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师说>> 教案
师说
建议一 采用诵读感悟法
作为议论文,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应让学生多读,多体会,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只要学生通过诵读,能感受和理解韩愈尊师重教的观点,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学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建议:
* 示例:
一、导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栽培。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这个人是谁呢?
二、了解韩愈及背景
让学生课前查有关资料,课堂上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四、找中心句,体会韩愈的“师道”
关键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圣人无常师。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讨论:
有人说,韩愈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
参考:韩愈以孔子从师的言行,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崭新观点,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后世教育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建议二采用讨论、点拨法
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说是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抨击当时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不肯从师学习,甚至对别人从师也进行嘲笑的士大夫阶层。为达到使人信服的目的,文章必须既要有理论论据又要有事实论据地证明自己的新观点,因而作者先从老师的功能角度做演绎推理立论,然后,再以现实存在的不良风气和孔子从师的言行作归纳推理,加深论点。全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是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教学时可以从结构入手, 通过老师的疏导,让学生诵读一段,讨论一段,充分思考并展开讨论,对“破”与“立”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建议:
* 示例:
一、从解题入手,了解文体“说”
解题:“说”是议论文的一种。“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说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其实也是针砭时弊之作。
二、研习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3.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4.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5.老师对整体思路进行归纳总结。
传道受业解惑也(立论:提出论点)    演绎推理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士大夫耻学于师(驳论:反面现象)  归纳推理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孔子从师的言行(论证:正面实例)
李蟠从师行古道(身边活例)   呼应印证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三、阅读对比,明确中心
1.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来对比。
2.以“为子的择师”和“其身则耻师”来对比。
3.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来对比。
——观点: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四、了解特色,学习方法
第一,本文具有高度的说服力,与作者采用了较好的说理方法也是分不开的。
1.事例论证。
2.对比论证。
3.引用论证。
第二,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有气势,体现了韩愈散文雄健明快、汪洋恣肆的特色。
1.在语言上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排偶的句式。
2.句式上骈散结合,错综变化。
3.创造性地采用接句法(类似顶针的修辞手法)。
4.结合丰富多变的句法,作者在语气语调的运用上也婉转多变,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五、总结全文,点明要点
教师总结:本文以“师说”为题,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好学的从师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辩证地指出了师生关系。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一《师说》情境默写教师版120句
高一必修一:《师说》课时练
《师说》教案1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期中期末备考复习】《师说》理解性默写60题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