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语文高考大纲说明(新课标卷)题型示例参考答案

2016年语文高考大纲说明(新课标卷)题型示例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A解析: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C解析: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B解析: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 

(1)D【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2)C(3)B 

(4)①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 

 ②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 

(1)C(伏:佩服,服从)(2)B(根据上文“孝敬皇帝未尝南面”应该是皇帝登基。) 

(3)B(“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说法有误。原文皇帝把事情交给大臣讨论,另外提到的两个大臣并不支持他。) 

(4)①译文: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5分)  译出大意给2分;“厚禄”“顾”“必”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②译文: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5分) 

译出大意给3分;“重”“毋”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1.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2.可以横绝峨眉巅。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4.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林冲见差拨》1.答案:BC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本与筛选信息的能力。B项,参考第一段和第二段,林冲得到“‘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并不是由于被高太尉陷害;C项,第二段,差拨破口大骂的原因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

 

2.参考答案: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能力,即对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的理解。在林冲初到沧州牢营之际,便有“一般的罪人”介绍了牢营城内的各种规矩,不仅为林冲也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暗藏刀光剑影的狱中环境,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3.参考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与评价能力。应该综合差拨对待林冲前倨后恭的态度加以鉴赏评价。 

4.参考答案: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 

  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与评价能力。应抓住文本中描写林冲动作与心理的句子加以归纳概括,例如“陪着笑脸”等。

 

《孕妇和牛》 

1.解题指津:做这道题,首先要求考生对命题人设置陷阱的几种形式了然于胸,如常用的望文生义、以偏概全、无中生有等,然后对照原文进行一一排查,作出准确判断。A项把原文将原文句子“这石碑…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和“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改成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倒了”和“也算是发挥了他的作用”,改变了愿意和感情。B句中说“她认为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事的孩子见面”,把描画字说成与孩子见面的的必要条件,过于绝对又不合情理。D项中孕妇嘟囔,不是因“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幸福而轻松”,而是在向母牛诉说她此时的幸福心理,主人公此时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情不自禁地嘟囔,是让同样怀孕的母牛与她一同分享这种做母亲的幸福感。答案:选A项给1分,选C项给2分,选E项给3分。

 

2.解题指津:小说的人物性格是隐含在作家对人物的描写之中的,需要从整篇作品的多种描写中加以分析概括。细读小说,从主人公的行动中(不骑牛、描字等)可看出她的善良、做事认真的性格,从人物的简洁的语言(唤牛“黑呀”等)中可体会出她温婉的性格,从她的心理(描字时想到肚子里的孩子等)、细节(吃力地描字等)描写中可发现主人公有责任心、对人生怀有期待和向往的性格。 

参考答案: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解题指津:“牛”是作者在小说中着力描写的一个形象,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牛体现出来的:“牛”是主人公“同病相怜”的“知音”和“亲昵伙伴”。同时,作者借助“牛”,揭示多层面的主题。 

参考答案: 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象描写,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③的参考答案有些别扭且不能让考生完全明白)。

 

4.解题指津:解答探究题,首先必须看清设题要求探究的内容及其所给的角度。既然题干已提示“有人认为”,那就要求考生从中选择赞同的说法,并说出“我”之所以赞同的理由。其次,回答的时候为了对应设题亮出自己的观点,就要写上“我认为”或“我觉得”的字样以表明立场。这道题抓住小说中的一个细节,给了考生两个答题的角度,要求选择认同的一种进行探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答这道题不能因为是完全个性化解读的探究而离开文本架空分析,要求“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观点二:这样写有些做作。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

 

《叶圣陶在四川》1.AC

 

【解析】A项“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表述有误,根据原文中“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一句可知;C项“《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表述有误,原文说“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重点是称赞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而没有《中学生》“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这层意思.

 

2.第一问:①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②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③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④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 

【解析】结合原文第一段相关内容儿女们“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也和父亲热烈讨论”和“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分别概括出①②点,根据叶圣陶的问话内容及儿女们的表现可以分别概括出③④两点。

 

第二问:①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②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 

【解析】应该根据第一段叶圣陶的问话来分析、提炼、概括,如“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问话主要涉及了作文的用词、句式等方面,考查的是关于作文的表达形式的;“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问话主要涉及的是作文的思想内容方面。

 

3.第一问: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③互相鼓励和帮助。 

【解析】根据原文第二、三段内容,结合 “亲似手足、鼓动、帮助”等关键词语概括出来。

 

第二问:①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说。②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③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解析】根据文中叶圣陶的散文《与佩弦》中的内容,抓住“兴趣之所至、随意之极致、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无所不领会,如见其肺肝然”等关键词句,就可以概括出来了。

 

4.提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分析: 

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下笔不觉师造化》 1.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解析:A、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B、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D、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E、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2.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解析:从第一段中分层归纳,即可得到答案。

 

3.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解析: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可总结出答案。

 

4.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①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新闻对读:【参考答案】

1、同:①纸质图书、电子书阅读量略有提升;②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依然呈下降趋势;③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大幅上升。(2分)

异:第一则:①中青年是数字化阅读主力;②大部分认为阅读对个人生存和发展重要。(2分)

    第二则:①在接触时长上,传统纸质媒介减少,新兴媒介增长明显;②从阅读形式看,人们更倾向于“拿一本书阅读”;③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是未成年人,并带动了亲子早期阅读行为。(2分)

2、第一则更侧重于报道在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下,数字化阅读的相关情况;(3分)

   第二则侧重报道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在不同的方面介绍国民阅读情况。(3分)

3、表现:从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2分)

危害:①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2分)②浅阅读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信息,而不能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2分)

4、(1)第三则认为浅阅读(用电子阅读工具阅读)必然导致阅读的“浅”,第四则认为浅阅读(用电子阅读工具阅读)不必然导致阅读的“浅”。(2分)

(2)①我认为,用电子阅读工具阅读不必然导致阅读的“浅”。(1分)因为②阅读是否浅,和喜欢不喜欢有关,(2分)③而合阅读载体的变化无关。(2分)

(或)

(1)第三则认为浅阅读(用电子阅读工具阅读)必然导致阅读的“浅”,第四则认为浅阅读(用电子阅读工具阅读)不必然导致阅读的“浅”。(2分)

(2)①我认为,用电子阅读工具阅读必然导致阅读的“浅”。(1分)因为②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2分)③浅阅读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信息,而不能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1. D  2.B 3.B 4.④①③② 5.C 

6.阳光照在他的脸上,他的脸明亮光洁,如同一朵在秋阳下盛开的白山菊花。为了年迈的父母那长久以来沉积在心底的期盼,为了热心的朋友那热切而真挚的夜半时分的嘱托,也为了自己自小就有的那份坚定而毅然的心底信念,他迈开了步子勇敢地朝前走去。(不设统一答案)

 

7.何必为一朵浪花的消逝而伤心   如果你是果树 

8.(1)示例:花季情·良师恩   友谊地久天长

 (2)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荡着双桨,度过了难忘的三年,共结了一段深厚的友谊;这份友谊将伴着我们走向明天!下面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 

(3)略(力求生动形象)

 

(4)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我感到得到的比推动的更多。时间虽然重要,但高考前的心态更重要,带着师生情和满腔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去备考不更好吗?何况一个晚上能耽误多少时间呢?

 

9.①夹上  ②白字连篇  ③应该  ④同时  ⑤中国

 

10.“敝”改为“本”;

 

“提出”改为“垂询”;

 

“贵用户”改为“您”;

 

“不安”改为“歉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113份)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2-2021北京初三(上)期末语文汇编:名著人物
2016年中考名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中考名著阅读考点示例与解析
中考口语交际题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