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间幽草--另类全唐诗品读(28)

花间幽草--另类全唐诗品读(28)

(2007-03-10 08:40:04)


                 二十八

卷152_3 【赠裴将军】

大君制六合①,猛将清九垓②。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

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
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巍③。入阵破骄虏,威名雄震雷。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④。


  此诗为颜真卿所写,颜真卿的名字在书法界提起来那可是如雷贯耳,但好多人不知道他的诗也是相当不错的。大家可能会觉得这首诗有点眼熟,呵呵,这首诗在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一书中提过,上面说秃笔翁有一套从书法中变化出来的武功,正是来自这首诗。秃笔翁这样说:“我这一套笔法,叫做《裴将军诗》,是从颜真卿所书诗帖中变化出来的,一共二十三字,每字三招至十六招不等,你听好了:‘裴将军!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实际上,我们看这首诗远不止二十三字,不算题目也要有九十字之多。不知为何,秃笔翁只选了前四句。
  这个《裴将军帖》至今我们还能看得到,共有九十三字。颜鲁公一生刚直,这个帖子上无论是诗还是字,都写得大气磅礴,神威凛凛。诗中所写的裴将军,乃是指盛唐之时的一位绝顶高手,他叫裴旻。唐代《独异志》描述说他舞剑时:“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下,观者数千人,无不悚怵。”这一手掷剑上天,然后用鞘承接的技巧,说来也非常难办到,如果一不小心,让剑插在自己胳膊上,不免有断手折臂之虞。金庸的《碧血剑》中写有个邪派高手叫玉真子的,可以做到“顺手向后一挥,眼珠也没转上一转,便已将长剑插入了背上的剑鞘”,金大侠说“单是这手功夫,便已说得上惊世骇俗”。这玉真子在书中虽非一流高手,但排个前十名基本上没有问题。由此可见,这裴旻剑上的功夫虽然不一定能达到剑魔独孤求败一般的境界,但起码也是一流好手。
  有人说“裴旻的剑舞只是融合杂技、舞蹈和武术动作的表演,不具有实战的功能”,此乃一派胡言,他们大概以为人家古人的武功像现在的武术表演一样,全是花架子。公孙大娘的剑舞有没有实战功效,不得而知。但裴旻的剑舞绝对不仅仅是“艺术体操”。我们来看《朝野佥载》中的记载:“裴旻与幽州都督孙佺北征,被奚贼所围。旻马上立走,轮刀雷发,箭若星流,应刀而断。贼不敢取,蓬飞而去”;《新唐书》也这样说:“裴将军曾随幽州都督孙佺北伐奚人,为奚人所围,裴将军乃舞刀立马上,飞矢四集,迎刃而断。奚人大惊,遂解围而去”。有道是,大将军不怕千军,只怕寸铁,任你多勇悍的猛将,强弓硬弩雨点般一阵猛射,也得变成个大刺猬。张郃是三国时的猛将,和张飞大战百合,不也被射死在剑门道上?宋时杨再兴英勇无敌,却因马陷小商河,被射死。而人家裴旻居然能镇定自若,将一柄长刀舞得风雨不透,敌人的箭雨被他纷纷削掉,落于马前,所以敌人才吓得胆战心惊,远远逃走。这一手比起令狐冲“独孤九剑”中的“破箭式”也不见逊色吧。

  《笑傲江湖》中这样写过:“独孤九剑‘破箭式’一招击打千百件暗器,千点万点,本有先后之别,但出剑实在太快,便如同时发出一般。这路剑招须得每刺皆中,只稍疏漏了一刺,敌人的暗器便射中了自己。令狐冲这一式本未练熟,但刺人缓缓移近的眼珠,毕竟远较击打纷纷攒落的暗器为易,刺出三十剑,三十剑便刺中了三十只眼睛。”令狐冲没有练熟这一招时,就可以轻松剌瞎江湖上十多位好手的眼睛,人家裴旻能打落胡人强弓射出的利箭,那如果单挑对手,刺瞎对方的眼睛必非难事。所以唐文宗年间,曾下诏正式将“李白的诗歌、张旭的书法,和裴旻的剑术”称为三绝。可惜裴旻的剑术我们现在已无法看到了,但从李白诗,张旭的字这二绝推想,裴旻的剑术自然也是妙绝通神。

  裴将军不但拔打雕翎非常娴熟,他本人也是赛似李广的神射手。裴旻曾镇守北平。当时北平还有好多老虎,裴旻曾经在一天之内射死过三十一只老虎。所以颜真卿的诗中诸如“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的句子绝非曲意奉承,胡乱恭维。裴旻当时就是很有名的人物,李白曾向他学过剑,王维也曾赠诗给他:“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王维这首诗的风格,有点飘逸潇洒的意味,似乎尚不及本篇颜真卿的这首诗。颜真卿此诗,和他老年来的颜体风格一致,都是大巧似拙,朴实苍劲中颇见功力。
  颜真卿的五世祖是颜之推,就是写有《颜氏家训》的那个大儒。《颜氏家训》听说过吧?“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样的名句就是那里面的。说起颜真卿这老颜家一门忠烈,确实有儒者之风。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和他的叔伯哥哥颜杲卿都不畏安禄山贼势浩天,毅然以区区数县小地,数万残兵抗敌救国。当时,唐玄宗听说安禄山造反后,河北一带的官吏纷纷投降,叹息不已。却突然得到颜真卿派来的使者,奏称纠集了七千多人防城抗贼,玄宗大喜,说:“朕不认识颜真卿长得什么样儿,居然如此忠心!”(可见颜真卿一直外放为官,未得皇帝亲近)而颜杲卿更是在安禄山的老巢范阳附近展开了“敌后抗战”。给安禄山贼兵造成极大威胁,后被贼兵所擒,被贼人活生生地碎割而死。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也被敌人杀害。颜真卿流传后世的《祭侄文稿》一帖,就是为此事而作。此帖颜真卿愤笔疾书,于血泪交迸、情难自禁中留下了这篇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绝佳书作。

  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力战不屈,终于等到安禄山、史思明等魔头覆灭的一天。然而,唐朝当时,依然是天下大乱,藩镇猖狂。奸臣卢杞嫉恨颜真卿,故意派他去说服叛贼李希烈,其实就是让他去送死,颜真卿当时已七十多岁,他毅然前往。李希烈想让颜真卿投降他,并许诺封其为宰相,并挖了个大土坑,威胁要活埋他。但颜真卿坦然不惧。李希烈软硬兼施,不能奏效,于是将颜老英雄缢死。


  有道是“颜筋柳骨”,颜真卿的字,如老柏之虬枝,雄迈苍劲,颜真卿的这首诗也写得虎虎生威,非常有生气。他的诗,他的字,他的人,都是一般地刚直忠烈,令人肃然起敬。

①大君:指皇帝。《周易》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②九垓:即九州的意思。
③崔巍:高耸的样子。④麟台:即麒麟台,汉朝时所建,画诸功臣像于其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颜真卿这帖豪气!英气!气吞万里不夸张
王维笔下最烂的这首诗,关键时刻却救了他自己一命
他在安史之乱中成了俘虏,用一首诗表明立场
王维写了一首诗,关键时刻救了命
《隋唐系列》群雄逐鹿六:宇文化及江都政变与隋炀帝之死
宇文之变(资治通鉴卷一八五之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