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国学”之关捩——《风俗通》《白虎通》《史通》2·2
许老师国学讲堂 2022-05-01 09:07 发表于福建
2.《白虎通》介绍(2)
《白虎通义》在阐述儒家经典的重要作用时,肯定了《周易》的特殊价值和特殊地位。它说:“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乐》仁、《书》义、《礼》礼、《易》智、《诗》信也。人情有五性,怀五常,不能自成,是以圣人象天五常之道而明之,以教人成其德也。”在《白虎通义》看来,五经是五常的载体,其中《易》是“智”的载体,而“智,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性情》)。
《白虎通义》又将五常与五谏联系起来,将“智”与“讽谏”联系起来。它说:“人怀五常,故知谏有五。其一曰讽谏,二曰顺谏,三曰窥谏,四曰指谏,五曰陷谏。讽谏者,智也。知祸患之萌,深睹其事,未彰而讽告焉。此智之性也。……孔子曰:'谏有五,吾从讽之谏。’”(《谏诤》)这就突出了《周易》和易学在准确认识社会隐患方面的作用,是其忧患意识的一种反映。
《白虎通义》继承、发挥《易传》以来特别是董仲舒天人之论的神秘主义因素,再次强调天是至高无上的,具有镇服、治理人的种种威严和权力:“天者何也?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镇也。”那么,以天为主导的宇宙万物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在论及人类嫁娶之道时说:“《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人承天地施阴阳,故设嫁娶之礼者,重人伦,广继嗣也。”(《嫁娶》)很明显,这是对《易传》阴阳说和汉易元气说的继承和发展。
与此相应,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白虎通义》继承以《易传》为代表的中和理论,强调中和是人的自然之性,要求人们互相和睦,彼此亲爱,举止适中和顺,自觉遵守纲纪,服从宗法等级制度。在这里,它要求统治者力行中和之道。实现中和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礼乐之制的真正贯彻。它还继承了《易传》天地合德、天人合一的观念,将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君父有节,臣子有义,然后四时和。四时和,然后万物生。”(《礼乐》)可见,《白虎通义》所追求的同样是一种天人和谐的文化价值理想。
依靠图谶而上台的东汉统治者,对谶纬神学深信不疑。《后汉书·方术列传》说,王莽“矫用符命,及光武尤信谶言,士之赴趣时宜者,皆骋驰穿凿,争谈之也。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最高统治者对于谶纬的崇信,对当时的经学有很大影响。为了迎合君主而显贵扬名,东汉前期的经学家无论是今文学派的人物还是古文学派的人物,皆大谈天人感应的神学。
与董仲舒认为“天”是百神之君、万物之祖相类似,《白虎通义》也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最高主宰是有目的地创造了万物的“至尊”之神——天,这位“至尊”的神,爱好清静,喜欢听清雅音乐,厌恶铿锵之声。它不仅有目的地创造了万物,而且有目的地创造了人,还特意派遣它的儿子--天子,代表着它在地上统治人民。但是,按照《白虎通义》的说法,这位至尊的天神是听之无声、视之无形的。
既然天造就了人,人就应事事顺应天。《白虎通义》认为,如果天子实行德政,其治顺乎天,天神便会降下各种符瑞以示奖赏,即“天下太平,符瑞所以来至者,以为王者承天统理,调和阴阳;阴阳和,万物序,休气充塞,故符瑞并臻,皆应德而至”。反之,如果天子在统治人民的过程中有什么过失 ,出现了不合天意的地方,天神便会降下各种怪异的现象,以督促天子改过。即“天之所以有灾变何,所以谴告人君,觉悟其行,欲令悔过,修德深思虑也”。《白虎通义》的这套符瑞灾异之说,实是董仲舒以来天人感应、人神合一的神学理论。
既然君主的权来自天神的赐予,既然天子是天神的儿子,因此天子就应象子事父那样孝顺天神,但是天神高高在上,天子却在地下,天子又怎样才能向天神表达自己的孝心呢?《白虎通义》认为,办法之一便是定期举行隆重的郊祀。为了及时了解天意以便顺应天意行事,《白虎通义》认为还必须建造一些感通神灵的场所,所谓三雍特别是其中的灵台与明堂就是这样的场所。通过灵台与明堂,天子便可与天神相通。通过这样神秘的灵台与明堂,天子便可与天神完全沟通了。
《白虎通义》认为,天子除了在灵台上、明堂里体察“天意”外,还必须对天神用以生成万物并直接管辖着一年四季的更迭和万事万物变化的阴阳、五行 进行考察,因为天神的意志是通过它所指使的阴阳、五行表现出来的。这样一来,阴阳五行、春夏秋冬、东南西北中便都被置于天神和天神派出的五帝、五神、五精的直接控制之下。阴阳五行被彻底神学化了。
《白虎通义》认为,天子在春天时应亲自参加射礼,因为春气微弱,恐物有窒塞,不能自达者,夫射自内发外,贯坚入刚,象物之生,故以射达之也。而到了冬天,阳气微弱,王者承天理物便应率天下静,休兵,不举事,闭关使商旅不行。不仅如此,就连天子的日常生活也应顺阴阳。
综上所述,《白虎通义》沿着董仲舒开辟的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路线,以至尊的天神和由天神派遣到地下的五帝、五神、五精为基础,并大量吸收《易纬》中的太初、太始、太素等思想资料,终于建构起了一个庞大、完备的以论证君权神授为目的的神学思想体系。
《白虎通义》问世以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它是由皇帝亲自钦定的,内容又包罗万象,在政治、思想、伦理等各个方面,都为人们规定了行为规范。
《白虎通义》用阴阳五行来普遍地具体地解释世界的一切事物,大者如"三纲五常",小者如婚丧嫁娶、日常生活现象,都可以用阴阳五行说去说明,不管如何牵强附会,如何荒唐,说者言之凿凿,听者深信不疑,使阴阳五行成了人们认识与解释世界的万能的“金钥匙”,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和定式,这对学术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桎梏。
《白虎通义》融合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与谶纬迷信于一体,企图统一经学,建立神学经学,并将其奉为永恒的真理,要人们世代相沿,习之、诵之,不许怀疑和批判,这只是统治者一厢情愿的梦想,历史发展的事实告诉,经学一旦发展为神学,它的生命力也就接近枯竭了,这是《白虎通义》给我们的启示。从这个意义讲,《白虎通义》宣告了经学的衰落,是经学走向没落与衰败的标志。
《白虎通义》对教育的功能进行了论述。它从维护统治秩序的高度强调了教育的首要功能在于培养有德之民,也就是要培养出符合专制社会要求的合格的民。所以教育首要就在于“知人伦”,做到“其有贤才美质知学者足以开其心。顽钝之民亦足以别于禽兽而知人伦”。
阅读 13
写下你的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虎通义》全文
白虎通义简介
《白虎通义》教育观浅述
白虎通义
白虎观会议:一场由皇帝主持的儒家学术会议,影响中国2000年
“三纲六纪”与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形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