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内和课外的较量(上)
(2012-11-09 21:06:46)

题记: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教得好的老师,他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语文学得好的学生,他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这里面一定不是偶然在发挥作用,必然的东西又是什么呢?
到接触到“速读”,“海量阅读”,“阅读课程”,“班级读书会”,联想到之前的小语整改,听说现在一个叫石皇冠的被称作“石破惊天”的奇人之举,我看到了一条清晰的线索,所有在语文上有成绩的人,他们其实是在一场较量中找到了一种和解。
这就是《阅读:课内和课外的较量》。
 
 

“阅读”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对于每一个语文教师,我们似乎跟它须臾没有分开过。今天我们谈《阅读:课内和课外的较量》这样一个话题,没有丝毫哗众取宠的用意,只是想试着从远一点的距离,高一点的视角,来俯瞰这个“词语”以及它相关的一切,审视它在语文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思考它可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深远意义。

从习惯上来说,课内课外的分界线是“课堂”。课堂内外的阅读,我们称之为课外阅读。课内课外从人们为它定义的时候,就形成了“较量”的姿势。曾几何时,课外阅读被称为看闲书,甚至被排斥,从老师到家长;形式大好的时候,我们开始倡导学生大量读书,但课堂的时间,它也只占了一个时间的边角料,比如晨读,比如有些学校单设的阅读课。课堂阅读一直有绝对的优越感,显示着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那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现状究竟怎么样呢?

   课内阅读,道是有情却无情

现状一阅读课对教师阅读力的拷问

阅读力是一个热议的词语。对此,有很多的理解,我更倾向于其中一种:阅读力包括收集力、解读力、思考力和判断力。我们通常说的,解读教材,需要老师很强的阅读力。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个个都是对教师阅读力的拷问。

现状二:学生在阅读课上的微薄收获

所以我要问:我们的阅读教学有实效吗?这样说不是泛泛而问,是有一些迹象让我们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深深的忧虑。

教师对“教”的过程有多少清醒的认识呢?

概括起来有四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表现在教师教什么不清楚,教学内容经不起推敲,有的课本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读书体会,上着上着跑到别的内容上去了;二是教学目标的不清晰性,有的课一节课安排了非常多的环节和内容,你看不出教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三是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盲目性,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策略不能为教学目标服务,比如有的课盲目地用多媒体,用配乐,用不同的方式朗读,但是不能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考虑手段和方法为目标服务;四是教学结果的放任性,有的课创设情境让学生来写,写出来的内容跟教师的初衷南辕北辙,也不管,有的课让学生自学,究竟学得怎样也不见追究。

我们的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了吗?

有几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1.课文是读懂还是讲懂?我们发现,课堂教师串讲已蔚然成风,讲内容,讲词语,讲道理……学生自主的读少了,甚至不见了。

2.问题是老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我们发现,课堂上所有的问题几乎全部出自老师之口,课堂成了问答课,学生只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就好了。并且老师的问题多是浅问题,缺少思维的深度,学生的回答当然也就是浅回答。浅回答的前提是浅问题,浅问题的前提是,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浅理解。在一系列“浅”的漩涡里,学生就是浅水洼里的小鱼,眼前的世界看似一览无余,实际上,他们看不到大海的深邃。

3.阅读教学应该以课文为例,让学生在阅读中得意,得言,得法。有多少课在得意上打转转,得言、得法始终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课外阅读,几家欢喜几家愁

“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   

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

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

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中文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

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鼓励小朋友读不少中文书。只是,爸爸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    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

这是刘墉给女儿的一封信中的句子,说的就是课外阅读的情况。在大陆,重视课外阅读的学校,也是这样的堪忧的景况啊!这还算好的。当老师由衷高兴的同时,有识之士在怎样的忧虑啊!

有人在搞速读,有人在搞素读,有人在搞海量阅读,有人在搞班级读书会……奔着的都是大量阅读,做法上惊人的一致:浓缩课时,教材一年上完的,一个月上完,六年上完的,三年上完——课内课外真刀实枪的较量。

课程改革以来,在语文课程推进过程中,课外阅读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也探索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更多的学校,在这方面的作为是很有限的,除了没有时间,也没有方法,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办法保证。主要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目标意识不够。课标要求小学生阅读不少于145万字,并分配到每个学段,但这只是一个保底数字。这是数量的目标。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依然是课程目标秉持的标准。事实上,数量目标在老师和学生那里,并没有完全化作自觉的意识。所以课外阅读常常流于随意,处于无意识状态。

2.阅读品位不高。阅读质量是对阅读数量的一个强有力的保证。数量单方面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关键是读书的深度和读书的内容。课标又提出了读好书,读成本的书,读书的兴趣,读书的广度,读书的品位等建议。这个柔性的建议,实际上是刚性的要求。这是我们要极为重视的。但往往上,阅读的品位是难以保证的,抛开书籍本身供应不足的问题,跟老师的阅读视野和引导能力也不无关系。

3.师生阅读失衡。教师没有阅读兴趣,要学生有阅读兴趣,教师没有大量阅读,要学生大量阅读,教师对学生读的书知之甚少,师生在阅读上只有一个要求和执行的关系,少有交流和共享关系,是谈不上彼此的“悦读”,心灵的相通。

4.持久兴趣不足。

读书有时是学校的行为,有时是教师的行为,但是多存在一阵风现象,不能持久地有规划地做,造成学生兴趣忽存忽亡,难以持久。

所造成的结果是:教师似乎用力地教学,用力地呼唤课外阅读,结果学生不喜欢读书,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提高上来。更糟糕的是,为了应付评价,小学阅读走向了篇子阅读之路,功利阅读进一步破坏了本来就不理想的阅读生态,忧虑更加多于欢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拓展阅读”加强小学生语言积累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方法
丰南区西葛中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