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文华国学唱歌集14《诗经•唐风•葛生》
于文华国学唱歌集14《诗经·唐风·葛生》00:0003:39
《诗经·国风·唐风·葛生》(虹云朗诵)00:0001:09刘冬颖朗诵《唐风·葛生》00:0001:09《国风·唐风·葛生》先秦:佚名(释读:三馀国学)00:0008:20《诗经唐风~葛生》讲读00:0007:11《唐风·葛生》可怜河边骨,春闺梦里人00:0019:43亲人亡故之苦《国风·唐风·葛生》00:0011:53诗经124国风 ·唐风·葛生00:0008:07《一起读诗经》:《唐风葛生》
诗经《唐风·葛生》朗读与解析
常静老师古筝弹唱《诗经·唐风·葛生》
04:55
诗经·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译文:
葛藤覆盖荆树上,蔹草蔓延野地长。我爱的人已离去,谁人相伴他身旁?独自在那旷野躺。葛藤覆盖枣树上,蔹草蔓延墓地旁。我爱的人已离去,谁人相伴他身旁?独自安息野地上。角枕灿灿做陪葬,锦被耀眼裹身上。我爱的人已离去,谁人相伴他身旁?独自一人到天亮。夏日白昼长,冬天夜漫漫,等我百年后,与你墓里见。冬天夜漫漫,夏日白昼长,等我百年后,伴在你身旁。注释:
1.葛: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蒙:覆2.盖。楚:灌木名,即牡荆。
3.蔹(liǎn):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
4.予美:我的好人。郑笺:“我所美之人。”朱熹《诗集传》:“妇人指其夫也。”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5.棘:酸枣,有棘刺的灌木。
6.域:坟地。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7.角枕: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粲:同“灿”。
8.锦衾:锦缎褥。闻一多《风诗类钞》:“角枕、锦衾,皆敛死者所用。”烂:灿烂。
9.旦:天亮。朱熹《诗集传》:“独旦,独处至旦也。”一说旦释为安,闻一多《风诗类钞》:“旦,坦。”“坦,安也。”
10.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
11.其居:亡夫的墓穴。下文“其室”义同。
参考赏析1:
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说:“《葛生》,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郑笺解释说:“夫从征役,弃亡不反,则其妻居家而怨思。”宋朱熹《诗经集传》与清方玉润《诗经原始》都取“征妇怨”说,不言刺义。清郝懿行首先揭出了诗中“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同时,可直接从文本出发,将诗作的历史年代、社会背景乃至男词女词等不能根据文本得出结论的问题抛开,在较宽泛的意义上解说此诗,视之为一首悼亡之作,更具有本质性的兴发感动力。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运用独白的方式,再加上独特的文字结构和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深切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逝者无尽的思念之情。诗的开篇便以葛藤起兴,“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主人公看着相互缠绕的葛藤和肆意生长蔓延的蔹草,不禁触景生情,心生感伤。“予美亡此,谁与独处?”我的心上人就这样走了,身旁有没有人陪伴着你啊?你一个人在那边会不会感到孤独啊?以一种自言自语的发问,极言主人公对逝去爱人的思念和凄凉。“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第二章与上一章内容和句式都大致相同,不过更添几分悲怆。野外蔓生的葛藤蔹茎缠绕覆盖着枣树丛,就像爱人那样相依相偎,而诗中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好不悲凉。“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诗的第三章换了描写对象,写“至墓则思衾枕鲜华”(郝懿行《诗问》).“角枕、锦衾,殉葬之物也。极惨苦事,忽插极鲜艳语,更难堪”(牛运震《诗志》)。而“谁与独旦”如释“旦”为旦夕之旦,其意义又较“独处”、“独息”有所发展,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其思念之深,悲哀之重,几乎无以复加。“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这是全诗的最后两章,看起来类似互文一样的文字,实质上更是文章主旨的升华。夏季的白日和冬季的夜晚是一年四季中最折磨人的时刻,炎炎夏日和凛凛寒风足以让一颗孤独的心雪上加霜。自从你走后,我的每一个日子都仿佛是夏天的白日和冬季的夜晚,你不要着急,百年之后我定会与你相会,等我把这日日夜夜熬完就是你我团聚之时。整首诗从头到尾灌注了一种凄凉之感,两人分隔两地,作者到墓地看望逝去的人,不禁勾起无限情思。死者长已矣,活人空相思,诗人一面悼念死者,想象他在荒野荆棘之下独眠,一面想着自己从此独自面对长日寒夜的悲惨岁月,唯有死后与丈夫同穴才是归属。全诗无一“思”字,但思念之情处处可见,读之催人泪下。此诗作为传世文学作品中最早的悼亡诗,对后世的悼亡作品有较大影响。朱守亮《诗经评释》认为此诗“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参考赏析2:
这是迄今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悼念诗。对已亡者的不绝哀思,深切怀念,在诗中表现无遗。
睹物使人伤感,悼亡更让人悲痛欲绝。谁都明白死人不可复生,正如死亡本身是人生无法超越的大限一样。然而,死者生前留下的一切,在心灵之中是那么清晰,那么深刻,那么刻骨铭心,以至让人无论如何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最无情、最冷酷的恰恰在于:铁一般无可更改和挽回的事实就在眼前,迫使你必须违背自己的意愿面对冷酷的事实,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事实与意愿的尖锐冲突让人捶胸顿足,悲天怆地,撕肝裂肺。
最是悲痛悼亡时。只有在这时,我们才会真切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真情的难得,时光的无情,内心真诚的忏悔。这份真挚虔诚,足以感天动地,惊泣鬼神。我们会为自己平时的哪怕极微小的过失、伤害而后悔,为平时的不周到、不细致、不体贴而遗憾,为种种的失职而自责。
在悼亡故人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在清洗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仿佛让自己变成了圣徒似的。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悼亡者而言,悼亡之时,其心也善,其魂也洁。我们从亡者身上照见自己,自动剖析自己,去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去思索对死亡的超越。
于文华国学唱歌集01《诗经.周南.关雎》
于文华国学唱歌集02《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于文华国学唱歌集03《诗经·国风·周南·卷耳》于文华国学唱歌集04《诗经·蒹葭》于文华国学唱歌集05《诗经·子衿》
于文华国学唱歌集06《诗经·野有蔓草》
于文华国学唱歌集07《诗经·采葛》于文华国学唱歌集08《诗经.邶风·绿衣 》
于文华国学唱歌集09《诗经·邶风·静女》
于文华国学唱歌集10《诗经·豳风· 东山》于文华国学唱歌集11《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于文华国学唱歌集12《诗经·小雅·鹿鸣》
于文华国学唱歌集13《诗经·王风· 黍离》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诗经》-《唐风-葛生》
诗经·国风·唐风·葛生(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新译《诗经》· ​葛生
诗经注解(124)葛生
夜读《诗经》三百首(73):唐风•葛生 ...
【诗经译注】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