人称为“逆行者”。

这张致敬消防战士的图片曾经在网上刷屏,令无数人泪目。


3
除了“逆行者”外,还衍生出了“逆行勇士”“逆行的天使”“逆行大军”等“逆行(的)+名词”形式的新短语。如:
(7)《逆行的天使,最美的背影——记一个山东医专附属医院护士长的春节》(半月谈网 2020年2月2日)
(8)看着我们的逆行大军越来越壮大,我们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四川在线 2020年1月29日)
和“逆行”一样,“逆行者”本来也不具有褒义,在“交警处罚”等语境中,“逆行者”的附加色彩是贬义的。但上述用例中,“逆行者”“逆行的天使”“逆行大军”在新的语境中都具有褒义色彩。
此外,“逆行”作为谓词性成分,在谓语位置、定语位置描述行为时是陈述性的;高频使用后,它出现了指称用法,在名词性短语中充当中心语,如“最美的逆行”“最悲壮的逆行”“最暖的逆行”“最坚定的逆行”等,形成“最××的逆行”构式。这时,“逆行”在意义上表示迎难而上的行为。如:
(9)《最美“军嫂”,最暖“逆行”》(网易 2020年2月2日)
(10)最勇敢的逆行,最不同寻常的大年初一!(中新网 2020年1月26日)
(11)《最帅气,却最悲壮的“逆行”》(《天津日报》2015年8月14日)

4
“逆行”词义色彩变化的动因和机制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谈一谈。
(1)演化动因
一是主观性的作用。主观性是语言表达方式中体现出的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和立场。人们在陈述交通活动中车辆等行驶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反时,因其行为具有破坏秩序的性质,常导致交通事故,“逆行”常和“违反”等主观性强的贬义词语在同一语境中使用,因此,这种语境中的“逆行”体现出贬义色彩。在叙述某些未必伴随不良后果的现象时,“逆行”则是中性的。在灾难中,人们对甘于奉献、勇赴险地的行为,充满钦佩、赞美之情,这时的“逆行”多和“最美”“勇敢”“抗击”“坚守”等词语搭配使用,语境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使用者的主观性借助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使“逆行”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体现出明显的褒义色彩。
二是求新求异的语用心理。从古至今,人们在赞颂“不计报酬、不畏生死、甘于奉献”的行为时常使用“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等词语,而描述“与大众的行为相反或不同”时往往使用“反潮流”“逆流而上”等。其中有的已缺乏新鲜感,有的不够简洁或不够形象。“逆行”基本义明晰,描述直观的具象行为。人们在寻求新的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时,“逆行”正好满足这样的心理需求。用“逆行”凸显“义无反顾、勇敢前行的行为”的语义,既有感官冲击力,又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
(2)演化机制
 一是隐喻机制的作用。当情况比较复杂,人们难以描述或不能贴切地表达感受时,会倾向于寻找更容易感知的相似事物或情况进行比喻。“逆行”本是动态性很强的谓词性词语,表示与大众或常规方向相反的运动,可用来表现疫情之中义无反顾、勇敢担当的精神,是基于相似性的一种跨概念域的投射。
二是语境吸收。随着交际语境与意图的不同,说话人会临时赋予词语某种附加义,这种含义在言语交际中如果被听话人顺利理解和接受,它就有可能在反复使用中规约化,变成一种常规意义。“逆行”正是在前述赞誉语境中获得了褒扬的感情色彩。
词汇的附加色彩在社会变迁、语境变化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在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中较容易发生。不论是贬义词褒义化,还是褒义词贬义化,语文工作者都需要密切关注,进而对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给予必要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词语的附加色彩,并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地使用。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0年3月18日文章《逆行:从谴责到赞美——兼谈词义演化色彩》;作者: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系讲师/张旸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陈一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内容编辑:过超;头图制作、流程编辑:郭雯熙;校对:王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中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成语的运用
英语“褒贬同词”现象考察研究
2018国考行测备考:选词填空题可根据词语色彩解答
正确使用成语2012
永州农信社招聘考试言语理解: 聊聊“词语的感情色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