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滋养下的写作

阅读滋养下的写作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  谢澹

 

在众多的学生中,范琳瑶同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从两年前第一次结识于课堂,她的文字就屡屡给我惊喜,如今她以高考语文136的高分考取在了中国政法大学,成为其中的一员已经半年了,但是我在课堂上总还有这样的错觉,仿佛这个可爱娇憨的女孩子依然在靠窗的位置上朝我心领神会地微笑,仿佛只要一翻开那张课桌的盖子,那些于我都有些陌生的外国作家的作品就会一本一本地蹦出来,然后听她如数家珍地讲述或者评论。今天,当我梳理她的高三作文时,那些文字逐渐连成线,连成片,最终连成了我所认识的她。

她不是那种让人一见惊喜以至惊艳的学生。多数时候,她是安静的,在熟悉的人面前,她比较活泼,话也比较多,但这都是后来的发现。课堂上,她似乎更多地偏向沉默地倾听。只有叫到她时,你才会发现这个女孩与众不同的阅读视野和思考深度。显然,相对于口头表达来说,她更钟爱的是文字。

她的第一篇随笔就显示了她的文章具有让人惊艳的能力。她的几乎所有的随笔均可以成为全班传阅的范文,甚至还可以作为浅近的了解外国文学作家的补充材料。因为她的文章所涉及的几乎都是这样的一批人:海明威、罗曼·罗兰、加西亚·马尔克斯、安徒生、博尔赫斯、雨果……这些熠熠闪光的人物在今天的学生阅读视野里已经变得非常稀有,和大多数“校园文学爱好者”不同,她不懂安妮,不看安意如,对网络文学和80后、90后非常陌生,她沉浸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看的几乎都是纸质的书,消化的也都是严肃的主题。很多时候,她老派的作风,保守而谨慎地阅读总让我生出今夕何夕的感叹。

她偏爱外国小说,尤其偏爱马尔克斯的作品。据她自己说,她看过十几遍的《百年孤独》,浏览过大量的对马尔克斯本人和作品的评论,在上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礼拜二午睡时刻》一文时,她向全班同学介绍了马尔克斯,效果之轰动不仅使别班同学意欲请之,而且引动了很多老师前去听课。那些让人头疼的外国小说里的人名、地名,那些篇幅可怕的各种描写,那些扑朔迷离的小说技法,都是阻碍学生阅读外国小说的重要因素,而在她却是天然的乐趣。她曾经跟我说过,对外国小说的偏爱源于父亲的影响,她父亲就是一个外国小说的爱好者,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视野里就充满了这样的书,这样的阅读气氛。且看她这样写马尔克斯作家梦的形成:那是在一列火车上,火车两旁的土地闷热,美人蕉在嘶哑着生长,被烈日烤焦了的燕子落在乱石上,一个又一个凄凉的植物园子转瞬即逝,窗外燥热的空气夹杂着炭味飘进来,马尔克斯坐在又热又滑的木板凳上,昏昏沉沉地读福克纳的《八月之光》。当母亲再次对他谈起中途辍学这件事时,他答道,“你告诉父亲,我这一生唯一想干的是当作家。”(《普罗米修斯的悬崖》),在同一篇文章中她还这样认识海明威:这个目光深邃的老人,被犹疑和短暂的生命折磨得痛苦不安。我还记得在读《雨中的猫》时的感受,那个美国女人因为反叛而孤独,而他,何尝不因为自己的迷惘和狮子一样的性格而孤独呢?他高踞于天才的王座上,处于我们常人无法企及的位置,却被此折磨得发了疯。(同上)

当然这样的口味不免偏食。所以我建议她也要读读中国文学,尤其是古代文学。于是她很认真地读了。从《论语》《庄子》开始,一路读下去,读到唐诗宋词,读到近现代的文学,她对中国文学的感受不如外国小说那样敏锐,但是常常努力地去捕捉、去触摸,去书写,两年的阅读,“精通”当然无法做到,但最经典作品的“粗通”应该是做到了,所以,在她的文章里也有了一些中国的味道。比如,她写《诗经》:我听到《诗经》中传来灿烂的童音。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间,为中华诗歌的源头找寻了最生动的印迹。《诗经》是一条河,让人愿意永远于其中做一尾潜泳的鱼。在《诗经》的河中游走,看到那些自然之子从事着永恒的职业。他们背对我们。然而我明白,他们流传下来一份无比生动的记忆,刻录了上帝的原稿,古人的思索,古老的爱情与农事,都在那银铃般的童音中生动地游走。(《生动》)她写中国人的心灵安慰、精神家园:记得有人写过,庄子在清风鹤唳的夜晚,孤独地守望月亮的树。他在两千年前创造的月亮,何止照亮了一人,也照亮了一个时代。最近重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我以为他也是庄子在某些方面的承继者。无论是在高高的丹佛,亦或日式小屋里,他静静地听雨,听出了家的味道,厚厚的中华文明史的味道。当他细数雨声的文采精华时,我恍然觉得,他正在挖掘着呢,种着月亮呢,有了这个心灵的月亮,他思念起家乡时,就不会寂寞了。(《创造一个月亮给自己照明》),甚至在写景的文章里也多了些古典文学的况味,她写秋将至未至时候的情景:“风声渐渐低沉,一支喑哑的歌,做了秋的先行军。它在一个夜凉如水、月色如洗的夜偷偷潜入。它长夜无眠,只为完成一个无比浩大的工程:给每一片掌形的叶子描上一层淡淡的金红,让一只吟唱了整一季的辛苦的蝉落入地下,告诉慈爱的大雁秋将至的消息,护住夏荷渐渐萎缩的纤弱身姿。于是,枯荷聚积下最后一次摇曳的美,留给诗人听雨;雁群整装待发,神色庄重;蝉低落着,安静地长眠;枫叶的美在血管里沉淀。”(《秋将至》)

阅读滋养着范琳瑶同学的写作,在各级各类的作文比赛中,她常有收获;在高三众多模考中,她的作文分数也几乎没有低于50分的,作文成为她表达自己和世界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与天赋无关,与阅读结缘。

 

附学生文章:

08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目:“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根据韩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题目自拟,字数800左右

 

她从远方走来

高三(4)班    范琳瑶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体格健壮的祖先,会爬上高高的长满青草的土坡,抬头仰望,他们把远方与牧歌交织在一起,变成了天堂。

当你坐在教室,抬起头,你不会管这个动作叫仰望。被雨水剥蚀得崎岖不平的天花板,挂着生硬的奶油色,做出惨人的笑。它与同样漆白的墙面构筑成狭小的空间。近,令人厌恶的近,封闭了自由以及生活,没来由地给人压迫感。而仰望之所以带来某种神圣意味,是因为我们透过它叩问一个未知的,来自远处的世界。距离像一片温柔的湖,使目光所及之处都蒙上氤氲的水汽,隔得愈远,愈发朦胧。作为视线触及最远处的天空也拥有让人心动的遥不可及的美。她像一个披面纱的少妇,从远方走来,又走向远方。

巴黎的墙上我们读到这句美丽的话:生活在别处。远处的生活造就了美。就记得那位诗人,在工业时代机器的嘶吼声中唱出最优美的旋律。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远方的圣湖,它让我们回忆起某种消释了许多的田园情结。那美妙的神的一滴,轻巧地越过庸常和俗世,从远方走来。然而它像一棵清幽的树,只适合在远处观望。当我们为了每天的面包烦恼,又躁动不安时,那静谧的湖水,树一样新鲜的生活,会带来些许安宁。

几百年前的唐朝,那个只属于韩愈的早春的日子,永久地弥漫上了诗情。他也许刚刚度过一个寂寂长夜,也许正在伤感早春的苍白,然而他的目光突然被一种奇异的美浸染了。那来自远处的幽然的新绿色,隔着细碎的小雨,落满了视野的一际,造成了这个季节最强烈的生命色。它静静地走来,走来,却在抵达的那刻打破所有的幻象。原来不过是稀疏的草芽。诗人于是明白,美,需要守望的姿态。于是轻声吟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美自远方而来,渗透了距离和时间,然而远方终究超越不了心灵的距离。就让美仍去向远方,让远方的美留驻在心间。

 

点评:

08年湖南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很有哲理的意味,但是如何把哲理转化为形象,这就看写作者各逞绝技的水平了。范琳瑶的这篇文章从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祖先仰望天空的情境写起,对远方的“她”作了诗意的描绘,封闭了自由的仰望不是仰望,超越庸常的期盼才是真正的美丽。古今纵横、中外穿梭,显示了作者很好的驾驭材料和语言的能力。

 

话题作文:梦想

两只船的梦想

高三(4)班 范琳瑶

 

读《论语》,只见孔子写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主张行不通了,就让我乘个小舟飘到海天之外去吧。我想孔子的心里有两只船。一只乘着他的政治理想,他拖着老迈的身子,气喘吁吁地滑桨溯源而上,若是遇着什么急流瀑布给打翻了,也不打紧,他只是小心翼翼地从胸口拿出另一只小巧的,晶莹剔透的小船,那里盛满了他的诗意的梦想,他坐进去,任由舒爽的清风吹着,细白的沙子冲着,天南地北地自由荡漾。

上帝给了我们生活的能力和思考的天赋,我们也因之有了两种梦想的权利。一种梦想坐在高高的镀金椅子上,它神色高傲,但真实诱人,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另一种梦想藏在思维世界幽深的小溪中,调皮而灵动,散发出新鲜的浓郁的诗情,它任我们自由驾驭。

我并不把前者简单地称作面包的梦想。当它具有震撼人心的高度时,它就该是一只气派庄严的大船,可以承载起一个人的苦心经营。记得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吗?那应该是一只堪比“泰坦尼客号”的大船,把千千万万高举自由旗帜的黑人的权利装箱,浩浩荡荡地驶进美国历史。

不过话说回来,面包的梦想廉价而非卑微。对于平凡世界里的芸芸众生,他们的船只只需平凡的颜色打底,安恬幸福就好。不论写字楼里的白领精英,还是街头匆匆路过的小贩,他们的生活和风细雨,他们的梦想亦波澜不惊。

然而在现实里做梦终究会太疲惫。翻开这一周的报纸,到处充斥着“金融危机席卷欧美”之类触目惊心的文字,无数人的梦想来不及孵化了,他们的小船被打翻在了港口。这个时候,只好找个无人的角落,打开另一只船,在轻柔的安慰中缓缓起航。

坐这一只船,你无须与别人争抢航道,无须拼命地寻找灯塔,那可爱的海风海潮只因你而在。陈丹燕曾写下过,“来世我愿意做托斯卡纳的一棵树,面对的只是在阳光里宛如流蜜的绿色大地。”快乐好似清晨的风,诗意像一丛一丛柔软的芦苇生在河岸两边,宛如天堂。

……

我咬着笔头,慢慢叙写下别人的梦想,那么我的木船,是藏在记忆的哪个角落呢?苍白的灯光投落在纸页上,面前是越积越高的卷子,我无端生出一些黯然。沿着回忆溯源而上,记得一个漫长的午后,黑板上那句“人,诗意地栖居”。飘然而至的美丽,我忽然明白,诗意的梦想是带着孩子气的,它只是藏在了生活里,并非消失不见。

那个握桨的老人微微一笑,在迷蒙的水雾里,渐渐远去了,他脚下的两只船轻轻荡漾,泛起轻扬的波。一个苍老但执著的声音传来,他说“梦想”,也说“等待”。我想我懂了。

 

点评:

要一个高三的学生来谈梦想,似乎既切近又奢侈。每个高三学子大概都有一个大学梦,可是这个梦是否真正配得起“梦想”这个词呢?范琳瑶的这篇文章从孔子的梦想谈起,引出生活中的两类梦想,可喜的是,作者并没有贬低其中的任何一种梦想,她只是在寻找中,蓦然发现,“梦想是藏在了生活里,并非消失不见。”,梦想有时需要“等待”,应该说,这些观点都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命题作文:面对

面对

高三(4)班 范琳瑶

那个失色花盆,静静伫落在房间一角。枯干的泥土,没有花草做它的装饰。然而我固执地留下它,那个业已消失的纤弱身影时时鞭挞我世故的灵魂。

那里原来有一株文竹。我并非什么清高雅士,当初买下也不过爱它的亭亭玉立,明媚多姿。那时它鲜嫩,刻满了动态美的生命指纹。然而原谅我不是个细心的主人,赏玩几天后它就被晾置一旁。我是没有愧疚的,那不过是一盆文竹而已。很快它就会干枯死去,垂倒在泥土里。

几天后再看看,依然绿着,不过显些颓唐了。再一段时间,那细细的枝开始转黄,先前让我疼爱不已的纤巧的枝干也泛出入深秋的雾色。我仍未想去浇些水,只想着等它死去,扔了便罢。

一星期,两星期过去了。它仍未悄悄死去,而是站着,站着。我终于开始疑惑。爸爸说,“怕是早已死了吧。”“不可能。”以我少得可怜的园艺知识,它总该倒伏才是。然而我仍走了过去,小心翼翼扒开根周围的土。

根,原来早已枯了。我怔怔地站着,心里波澜起伏。根死了,竹为何不死呢?它在失去生命支撑之后,为何仍能如此坦然地站着。一阵潮热升上我的脸颊,我在对这个生命羞愧。我以为死后不倒的仅有大西北的胡杨林,原来在温婉的江南,也能生长出这样铮铮不屈的生灵!

我面对它。我却无颜面对它。不是为我的无知,害死了这样一个生存斗士,而是为我的怯懦,对生命的不尊重。这个柔弱的躯体里,包裹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可以面对生活的不公、风雪以及灾难。我对它而言是强大的,掌控它的生死,亲手制造了这个悲剧,然而我又何尝不怯懦?我不是曾为一次小小的考试失败而流泪吗?我不是曾没有勇气道明真相,而亲手织就一个谎言吗?我不是曾面对巨大的压力而深埋下头,做一只失败的鸵鸟吗?我明白那是我,面对磨难而甘心失败的人。当竹拥有离造物主如此之近的生命的顽强精神,我却在偌大的自然界里无限被缩小。

面对它。我告诉自己,让这个死去的生命鞭挞你的灵魂,你将在生活的牧场里放牧自己失落的坚强。细细阅读这部无言的绿色字典,它会告诉你,怎样面对,如何生存。

 

点评:

文章写了一件生活小事:我因为疏忽而害死了一株文竹,但是这株文竹却以始终站立地形象抗争着我强加给她的命运。紧扣“面对”,既有文竹面对强大的我所表现的不屈精神,又有我面对文竹从不以为意到愧疚自省的过程,条理清晰,内涵丰富,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写作感言:

临下笔,不由地忐忑,笔杆子荒废不止几天了,再动笔难免有些不安。所以就不再对小学到高中的写作经历做赘述了,准确地说,开始对琢磨文字有些感觉是从高中开始的,这大约是前些年看书积淀所得。书是一直以来的挚爱,现实使人枯朽,灵魂只有在思想的牧场里才能踏下她浪迹的双足。和那些大师的倾心交谈,既是汲取生命的精华,也让无知的自己下笔时多了些稳重和自信,多了些信手拈来的资本。

我写作,很少一气呵成,每次练笔,借用孔夫子的话,总要“切磋琢磨”,有时想引经据典,怪自己记忆力不佳,总要翻一堆书查阅才作罢。想来是有些痛苦,然而并没有后悔。毕竟平时下了功夫去写,考场上就少点心虚。有灵感自然是最好,那种倾泻而出流诸笔端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无以名状。可是多数时候还是需要不断地斟词酌句。

就我而言,我比较偏爱从文学视角寻找写作的素材,《两只船的梦想》以及《她从远方来》的构思都或多或少把文学作品当成一部分基点,然而单纯地借用前人所著毕竟是不可取的,所以我努力地像做针线似地把材料与主题细密缝合。此外,我学着在文章中或以文字之酣畅精美取胜,或以观点之新颖独到见长。《面对》一文稍有些不同,从取材看,我认为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是我们生命的起点,而她所孕育的美和庄严则是我们构筑文章的基石,昆德拉说过“有发现的文学才是好文学”。我的《面对》大概就是希望能在平庸的生活中发现一些东西,洞察到的一些生命的玄机。当然我以为单纯对事件进行冗长的叙述是寡然无味的,体悟才是文章真正的使命。

当我今天写这篇文章时,我又想念起那个沉重得叫人流汗流泪的夏天,课间津津乐道的奇怪话题,一起趴在课桌上迷茫未来的人,带给我们许多瞌睡以及欢笑的老师们,那条走了九百多天甚至有过一次匪夷所思的车祸的回家路,这一切一切都如此真实地存在于我的生活之中,留在我的文字里面,我很庆幸,我的文字世界里记录着这些已经逝去而且再也不会回来的岁月,我知道,我写作,是为了让时光带走的日子不那么虚无而无可触摸。

我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不仅记录了我生活的轨迹,而且还构成了今天的我。

我依然在写,虽然读的是法律专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四川作家||【载着梦想 追寻诗意】◆陈会
听小号吹奏爱(范琳 梦幻小号演绎12首)
安蓝:绿洲,是一种情意
首届福建省大学生文学创作大赛优秀奖诗歌选:《愚人船》外二首
作文300字|300字作文
【蒲城文学】宣汉青年诗歌5家‖我是和尚,见你如羞月花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