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1天的双人舞,亲子读书练习社 | 哇塞小孩集结令!
原创 悦性读书 哇塞读书会 2022-07-29 00:09 发表于北京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其实不知道为什么《孤勇者》成了小朋友们的战歌,据说陈奕迅本人也打趣说:听说我唱了首儿歌!--小战神们,厉害了!眼看暑期过去了一半,该调整的该玩耍的该做的功课约是差不多过了一个阶段了,抓紧时间,呼朋唤友带上家里的谁家内小谁,一起读一部书!妥妥地供养孩子和你的生命,最好的亲子陪伴活动其中之一。
之前没敢确认要做,眼看八月马上来了,来不及了,于是当下决定——干!招募文案来不及整理了,就借用之前发过的内容了,好在也合适——
2021年落地了【悦性读书】经典共读陪伴社群,在三轮《道德经》共读的陪伴过程中,最令人欣喜的莫过于看见群里有伙伴把亲子共读默默地进行得很稳定,已经形成了家庭亲子互动的固定活动。
关于家庭文化建设、建设书香家庭、还是全民阅读等等关于传统文化如何在服务于现代人的生活,曾经在全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都是上会讨论的议题,但是因为单位的性质等诸多原因,并未落地成自己能够去执行、参与的事情, 倒是在山东一座古城文庙前的广场上曾经领读《论语》一个夏天!服务过上千路人的咨询和带领进入场地的参与人读《论语》,缘此尝到了共读经典的喜悦。道场、道场,有道就有场。在大家一心向“道”的场域了,只要你愿意待在那里、给出必要的调整时间,由不得你不被共振到喜悦~
这两日将这两种喜悦串联起来,深深浅浅地感觉着好像冥冥中自有安排。读经典一方面能提升文思水平,一方面能成为“行不言之教”的最佳助推器。审美力的提升在字里行间润物无声中脉脉通达。审美力提升了,幸福感必然提升。人人幸福感提升了,那这个世界就都和谐了。
如此,与孩子共读经典就是共同构建书香家园......
就是这样的美事,仍然有很多人还没有合适的机会开始,或者听说过却因为自己没有信心而搁置、继续错过着。借着自己的公号自留地,我今天整理整理表达表达,供参考。总之,我说与孩子一起共读经典是最好的亲子活动,错不了!
如果你也有以下问题,我邀请到了南师和王教授帮我回应(就是转载老师们的原话,感恩导师!)。
01
带孩子读经典是为了啥?
王教授说:首先,就读本来说,读经典,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经”,本义是“织布的直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这些书自古流传,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所有知识分子共认的“经书”,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等,大体都是给人安身立命的典册。她是人类智慧的直接表露,是抟造文化推动历史的动力核心。为什么要提倡读经典,要鼓励选读“最有价值的书”不可呢?人的生命有限,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吾人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的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的启迪自己的理性。而后对属于应用性、专业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并且眼界远大,胸襟开阔。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一较为全面性较为合理性的规划与安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要启发理性,开拓见识,陶养性情,读经典,是最准确最简单的切实可行之方。
南师说:再从另一个方面回应这个问题,不妨放大看,去提问:为什么读书?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本来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不是为了“生活”。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但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差饷),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很好的“生活”。甚至,有的人,还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托希望在孩子们身上,拼命逼迫他去上学读书。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性向”个性的所好和兴趣,也不了解孩子们的脑力和健康,一味地逼迫孩子们读书学习,不知道“爱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后果。尤其是现代化的学校和课外补习的教育方法简直是“竭泽而渔”的办法,使一般还未成年童子们的脑力健康,受到过分负荷的伤害,最为严重。其实,一般的人们,太过年青现代化了,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有多么地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歌唱舞蹈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水平。古人所说“弦歌不绝”,就是这种境界。尤其是所采用的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识”的结晶,所以后世的人,就很尊敬它叫做“经典”。而且所谓这些“经典”的古书,它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学”的“艺术”作品,所以也叫它是“文章”。好“文章”,就是“文学”的“艺术”,一定可以琅琅上口,便是很有韵律的歌唱。无论古文和现代的白话文,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因此古人把最难记的“算术”,和其他“天文”、“地理”、“物理”等学识,都编成“歌诀”来唱,声声“朗诵”。那便是最高明的方法,使儿童不用绞尽脑汁去背记,自然而然地进入记忆,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掉。而且犹如现在的电脑一样,意识一动,就在嘴上背诵出来了。只要有内行的好老师,懂得这种不是“注入”式的教育法,就可很自然地达到“启发式”的“注入”效果了。
02
大人都觉得经典难读难懂怎么办?
我总结各方说:
经典,从大语文来说,是最美的文言文。但也正因为是文言文,使习惯用脑思考、凡事“懂”才行得通的成年人觉得读经典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非一般人能为,代表“问题” :一是文辞生涩难读难懂;二是没有时间精力。先回答关于“难懂”。
据说胡适喜欢举王国维的例子,说王国维那样的国学大师,都自己承认经书中十之四五、诗经中十之一二不懂,于是他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敢说读经典?自己对经典也是一知半解,你怎么敢教人读经典?其实这个问题一直被问到现在,也会被问到未来。言语断道!言下之意,就是不懂不能读。于是很多人就干脆不读了。其实回答这个问题要回到为什么要读经典的初心经典中确实有些文字能是千古之谜,但读她,就是能出代代贤哲。我们读经典,是为了承接慧命。另外,关于不懂就不读,何不反问:不传、不读,何时懂?越是不会不读不教,就越是不教不读不会,那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依然,我们不读,实则太可惜可叹可恶!一切学习的最佳途径是多“接触”。文化教养方面就是多“熏习”。我们现在不能不会读,责任不在我们自己,更不在我们笨,是因为我们成长的家教过程中没有像一些行业巨匠们一样在幼年期被接触过经典而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我们生长的社会环境更没有提供给我们接触的机会,也正因此,我们现在更要自求多福。如此态度,奠基了当读则读的信念基础。那么操作过程呢?初期会遇到很多字词句拿不准断句甚至读音的情况,即便是现在信息发达的背景下,参考讯息也是各说各的,那么这时建议不执著,统统先含糊过去,读就是了。《文心》十四中,叶圣陶有言:“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你只有自己接触过了,接触多了,自会生出你对于真相的辨别力。这个感受,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所以,即日起,当告诉自己,不懂是正常的,不懂更要读,读多了自然就懂了。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不是问题。
03
多大的孩子读经典比较好?
读经典,单字在其中、文艺在其中、思想在其中,以读经典立下的根基,则无书不可读、无理不可通,是执简御繁之道。久而久之的熏习中,孩子收获的是学习能力和方法中不变的规律部分的提升。所以,不管“懂不懂”, 读经典是开发儿童潜能的最简单的方式。虽然读经典这件事情任何年龄开始都不晚,都能从中收到符合当下状态下的礼物。但说到最佳的时机,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应该从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到三岁,此时,“天赋”完全饱满,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学什么都能一学就会——很有可能的是以你看不出来的形式学会了,靠的是高度的直觉,心灵纯净如水的幼儿如一面镜子,你给什么都能完全的吸收,然后此时却只能被动吸收,那么,父母该如何利用短暂宝贵的时期?尽力给幼儿大量的赞美、最好的文化资源和信息的熏陶,就对了。
第二个阶段是四岁到十三岁,天赋减低了很多,是一生中记忆能力最强的阶段。由于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此时正是“童蒙养正”、端正其心性和行为的时期。此时,使孩子常常耳濡目染在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久之,必潜移默化影响其气质,开阔其心胸,启发其智慧。第三个阶段,若错过了十三年关键之期,“天赋”殆尽,学习转难,此时进入“少年养志”的教育,鼓励多读伟人传记,透过认同效法的对象,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抱负。此时,读经典,也是读一句有多一句的效用和收益,增长其德性!
综上,我们会发现,十三岁之前都是最佳时期。于是乎,我们应该努力敦促自己去助力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关乎生命品质的成长:在最恰当的时机,用最简捷的方法,读最高明的教材,以培养最好的人材。
04
关于【悦性读书】的“亲子共读”
以上说的是孩子读经典的各种好处,话说回来,读书的好处就算不了解到十分清晰也是都知道的道理,然而不是所有家长都有能力安排好孩子的读书计划,导致计划无法持续形成习惯。所以,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这便是育人先育己。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父母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底;家庭的环境,会最终反映在孩子未来漫长的人生路中。而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可以说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面对困难,放弃吗?且看我们能提供的一种解决方案参考——
在我们【悦性读书】经典共读群中,鼎盛时期曾出现过8位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读《道德经》的盛况,那是一种自发的同频共振。其中有一些,读经典几乎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夸张一点说是一种情感归宿、生活里的仪式感。也有人私信我说会产生“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的情绪,就是“我要读书”!
哇塞读书会
15
这是我录屏录制的部分声音资料做成的一集声音资料,是不是很动听?形式也很容易复制?没错,就算您没有跟我一起读书,您觉得有用,拿去用!只要是为读书做的服务,都随喜都赞叹,我们一起努力!
05
最后!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箱箱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因为,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我曾经把上面这首诗送给我们群里所有带孩子读《道德经》的妈妈,由衷的礼赞她们的勤劳与美好!为幸运的她们的孩子傲娇~
明明知道孩子加入读经典的队伍,只要经得住时间的积累、给足生长的时间,就可以改善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创造力.......全面提升孩子的学习力、甚至改善生命动力!从另一个角度说,当孩子生命的自觉被唤醒,你为了孩子操碎了心的状态可以有效缓解。实证过的案例很多,自行搜索补充。最明显的你去看读经典的孩子的气质——知书达理、敦敏好学、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是的,有一股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静气。行文至此,真想——让中国人每个家庭都爱上一起读经典,像人们会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而然,多好!此举,当成风尚。需要你来共建共享共振共生共襄盛举!从你读书开始吧!何时?——荀子说:天地始者,今日是也。
我能想到最务实的浪漫,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你和孩子一起读书!
今天,陪孩子读书了吗?
改变,也许可以从这里开始...
哇塞小孩!
编辑 | 哇塞秋秋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生,就该这样阅读
张学勇:亲子共读,把传统文化学起来
[转载]【手工书欣赏】圣诞节礼物书_桐乡童年亲子图书馆
寒假干什么?亲子读书会主题策划与活动方案(1—10期)未完待续……
悦谦爱霞《论语一百》读经心得分享
山西昔阳:《道德经》《论语》经典读书会点滴回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