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寨"、"雷人"引视觉疲劳 各方争锋"热词"命运
网民:我们有那么不禁“雷”吗? 

    “有条件要‘山寨’,没有条件生搬硬套创造条件也要‘山寨’。网编们,我崩溃了,敢问什么时候不‘山寨’?”12月13日,紫日迅速浏览完几家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后,无可奈何地感慨道。 

    紫日是一名有着近10年网龄的资深网友。近些天来,只要打开电脑,“山寨”、“雷人”等词便会争先恐后地迎面扑来,让这位见惯网坛风云的“骨灰级人物”应接不暇。“刚开始听到这几个词儿,还觉着挺时髦,‘山寨机’多形象啊,还有‘山寨文化’本身就有股跟权威和传统文化较劲的感觉,我们这些草根听着感觉特爽。”紫日说,没过多久,她便发现网络上很多沾得上边的或沾不上边的东西,全都拼了老命似的要跟这几个词搭上关系。 

    于是,互联网上出现了这样的奇景:某地几名大学生用DV拍了个视频短片,便出现《大学生拍摄山寨版〈新白娘子传奇〉很雷人》的新闻;松狮狗主人牵着整容后的爱犬上街,旋即有《国宝惨遭山寨泰然逛街雷倒众人》的报道……甚至电影《梅兰芳》甫一推出,一些网友自拍的相关视频立马被网站包装成《超雷人山寨版梅兰芳》粉墨登场。而诸如《山寨“呕”像剧省钱招数雷死人》、《山寨版明星雷得你外焦内嫩》这样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新闻标题,更是隔三差五地撩拨着网民脆弱的视觉神经。 

    “再好吃的菜,让你每顿都吃你也受不了啊!”紫日郁闷坏了。采访中,记者发现与紫日有同感的网友不在少数,一名网友调侃说:“最初听说‘雷人’是某媒体形容某款笔记本10万多元的报价,当时的确有被雷到的感觉,可后来就觉着泛滥,今天‘最雷人’表情、明天‘最雷人’台词、后天又‘最雷人’造型,我们有那么不禁‘雷’吗?” 

    在腾讯网一篇题为《西安民间艺人制作山寨版“神七”飞天》新闻的留言板上,一名网友批评道:“山寨版,这个词看了真的很恶心,现在全网络都是这个词,难道自己动手能力强的也都是山寨吗?无语……”很快,多名网友对这一留言表示支持。 

    网编:为了点击率,不敢逆风而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门万户皆山寨”——编完最后一条消息,苏珊将这句话更新成自己的MSN签名。苏珊是一家网站的手机报编辑,每天的工作就是从各大门户网站搜集新闻编写成手机报。对于“山寨”、“雷人”的高频率出现,她深有体会:“昨天编了20条消息,7条题目里有‘山寨’,今天9条都跟’山寨‘有关系。各大门户网站都跟‘山寨’磕上了!” 

    正如苏珊所说,“山寨”、“雷人”等词如今在网上红到发紫,最初因其含有一定的草根幽默和智慧受到网民热捧,而现在则更多成了网络编辑们获取点击率的法宝。一家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编辑告诉记者:“网络新闻靠的就是标题效应,当下流行的因素编辑一定会优先考虑用。很雷人的事就不用说了,即使不雷也得这么写,吸引网友点击才是王道。” 

    王义是某网站体育版编辑,他坦言,自己也对“雷人”等词感到厌烦,但为了维持点击率,不敢逆风而行。“其他的网站都这样用,并且点击率都不错,我哪敢冒险不用?万一点击率下降呢?” 

    “而且这些词也确实很生动,比如用‘山寨版春晚’就比‘盗版春晚’更被大家接受。”提及网友对网络热词产生的视觉疲劳,王义也感到无奈。 

    淘汰还是流传,这是个问题 

    从“潜水”、“飘过”到“打酱油”、“俯卧撑”,从“很傻很天真”到“很黄很暴力”,网络语言以高接纳度和高传播度的互联网作为依托,往往一出现就迅速且大规模地流行。但不可避免,它们又遵循了网络迅速更新、迅速淘汰的规律,在一阵大热后很快便退出人们的视线,只有少数会在公众语言中继续存在。“山寨”、“雷人”作为2008年末最受关注的网络热词,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当然是淘汰了,这是规律。现在就已经有很多网友开始厌恶。厌恶了,自然就拒绝传播。互联网就是以传播为特征,不传播了,哪还有它们的立足之地?!”紫日的回答很坚决。 

    编辑王义也持有相同见解,他认为,等有了比“山寨”、“雷人”更流行、更新潮的词汇,这些词自然就会丧失价值,成为明日黄花。 

    和王义恰恰相反,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对这两个词却比较看好,他说:“我编的《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每年都选出250个左右的流行词,其中大多数词都会沉淀下来,成为普通词,而少部分则会被完全遗忘。‘山寨’和‘雷人’这两个词,我看就可以沉淀为一般口语,或者衍生出一些新词,比如‘山寨文化’等等。”但他同时表示,任何新事物被过分滥用之后,都会引起“文化疲劳”,这很正常。 

    南昌大学新闻系教师郑智斌最近对“山寨”一词的传播流行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互联网是一个以“刷新”为特征的信息世界,任何流行因素都将在信息轰炸和垃圾中变得陈旧。但“山寨”由于其特殊语意与社会文化有一定联系,也有可能进入日常生活,成为日常语言的一部分。 

    “语言和社会之间是一种共变的关系。一个新词语的出现,其背后定有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或社会心理出现的大背景。”郑智斌认为,不同的山寨现象,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像“山寨手机”就是暗合人们希望电子产品走低价位市场路线的心理;再比如“山寨春晚”,就是人们希望看到更贴近自己心理的节目,而央视春晚普遍被认为负载了太多宣传功能。“只要人们的这些心理需求还持续存在,这些词就还会有存在的价值。”郑智斌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友新曝光一批奇葩山寨货,你买到了吗
盘点08八大火爆网络流行语
破解网络热词:2008最火爆的网络流行语
H看多都视觉疲劳了,看下别的可好?
无孔不入的雷人山寨货
超囧超雷人! 各种山寨物品争相出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